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4月6日,们要去哈密自驾游了,现在经过乌鲁木齐后沟。下一站达板城、吐鲁番。</h3> <h3>哈密市,位于新疆东部,是新疆通向中国内地的要道,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咽喉,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h3><h3>哈密市下辖伊州区、伊吾县、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面积近14万平方公里。人口62万人,2016年成立地级市。</h3><h3>哈密,古称西漠(西膜)、古戎地、昆莫,汉称伊吾或伊吾卢,唐称伊州,元称哈密力,明以后称哈密。<br></h3><h3>史前时期从三道岭,七角井发现大量的磨制石器可证明,距今7000年前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哈密人的祖先已在这里繁衍生息了。从公元前20世纪开始,先后有多种民族在这块绿洲上生活过。<br></h3><h3>汉时期(前206~220年)西汉时哈密称伊吾卢,西汉神爵二年(前60年)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伊吾卢和蒲类国归西域都护府管辖。东汉开始哈密称伊吾。东汉永平十六年(73年)在伊吾设置宜禾都尉,131年顺帝又设伊吾司马,驻伊吾主持军事和屯垦。<br></h3><h3>三国、魏晋时代,魏在哈密仍置宜禾都尉,东晋咸和二年(327),位于河西的前凉国张骏功取伊吾后,把伊吾划属敦煌郡治理,伊吾建置相当于县。张骏委派参军索孚为伊吾都尉被视为设置郡县之始。</h3><h3>南北朝时,西凉残部唐契、唐和兄弟二人和外甥李宝率余部,历尽艰辛从武威(凉州)逃来伊吾依附于柔然,有众2000余家。柔然命唐契为伊吾王。</h3><h3>北魏太安二年(456年),北魏敦煌镇将尉眷率兵曾一度功占伊吾。随着北魏势力的进一步扩大,柔然汗国的瓦解,北魏太和十二年(488年),柔然伊吾城主高羔子降附,北魏置伊吾郡。这是哈密最早的行政建置。</h3><h3>隋初,文帝派元晖出伊吾,联络西突厥达头可汗。以后达头可汗的使者和达头可汗本人都先后经伊吾到隋朝觐,受到文帝的特殊礼遇。<br></h3><h3>隋大业四年(608年),炀帝派裴炬和将军薛世雄率军屯驻伊吾。隋军在伊吾城东另建一座新城,号新伊吾(地当今日之哈密回城)。大业六年(610年),设立伊吾郡,并在伊吾城之东北设立柔远镇(地当今日之沁城)。隋末,伊吾属西突厥。</h3><h3> 唐朝贞观四年(630年),伊吾城主以7城降附,太宗以其地置西伊州。两年后去西字称伊州。辖伊吾(今哈密)、柔远(今沁城)、纳职(今四堡)三县。</h3><h3>景龙四年(710年),设伊吾军,驻地在伊州西北之甘露川(今巴里坤大河)。</h3><h3>唐天宝元年(742年),伊州改称伊吾郡、属陇右道辖治。天宝三年(744),东部回鹘崛起,蒲类为其领土。乾元元年(758)伊吾郡又改称伊州。广德二年(764)后,伊吾被吐蕃人占领,一直沿继了90年左右。</h3><h3>北宋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伊州、蒲类归属西辽。<br></h3><h3>宋嘉定二年(1206年),孛儿只铁木真(成吉思汗)为蒙古大汗。3年以后西州回鹘“亦都护”巴而术阿而忒的斤臣属蒙古。哈密归附蒙古后,也没有并入高昌成为高昌畏兀儿的一部分,而是和高昌并存的一个地方政权。</h3><h3>南宋淳祜十一年(1251),蒙宪宗在西州回鹘建别失八里行省州改称哈密力。</h3><h3>至元十六年(1279年),忽必烈灭南宋,建都大都(今北京),任命察合台曾孙阿只吉镇守别失八里,兼辖天山南路畏吾儿哈喇火者(即高昌)及哈密力等处屯戍军事。</h3><h3>至元十八年(1281年),设甘肃行省,哈密隶甘肃行省管辖。</h3><h3>延佐六年(1319年),皇帝敕命哈密力人和畏吾儿人(即高昌人)自相讼,可以由自己的头目处理,如果和其他百姓争论,则由自己的头目和地方官吏共同审讯。