<h3>清明节的故事:“马上清明了,很多人可能要回家扫墓,但是清明节的来历我们很多人是不清楚的。</h3><h3>春秋,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再也无力站起来。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时,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大腿上割下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眼泪。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就是历史上晋文公。即位后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鄙视争功讨赏,他打好行装同母亲到绵山隐居去了。</h3><h3>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又发现一血书,上写: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死而复活。便赐老柳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h3><h3>清明节的来历正是感恩,我们清明节上坟祭祀先祖,就是沿袭这种感恩的精神。然而,中国的清明节对感恩,好像专注了那些死去的先人,却没有对活着的,对自己有恩的人,似乎将更多、更重要的感恩淡化了。一个充满感恩的社会,明了自己艰难的民族,明白恩惠的个人才能珍惜现实,珍视历史,敬重别人,敬畏公德。感恩节,在中国就是清明节,我们在感恩逝去的历史和人的同时,更应该感恩那些有益于我们生存和发展的人。真希望清明节对于中国人,不仅仅是祭祀,更重要的是感恩!”(转)</h3> <h3>三十多年前,远在省城工作的父亲,回家在大门刻下了“耕读传家”这四个字,对后辈寄予了厚望:“不能忘本,更要通过读书改变命运,跳出农门(我的理解😜)。”</h3> <h3>如今的我们,基本实现了父亲的期望,兄妹四人均跳出了农门,生活也相对富足。但对于“耕读传家”的深刻寓意,我们谨受父亲的教诲,不曾忘怀!尤其是我这个嫁出去的女儿,也依然每年清明节回家祭祖!</h3> <h3>回乡,约上大伯家的兄长,行走在上坟的路上。</h3> <h3>奶奶坟前的柏树,泪眼婆娑!只可惜我忘了拍它的全身!</h3> <h3>山间,麦苗青青!</h3> <h3>杨柳返青,杏花争艳,春意盎然。</h3> <h3>老家的院子,老家的房,还有老家什。😆</h3> <h3>谨以此篇,献给未能回家去的父母和亲友!(忘了搜集资料,仅以手头的几张照片,凑合整理😂)</h3> <h3>今天,不论你身在何方,官居何位,都不要忘了生你养你的地方。缅怀先祖,感恩当下,快乐生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