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我们一起去西藏

江声李建光

<h3>7月20日 第十五天 拉萨——那曲</h3><h3> </h3><h3> 拉萨当然不会是行程的终结,今天我们就要离开,收拾行李,装车,搜导航,和来时一样的兴奋。</h3> <p class="ql-block">这一段是尼洋河河谷小平原,来时是夜间,没能欣赏。在去那曲的途中匆匆一瞥。</p> <h3>  从拉萨到格尔木有1150公里,要走两天,依次要经过当雄、那曲、安多几个城镇,晚上在哪住宿,是很为难的问题。当雄海拔较低,4200米,但距离太近,剩下的路程明天走不完;安多距离适中,但海拔太高,4700米;还是那曲比较折衷,但也不理想:距离拉萨330公里,明天还要走800多公里,且海拔也不低,4500米,何况朋友特别提醒过。看来这一路上注定是艰难的,且往前走吧。</h3> <h3>  青藏线与滇藏线就不同了,没有那么多弯弯绕绕,笔直地向前开。念青唐古拉山横亘在眼前,雪山连绵不断。</h3> <h3>  前方过来一队军车,领队的是越野指挥车,后面是大卡车,全都覆盖着迷彩篷布,车行缓慢而间距均匀,整齐有序,真是威武雄壮之师。我们方向的车辆也自然排成队伍,没有超车,没有插队,有序通行。我是军事迷,根据篷布覆盖的形状猜测着下面的武器装备;女儿喜欢统计学,则在数军车的数量,不久得出了规律:一台指挥车带领100台大卡车。后来我不再猜了,她也懒得再数,因为接连几十公里,都是军车,像刚才那样的指挥车都有二三十辆。</h3> <h3>  车行缓慢,妻子开始打电<span style="line-height: 1.8;">询问那曲和安多两地旅馆的房价。以前旅行时,我们到目的地后再去找房,很费周折:要么没房,要么没车位,要么房间不合意,要么价钱太高。这次旅行,她都先在“去哪儿”网或“美团”网上看房,有合意的再打电话了解情况,然后订房。那曲的中档旅馆没有独立卫生间,须自己打开水洗漱。再打电话问安多的旅馆,条件更差,价格更高,要三四百元。就在那曲住宿吧。</span></h3><h3> </h3> <h3>  那曲本是一条河流的名字,就是澜沧江的源头,发源于唐古拉山的南麓,在唐古拉山和念青唐古拉山之间流淌。过了那曲河,就到了那曲县城。</h3> <h3>  我们找了家回族餐馆,印象中回族商人是最诚实本分的生意人,68元一斤的羊肉,他们上了一大盘,把我和徐老师两家六人都吃撑了。青稞饼那么大一个只要一元,我们带了三个明天路上当干粮。</h3> <h3>  我们没有带塑料盆,旅馆的又不放心用,于是发明了一个方法,用塑料袋套着旅馆的塑料盆,洗脸、洗脚、洗衣服。再艰苦的环境,总能想出办法去应对。我们不会感慨这是花钱买罪受,旅行嘛,就要有这些心理准备。</h3> <h3>7月21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十六天 那曲——格尔木</span></h3><h3><br></h3><h3> 白云在蓝天上飘飞,雪山在阳光下闪耀,我们驾着车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奔驰,耳畔只有呼呼的风声。</h3> <h3>  过了那曲就是羌塘草原,我国的五大牧场之一。这里的草不深却很密;很少看到牧民,却有成群的牦牛。</h3> <h3>  不经意间就爬上了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口,这里矗立着修筑两路(青藏公路和青藏铁路)的英雄纪念碑。应该纪念,没有他们,西藏仍会与世隔绝,我们也不可能站在世界屋脊之上。</h3> <h3>  纪念碑后面远远的是唐古拉山的主峰,海拔6621米的格拉丹东,通体洁白,却不显得高峻。</h3> <h3>  近处也有一座雪山,可当地人告诉我,步行过去至少要两个小时,越野车也要半个小时。在这空旷的高原,按照我们平时的经验目测,都与实际相差很远。</h3> <h3>  往前不远是唐古拉山兵站,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兵站。</h3> <h3>  不久过了西藏界,进入青海省。