元末,察合台后裔兀纳失里据哈密,为威武王。元覆亡后,兀纳失里割据自立,称哈密国。</h3><h3>1368年,朱元璋称帝于金陵(今南京),元亡,暂守哈密的威武王兀纳失里亦自立为哈密国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兀纳失里病逝,其弟安克帖木儿继位。<br></h3><h3>永乐二年(1404年),诏封安克帖木儿为忠顺王。两年后设哈密卫,设指挥、千户、百户等官。</h3><h3>明成化三年(1467年),由于哈密忠顺王王位久虚,各族头目再次极力推荐,明廷方才提升把塔木儿(畏兀儿人)为右都督,代行国王事,5年后,把塔木儿卒,其子罕慎请嗣父职,朝议只准嗣都督位,但不准主国事。哈密仍无王统摄,政令无所出。</h3><h3>哈密地方王国从1380年受封,至1514年被吐鲁番汗并占,经11世,历135年。此后,吐鲁番汗亦势衰力竭,它的领地逐步为察合台后王所建立的喀什噶尔汗 (后首府迁至叶尔羌,史称叶尔羌汗国)所占有,哈密亦随之成为该汗的东部领土。</h3><h3>清朝时期</h3><h3>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清廷派员到哈密按蒙古王公例编制旗队,划为蒙古镶红回旗,委任官佐。</h3><h3>清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修哈密回城,号镇远城。雍正五年(1727年)修哈密汉城(今老城)。雍正七年(1729年)至九年(1731年),修巴尔库尔汉城。乾隆三十七年(1772年),修巴尔库尔满城,号会宁城。同治八年(1869年),修哈密新城。</h3><h3>清雍正九年(1731年),清廷移安西州同知驻巴尔库尔,自此该地始有行政机关。安西同知隶属甘肃布政使。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建哈密厅,设理事通判,管理回王辖属以外民事,亦隶属甘肃。次年,在哈密设办事大臣,巴尔库尔设领队大臣。</h3><h3>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又设巴尔库尔道,府下辖宜禾、奇台两县,府治在宜禾。镇西府亦隶属甘肃省。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巴尔库尔道移驻迪化,改称镇迪道。咸丰五年(1885年),镇西府改镇西直隶厅。宜禾县入厅治,奇台县划归迪化。光绪七年(1881年)八月十六日,哈密厅由安西道划归镇迪道。光绪十年(1884)11月17日,新疆设立行省,卜密厅升格为哈密直隶厅。哈密直隶厅包括今哈密、伊吾两地。</h3><h3>中华民国二年(1913),改哈密直隶厅为哈密县,改镇西直隶厅为镇西县。<br></h3><h3>回王领地建置自成体系,不属县衙管理。回王领地一直到民国十九年(1930年)废除哈密回王后,方始统一于政府建制。</h3><h3>民国二十三年(1934)5月,成立哈密行政区,辖哈密县、镇西县和七角井设治局,为新疆省第九行政区。行政长公署设在哈密县,刘应麟为第一任行政长。</h3><h3>民国二十四年(1935)7月,省府决定划哈密县的吐葫芦、下马崖、盐池、前山、苇子峡、淖毛湖为伊吾设治局。哈密行政区至此辖二县二设治局。</h3><h3>民国三十二年(1943)1月,伊吾设治局升格为三等县。5月,改哈密行政长公署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h3><h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哈密专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哈密县,辖哈密、镇西、伊吾三县和七角井中心区。</h3><h3>2016年撤专区,成立地级的哈密市。</h3><h3><br></h3> <h3>哈密街道两旁和街心种有多种花草树木,老榆、黄榆、小海棠、桑树、丁香、榆叶梅、杏树、樱花等等,设计布局的很好看。