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珠笔‘’其‘’遇记之——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国度

圆珠笔

<h3>因为拥有一望无际的碧海蓝天、标志性的蓝色清真寺、随处可见的“蓝眼睛”,所以如果要用一种颜色来形容土耳其,人们都会选择蓝。其实,到了土耳其你便会感觉到,一首《蓝色土耳其》怎么能唱得完土耳其的神秘和美丽,五彩斑斓才更能代表土耳其。<br></h3> <h3>土耳其既是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又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流干道。文明的碰撞,留给这片土地五彩斑斓的印记。无论是那些一来就住上几百年甚至上千年的民族,还是那些诸如威尼斯商人般的匆匆过客,都把他们的文化影响带到了这里。</h3> 红色星月旗下的阿塔图尔克 <h3>土耳其的色彩铺满了你能接触到的一切,那些极具碰撞的色彩,让这千年帝国神秘而绚烂。哪怕已经破败的民居,也有挂满彩瓷的树及摆满彩瓷的墙。</h3> <h3>走进这个神奇的地方,惊艳我们眼球的元素太多,其中精美的图案,艳丽的色彩泛滥在大街小巷,使我们这些匆匆旅人恨不能放慢脚步……</h3> <h3>虽然从踏进土耳其的第一天开始,我们几乎天天都能看到最能代表丰富多彩土耳其的陶瓷与地毯,但是来到卡帕多奇亚的阿瓦诺斯,我们才有机会相对深入地了解土耳其最具代表性的这两样国粹是如何影响着世界的。</h3> <h3>土耳其人喜欢的颜色中既有来自欧洲基督教的蓝色,也有来自伊斯兰教的绿色。在这个两种宗教并存的国家,除蓝绿色风糜外,还有一种每当特定时日便会铺天盖地的颜色——红。</h3> <h3>在卡帕多奇亚有一个下午的自由活动时间,我们沿着红河想去感受这个举世闻名的陶瓷小镇——阿瓦诺斯,可还未进镇就发现不远处有一座插着红旗的城堡。</h3> <h3>我们没有过多犹豫就爬上了这座虽然不高却也算得上是当地制高点的旧城堡。城堡上的战争壁画及鲜红的星月旗仿佛在告诉人们,涅槃之际,可能有血有泪,但重生之后的喜悦,终会照耀这片多彩的土地。</h3> <h3>土耳其国旗的颜色是奥斯曼帝国的象征,新月和星星代表民族进步和国家独立。据说每年选举临近的时候,大街小巷就淹没在红色的宣传牌和海报中。我猜竞选者是想用这种颜色说明,他有能力重现奥斯曼帝国时代的辉煌。</h3> <h3>这个用红色旗帜来标明自己归属的国度,也像他们崇尚的红色一样热情。当我指着一尊穿西装的镀金塑像问在此邂逅的土耳其美女:‘’凯末尔·阿塔图尔克(Kemal Ataturk)?‘’这位美女立即点头称是,并非常热情的给了我一个拥抱。</h3> <h3>在土耳其行走数日,我知道土耳其人为什么对这位被称为土耳其国父的人充满崇敬。是他让土耳其彻底摆脱民族危机,彻底去伊斯兰化。凯末尔曾经指着穆斯林女子的面纱说道:“让女人戴起面纱而不能展示她们美丽的容颜,这是不文明,也是不人道的。不文明不人道的宗教,为什么世人还要尊重它?!”<br></h3> <h3>正是因为他废除伊斯兰文化中的多妻制,用法律明确了一夫一妻制,妇女才基本上享有与男子的同等的权利。</h3> <h3>我们在此邂逅的小伙子之所以能以阳光帅气的形象出现,也与凯末尔.阿塔图尔克力主土耳其宪法取消了伊斯兰教是土耳其国教的条文有关。凯末尔不仅带头穿西装,还要求全国男子也穿上西装,禁止再穿传统的土耳其长袍。