</h3> <h3>  沱沱河大桥是长江源上第一座大桥。过桥后许多地段在修路。从格尔木过来的货车都是满载的,行驶缓慢而笨重;从西藏过了的货车大都是空载(这是一种奇特的现象)。</h3> <h3>  司机们争抢着赶路。一路上遇到好几起车祸,最惨烈的是两台小车在长下坡段与迎面大货车相撞,小车翻下路基,车内物品散落一地,货车倒在护栏上,车头严重变形。在路况较差的318国道尚且没见到车祸,这条路好多了,司机倒是放松了警惕。我开始理解西藏境内限速措施的良苦用心。</h3> <h3>  在可可西里遇到了大堵车,延绵几公里的汽车长龙,使无人区也变得热闹起来。道路其实很宽,只是在个别修路的地方会车困难,都不退让,后面的车不自觉排队,占据左边的车道,于是大家都走不了。气愤、着急都没有用,我干脆离开汽车走到路基下的戈壁滩。</h3> <h3>  这里的沙土中有白色的盐,只稀疏的长着几根草,放眼远望,广袤而荒凉。</h3> <h3>  堵了3、4个小时才通车。在五道梁保护站附近,水草丰富,妻子兴奋地叫我看藏羚羊,我拿出望远镜看,又偷偷地靠近看,总觉得是野驴——没有角嘛。但我们已经很高兴了,毕竟是野生的嘛!</h3> <h3>  到昆仑山口时,天已经黑了,我们停车等徐老师一家。打开车窗,却看见天空繁星密布。银河,璀璨的银河,从头顶的天空流淌到天边,又像镶满宝石的紫色的云。我把眼睛揉了一遍又一遍,恨不能穷极目力,洞穿宇宙。我从没有这么清楚地看到过银河,从没有见到过这么繁密的星空。只在我读小学时,夏夜乘凉,对照课本上的星空图,辨认出很多的星座。这些年,我只能看到稀疏的几颗星星,我一直以为是视力不好了。没想到今晚,在这空气纯净的高原,在这没有任何光污染的黑夜,让我找到童年的星空。</h3> <h3>7月22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十七天 格尔木——青海湖</span></h3><h3> </h3><h3> 格尔木是一个优美整洁的小城,街道两侧的绿化带就像一片小树林,还有活水缓缓流过。</h3> <h3>  出格尔木后,有一条笔直的公路。我在不经意间发现前方有一道不高的山梁,我对女儿说:“那山离我们恐怕有十公里远吧。”可我们走了十公里,也不见山靠近,它还是远远的摆在那里。这次,我把它估计远一点,又说:“看来离它还有二十公里。”可二十公里之后,它还在那里,不远不近。又开了二十几公里,才来到它的跟前,它叫锡铁山。又一次印证在这里目测不准确。以前在老家听老人说,站在仙女山顶,可以看见长沙城。我们都觉得不可信,现在看来也是很有可能的。</h3> <h3>  转过锡铁山,我们看见路边有一片蓝色的湖,雪山倒映其中,景色很美,我们停车向湖边走去。</h3> <h3>  湖边隆起一簇簇骆驼草,草叶坚硬而根系发达。没长草的地方被雨水洗刷得只剩下砂石,骆驼草的根部积蓄着蓬松的土壤。</h3> <h3>  来到水边,沙滩上铺着一层洁白的盐,细软如沙。刨开细盐,下面有一层厚厚的结晶的粗盐。打着赤脚踩在上面,用盐擦擦脚,我说:“去死皮,治脚气,疗效很好啊!”</h3> <h3>  只是这么美的湖边竟然没人居住,除了几个路过的游客在路边远远地拍几张照,就再无人欣赏了。真希望把它连同那几座雪山都搬回湘潭,那它肯定会成为5A级景区,我们在湖边建几所疗养院,开辟几个浴场……</h3> <h3>  依依不舍地告别小柴旦湖,重新开上高速。</h3><h3> 这里的道路很特别。说是国道吧,它路面平坦宽阔,车辆稀少,可以跑100码以上;说它是高速吧,它没有封闭,当地人会看着拖拉机、赶着牛羊经过。而每次经过两县交界的地方,都会有收费站。我想,也许他们举全县财政之力,才修建了这条道路,收点过路费也是可以理解的。</h3> <h3>  路边只有一个树种——白杨树,树干挺拔,树叶在阳光下格外明亮。白杨密集的地方生态环境较好,就会形成一个小村落。</h3> <h3>  一路走走停停,750公里走了10小时。赶到青海湖时,天已经黑了,湖边的草地上有很多蒙古包,我们在海西租住下来。</h3> <h3>7月23日</h3><h3> 第十八天 青海湖——兰州</h3><h3> 海西是最适合看日出的,6:00我们就起床赶到湖边,天刚蒙蒙亮,东边的天空有绯红的轻云。