</h3> <h3><br></h3><h3>“哈密王”,亦称“哈密回王”,是指清代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王爷。</h3><h3>清康熙年间,因协助朝庭平判准葛尔判乱功勋着著被着喜康熙帝册封哈密回部首领——额贝都拉为“一等札萨克达尔汗”(世袭王公),就此额贝都拉成为第一代“哈密</h3><h3>王”。</h3><h3>哈密王相传九世,延续233年,为维护祖国统一作出了贡献。2018年4月13日,入围“神奇西北100景”。</h3> <h3>回王府,是指清代统治哈密绿洲233年之久的哈密维吾尔族第一代额贝都拉王爷至第九代沙莫胡索特王爷的府邸。清政府将新疆封为四王四公八部,哈密王为八部之首。回王府是康熙指派工匠等仿照北京古宫建造的,里面房间就800多间,上世记20一30年代毁于战火,现在的是1983年重建的。</h3> <h3>哈密瓜的故事</h3><h3>1698年冬,额贝都拉奉诏入京陛见时,贡品中除准备了小刀、大布、鹿角、梧桐碱、羊羔皮等土特产品外,还准备了几十个哈密特产的上等甜瓜。清廷的人觉得来自千里之外的哈密的甜瓜是稀罕之物,就将它们用在了元旦朝宴上,康熙帝和群臣们品尝之后,大加赞赏,并赐名“哈密瓜”。<br></h3><h3><br></h3> <h3>这是去哈密高速公路旁农田里的葡萄架,成张大片的,和吐鲁番没什么区别。</h3> <h3>现在进入伊吾境内,大草原冰雪还未化完,真是冰火两重天呀。</h3><h3>伊吾以古国而得名。一说为古代月氏语。伊吾的维吾尔名称为“阿热吐鲁克”,即“中间的图古力克”或“中间的吐葫芦”,是维吾尔和蒙古语混合的地名;此名与“吐葫芦”有关,伊吾县城所在地周围又称“吐葫芦”。“伊吾”是隋唐以前哈密的古地名。伊吾县境内有幻彩湖等旅游景点。</h3><h3>伊吾曾是东汉与匈奴争夺西域的焦点。公元73年,汉将窦固击匈奴呼衍王,追至蒲类海,取伊吾卢地,置宜禾都尉管理屯田。76年汉朝放弃了伊吾卢屯田,匈奴立即遣兵占领。公元90年,汉军击败占领伊吾的北匈奴。公元92年使任尚屯驻伊吾。公元07年东汉弃西域,迎回伊吾、柳中屯田吏士。公元119年,敦煌太守曹宗派长史索班率千人屯伊吾,131年东汉复在伊吾屯田,设伊吾司马137年,敦煌太守裴岑率部与呼衍王交战巴里坤,率军诛杀北匈奴呼衍王,终于结束了汉朝和匈奴在西域长达300余年的争夺战。</h3><h3>1951年9月1日正式成立伊吾县人民政府。</h3><h3>伊吾县辖2个镇、4个乡、1个民族乡:伊吾镇、淖毛湖镇、苇子峡乡、下马崖乡、盐池乡、吐葫芦乡、前山哈萨克族乡。</h3><h3>伊吾现有人口2万2千多人,面积1万9千多平方公里。</h3> <h3>进入伊吾山就和前面上山的路旁边不一样,两旁开始有生机了,越是下山松树就越多,草也逐渐更绿些,向前延伸就广阔的草原,到处是牛马羊群,但很少见到牧人。</h3> <h3>伊吾是个小县城,在一条山沟里,我覚得两公里左右,从左岸进去,又从右岸出来。但规划的很好,有几处人小工湖,真是山青水秀。花草树木构植的很漂亮,加上公园里的张骞塑相和山顶那尊气质不凡的功勋马雕塑,是这座小县城历史沉淀非凡展开。</h3> <h3>张赛,约公元前164年一公元前114年人。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张骞经北道出使西域大月氏,历经艰辛,经南道13年后才回到长安。公元前119年,经过充分准备,又一次出使西域乌孙(今伊犁河流域),二次出使路线没有祥细史料记载,我推测可能是经河西走廊、伊吾、巴里坤、北庭、昌吉、伊犁达哈萨克斯坦这条草原大道?因为光牛羊等就一下带了上万头,这么多牛羊走南疆吃什么喝什么?所以我想只能走草原大道了。史料没有留下记录,可能由于张骞公元前115才被大宛国王派人护送回国后,公元前114年就去世了,未来得急整理记录。但这次由于随行副使多,到了乌孙后副使们分头联络上了西域的大宛、康居、大夏、大月氏、安息(今伊朗)、身毒(今印度)等许多国家,再一次的加强了西域各国与当时中原地区的经济与文化之类的交流,带回了汗血马、苜蓿、胡萝卜等等。<br></h3> <h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路线图</h3> <h3>知道新疆和平解放时,唯一的一次剧烈战斗伊吾保卫战吗?