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小四年五班踏青实践小组

牟亦琳

<h3>踏青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h3> <h3>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h3> <h3>  春秋战国时代,重耳流亡出走期间,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臣子追随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他,从自己腿上割下一块肉,用火烤熟了给重耳吃。<br></h3><h3>多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介子推却不愿意,背着母亲躲进山里。后来,重耳只好放火烧山,希望介子推自己走出来,但火烧了三天三夜也不见人。原来,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h3><h3>重耳将两人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在山上建立祠堂,还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下令这一天全国禁烟火,只吃冷食。</h3><h3>第二年,重耳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只见那棵柳树死而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于是,他敬重地走上前,折了一根枝条,编了一个圆环戴在头上。祭扫后,重耳将这颗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h3><h3>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节,久而久之,两个节日便合二为一了。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了扫墓祭祖。</h3> <h3>我们了解了清明节的来历和一些风俗</h3> <h3>清明节是对逝去的亲人哀悼的一种的仪式,是对亲人的缅怀。我们还一起讨论生老病死的过程,正确的对待这个问题。</h3> <h3>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将雀麦草汁和糯米一起舂合,使青汁和米粉相互融合,然后包上豆沙、枣泥等馅料,用芦叶垫底,放到蒸笼内。蒸熟出笼的青团色泽鲜绿,香气扑鼻,是清明节最有特色的节令食品</h3> <h3>大家一起吃青团</h3> <h3>  无论是破土而出的,还是含苞待放的;无论是慢慢舒展的,还是缓缓流淌的;也无论是悄无声息的,还是莺莺絮语的,只要季节老人把春的帷幕拉开,他们就会用自己独特的方式,在这里汇演自然那神奇的活力.</h3> <h3>我们观察到柳枝开始发芽</h3> <h3>小草渐渐的探出了头</h3> <h3>感受春天我们一起制作树干拓印画,为大树编制彩色的外套。</h3> <h3>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播种种子等待种子的成长</h3> <h3>我们一起在春风里放纸鸢,希望能给我们带来好运</h3> <h3>这就是春,因着萌生在这里的生命的齐奏,让我们真真切切感受到一种神奇的美丽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