不久,天色越来越亮,一个橘红色的小球跃出地平线,顿时光芒万丈,照亮了湖边的草地,我们也变得红光满面。</h3> <h3>  一个小伙子牵着马在招揽生意,30元绕草地一圈。我们在草地上铺开垫子早餐,其他游客都走了,小伙子就过了和我聊天。他家有11匹马,这匹是走马,值4万元,跑马要翻倍。没有其他游客,女儿就赖在马上不下来,过足了瘾。我也来了兴致,爬上马背,我想体验一回策马奔腾的感觉,不要别人牵马。小伙子问:“你以前骑过马?”我说:“小时候骑过牛,应该差不多吧。”可我一吆喝,马就往帐篷那边跑,怎么拉缰绳它也不听使唤。小伙子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抓住缰绳,说它是饿了,所以往家里跑。我也就不强马所难,可小伙子翻身上马,它就服服帖帖。这畜牲!</h3> <h3>  我们开着车环青海湖慢慢走,有许多徒步转湖的游客,也有磕长头的藏族人,更多的是骑自行车的年轻人,环青海湖是国内最经典的骑行路线。</h3> <h3>  青海湖海南的油菜花开得正旺盛,沿着湖边绵延几十公里,看不到尽头。草的青翠,花的金黄,湖的碧蓝,云的洁白,颜色鲜艳而层次分明,这是巧手的织女在天地间织就的一幅锦绣吗?</h3> <h3>油菜花引来无数拍照的游客,也引来许多追花逐蜜的养蜂人。公路外侧的草地上,一溜儿全是码得整整齐齐的蜂箱和养蜂人的帐篷。空气这么纯净,花瓣也肯定更干净,蜂蜜味道也更淳吧!从不喝蜜的我也撺掇妻子去买蜜,主动鼓励妻子去购物,这在我是不多见的。于是我们带上斗篷参观了现场取蜜,并且认识了蜂王。看买得多,妻子还想侃侃价,养蜂的妇女说:“蜜蜂采蜜好辛苦的,抢了它的蜜,还没个好价钱,蜜蜂也会不高兴的!”蜜蜂不高兴,我还真有些怕,主要是第一次看到这么萌的要价方式。</h3> <h3>  继续向前走,就到了海北,这里有一片沙漠,几十个山头都是沙丘。我们坐在滑板上,从沙丘顶上一直滑下去,没控制好平衡,就连人带板滚下去。然后又气喘吁吁地爬上了,在松软的沙漠上每走一步都很费力。风吹着细沙打在脸上,让人只能眯缝这眼睛,头发、脖子、袖口都灌进了沙子,连鼻孔、耳朵、嘴巴里都不能幸免。</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上,我们赶到兰州,在黄河边的一家旅馆住下。</span><br></h3> <h3>  7月24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十九天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兰州——西安</span></h3><h3> 从兰州到西安650公里,今天的主要内容又是赶路。过麦积山隧道时,也不知道进去有多远,前方的车辆减速,停了下来,又堵车了。等了好久还不见通行,我想去前方看看情况。走了两公里也没看见出口,有许多乘客下了车,坐在隧道边的台阶上扇风、聊天;有的干脆甩起了扑克;小孩子在玩游戏。听他们说已经等了两个小时,颇有随遇而安的心态。当一个人无法改变现状时,这种心态是最好的。我也平下心来,就当是散步吧。又往前走了两公里,前方的车辆开始发动,通车了。路边有几个人在招手拦车,还有两台车停在那里无人驾驶。看来像我这样到处溜达的人还不少。过了几分钟,妻子开车过来了,我赶紧上车。又走了几公里,才出隧道。麦积山隧道长12公里,这里是秦岭的一部分。</h3> <h3>  过了秦岭,就是八百里秦川。这里工业发达,城市繁荣。这几天,感觉自己一路从远古蛮荒走向现代文明。</h3> <h3>  我们原本计划在西安玩三天再回家,因为徐老师一家以前来这里游玩过,所以我们决定只在这住宿一晚,再去洛阳。这样安排只比原来的路程多200公里,又兼顾了两家人。</h3> <h3>  可是一进古城,我就不想再走了。西安人真幸福,他们同时享有现代文明带来的舒适生活和古代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站在广场上,只见观光轻轨穿城而过,音乐喷泉在灯光下流光溢彩,几架无人机在夜空上下翻飞,老年人扭着广场舞,年轻人炫着街舞,小孩踩着滑板、滑轮穿梭往来。这个广场展现出现代都市的繁荣热闹。而四周的亭台楼阁、古塔古寺、宫墙城楼、酒旗茶苑,又仿佛让你梦回唐朝。