英雄的刚铁红二连仅102名指战员,顶住700多名土匪疯狂围困,以牺牲37人的代价,坚守40天终于等到了援军到来,全歼了土匪。</h3> <h3>功勋马纪念碑,伊吾保卫战时北山制高点上坚守的战士们被土匪切断水源,又缺少食物、弹药,一位小战士牵着这匹战马第一次上山送水成功,以后都是它自己 驮着东西时而卧倒隐蔽、时而抓着机会往上攀跑,在制高点战士们火力掩护下,终于保证了战士们的后勤保障。保卫战胜利后,被国家授于“特级功勋马”,1968年老死后,伊吾党政军民为它招开隆重的追悼会。1983年雕塑立碑于此。</h3> <h3>巴里坤县总面积3万多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多人,境内驻有兵团农十三师红山农场和哈密地区伊吾马场。</h3><h3> 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的文化遗迹有东汉任尚碑、裴岑碑、唐朝大河古城等,风景名胜有天山松雪、镜泉宿月、黑沟藏春、百川西流、沙山藏营等。巴里坤古称蒲类国,西汉神爵三年(前59年)属西域都护府管辖,后为匈奴游牧地。北魏属柔然、高车。唐贞观十四年(640年)建蒲类县。宋代属伊州。元代属别失八里行省东境,始称巴尔库勒。明代属瓦剌和硕特部。清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内附,改巴尔库勒为巴里坤。清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置巴里坤直隶厅。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设镇西府。巴里坤是清朝前期平定准噶尔叛乱的区域性指挥中心,建立乌鲁木齐城之后,巴里坤的地位才为乌鲁木齐所取代。清咸丰五年(1855年)裁府改设镇西直隶厅。民国二年(1913年)撒厅设镇西县。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划归哈密行政区。1954年成立巴里坤哈萨克自治县,隶属哈密市。</h3><h3>2017年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h3><h3>这里是县城东边建在草原上的夕阳休闲中心。李文兰正在享受春天落日前的阳光</h3> <h3>老同学赵得章医生在解说。</h3> <h3>兰州湾子古遗址景区,巴里坤文化底蕴深厚,这一说法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可。1984年在新疆巴里坤县兰州湾子出土了大量的陶器以及铜器、铁器、环首铜刀等。经碳14测定,这些遗存均为3200年左右的文物。巴里坤是历史军事重镇,从大月氏、匈奴、乌孙对这里的争夺,到任尚、裴岑、班超大战蒲类海,直至清代岳仲琪屯西路大军于镇西,左宗棠收复新疆以此为大本营。</h3> <h3>岳公台大黑沟兰卅湾子大月氏古遗址,2006年经初步测定这里是中国西部少数民族大月氏再次西遣前的王庭所在地。</h3> <h3>兰州湾大月氏人史前生活的方式以及使用的生活工具。</h3> <h3>兰州湾子古石头,有三千多年历史了。</h3> <h3>是老同学赵得章医生在解说。</h3> <h3>赵得章在巴里伸石碑前留影。后面就是景区,因天气还冷,晚上气温还在零下7度,所以,湖边还有残冰雪未融化掉,景区还未开放门禁,也无游人,草原有风,因为冷风飕飕的,怕感冒,我只好坐在车上饱饱眼福吧。</h3> <h3>李文兰他们只好在景区护栏边观赏,也很不错,湖光山色、悠闲啃食荒草的牛羊们,己给草原把春带来了。</h3> <h3>4月8日中午我们翻起东天山到达木垒县城,旧国道旁看到新京高速(骆舵圈子到大浪沙段)正在分断施工,不久的将来从东三县自驾游到哈密各县会更舒服。</h3><h3>一到木垒老同学郑月龙在等待着。很快又来了李永录、李秀莲老同学,都是快奔70年人了,难得相聚,自由自在,把酒言欢,换杯轮盏,童心未泯,生活万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