</h3> <h3>  7月25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二十天 西安——龙门石窟</span></h3><h3> 不能去看华清池,也不能去看兵马俑,我们只能去博物馆弥补一些遗憾。“大秦帝国”、“大汉风云”、“大唐盛世”几个展区承前启后,展现出三秦大地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发达。</h3><h3> 依依不舍,下午我们驱车380公里来到洛阳龙门石窟。</h3> <h3>7月26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二十一天 龙门石窟——少林寺</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龙门石窟在伊水东西两岸。凿一个石窟,雕一尊佛像,对一个佛教信徒来说是一件积功德的事。从北魏到唐宋,这里都曾是都城。许多皇亲贵族、达官富人都会捐钱请人开窟造像,前后400余年。因此西山石壁上,大大小小的石窟,成千上万,从而形成一个石刻艺术的宝库。</h3><h3></h3> <h3>  我们想慢慢地走,仔细地看,也就没有请导游,选择了刷二维码,听官方微信的语音讲解。一遍没有听懂还可以听第二遍。在手机耐心的讲解下,这些剥蚀残损的石偶在我眼中终于变成了艺术品。</h3> <h3></h3><h3> 印象最深的是宾阳洞和奉先寺。宾阳洞有三个石窟,中间的石窟开凿于北魏。佛像形体削瘦,颈脖细长,反映出那时以瘦为美的审美观。后来因为宫廷政变,另外两洞只开窟,没造像。到唐代初期,魏王李泰为生母长孙皇后做功德,继续在这两洞中造佛像。佛像面容饱满而体态丰腴,也印证了唐代以胖为美。</h3> <h3>  奉先寺是武则天省下自己的脂粉钱带头捐款而建造的,是龙门石窟中规模最大,雕刻最精细,艺术水准最高的摩崖石刻。我沿着台阶向上攀登,先看到佛像的头部,颇为震撼。只见她鼻梁高挺,嘴巴小巧,眉如新月,双目含笑,端庄典雅,安详亲切,让我感觉沐浴在佛的慈爱的光辉中。我见过许多寺庙供奉的佛像,有的是怒目金刚,举着利剑,踩着小鬼,朝我们呲牙咧嘴;有的是罗汉,骑着怪兽,袒胸露乳,秃顶鬈髯;有的是阿弥陀佛,坐在大雄宝殿高高的莲花宝座上,威伏群魔而神通广大。他们都让人心生畏惧。这尊卢舍那佛散发出来的是人性的光辉,是艺术的美感。只有大唐盛世这样发达、开放、浪漫的时代才会留下这样的杰作。</h3> <h3>  傍晚,我们来到嵩山下的少室山,受金庸小说的影响,我对这是很向往的。山间晚风清凉,有许多小孩剃着光头,穿着僧衣,在练习棍棒,这是武术学校的学生。旅馆主人的父亲是位80多岁的老人,仍然精神矍铄,动作稳健;两个儿子体形削瘦,身手敏捷。他们都是少林寺的俗家弟子。看来少林寺一带果然有浓厚的尚武风气,武侠小说也是有根据的。</h3> <h3>7月27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二十二天 少林寺——湘潭</span></h3><h3> 少林寺不注重烧香拜佛,而注重展现悠久的历史和习武之风。寺庙中古柏参天,树干上有许多指头大小的洞眼,应该是武僧们练习“大力金刚指”留下的吧。大家最期待的当然是武术表演了。少林长棍、刀枪剑戟、长拳套路、金枪锁喉、铁头功,让人目不暇接。我最感兴趣的是拿着扫把对打,腾身跳跃,身如猿猴的场面,却没有看到,不知那样的武僧团是否出国表演去了。</h3> <h3>  接下来我们又参观了塔林,这是少林寺历代高僧圆寂后,弟子们为他们修建的墓塔。从唐代到现代,数量众多,每一座都有一位高僧大德,都有一段故事。</h3> <h3>  只是我们出游已经二十二天,游兴渐渐淡了。中午决定回家。归心似箭,马不停蹄,860公里,我们用了11个小时。凌晨1点多,我们终于平安到家。</h3> <h3>  后 记</h3><h3> 闭关一个星期,妻子把旅途中拍的照片做成相册,我把旅途中的见闻感受写成游记,只是希望能为这次美好的旅行留下记忆。全剧终</h3><h3> </h3><h3> 2015年8月12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