土耳其的服装从此也变得多姿多彩。</h3> <h3>阿塔图尔克-凯末尔用战刀结束了奥斯曼帝国6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和神权统治,建立了土耳其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民主共和国。现代而西化的土耳其,努力追求民主及经济发展,且民风开放,是中东及小亚细亚的强国之一。<br></h3> <h3>1934年11月24日,土耳其国会向凯末尔赐予"Atatürk"一姓,在土耳其语"Ata"就是父亲,"Atatürk"(阿塔图尔克)就是"土耳其之父"的意思。导游说凯末尔 逝世已经81年,但依然是土耳其人崇拜与尊敬的英雄。因此在与当地人套近乎时,我会指着无处不在的这位国父的画像问‘’阿塔图尔克?‘’而当地人立马会变得非常非常热情。<br></h3> <h3>从旧城堡的一条弯弯曲曲的坡路下来,迂回之处,抬眼之间,那些古老到已经残破的洞穴带给我时间停滞的感觉。想这些城堡中的洞穴,当年应该是领主及守卫者的卧室,还有可能用来存放武器及粮食。</h3> <h3>转眼黄昏来临,城堡下的小镇,浸染着一种难以描述的韵味。它结合了信仰的纯真、世俗的喜悦、旧时代的优雅和现代化的时尚,让人沉迷其中,不舍得离去。</h3> 炫目彩瓷含有青花瓷基因 <h3>土耳其瓷器是一个完美的存在,每每见到都爱不释手。格雷梅向北十多公里是著名的阿瓦诺斯陶瓷之乡。整个小镇,端的是陶瓷碗,享的是陶瓷福,因为盛产陶瓷而闻名。</h3> <h3>土耳其最长的内陆河---红河流经小镇,红河水富含铁质,所以从河堤取出的土壤非常适合做陶器,也因此造就了卡帕多奇亚陶瓷小镇阿瓦诺斯。</h3> <h3>彩瓷是土耳其最负盛名的艺术品之一,在小镇的陶瓷博物馆,我们看到了许多无论是工艺彩盘、还是陶瓷花瓶、餐具、酒具和动物摆件,都胎质细腻,充满土耳其民族文化特色的精美瓷器。<br></h3> <h3>土耳其瓷器的色彩要比中国瓷器的色彩浓艳得多。中国瓷器的色彩颇多文人雅气,讲究的是清淡润泽,如同中国的水墨画。而土耳其瓷器则浓艳欲滴,多用对比的色彩。<br></h3> <h3>土耳其蓝与土耳其红已经成为土耳其这个国家极具特色的代表性产品。那一件件美丽的艺术品泛起神秘的光泽,如同泥土与色彩融合而成的精灵。</h3> <h3>在土耳其,你会发现很多瓷器和我们中国的青花瓷图案非常相似,又极具异域风格。</h3> <h3>英文中的China带有中国和陶瓷的双重含义,土耳其语中的cini也是中国和陶瓷两种解释,说明土耳其也将陶瓷与中国划等号,但很多人不知道中国陶瓷与土耳其陶瓷曾相互影响。</h3> <h3>‘’今天,全世界都知道青花是中国的国粹,已有七百年的历史。 而这一历史的秘密已逐渐公开,元青花其实是中华文化、伊斯兰文化与蒙古文化三者的结晶。‘’——马未都</h3> <h3>陶与瓷在科学上区别极大,烧造的难易差异极大。虽然土耳其制陶历史可上溯至公元9世纪,也有‘’伊斯兰瓷‘’的专属名词,但严格说来,它并不能被称作瓷器,而是一种“玻璃砂器”,因为其胚胎的原料是黏土和石英,而非高岭土和瓷石,且制作时为低温烧制,品质也介于瓷器和普通陶器之间。</h3> <h3>而元青花出现以前,蓝色并不是中华文明推崇的传统色调。中国崇尚红色、黄色。蓝色,尤其是青花之蓝在我们民族过去的文化审美中被视为不吉。图为元【青花莲池鸳鸯八方梅瓶】</h3> <h3>中国从伊斯兰文化对蓝色的理解上,渐渐悟出蓝色的表现力,从此,疏密,浓淡,内容,都让神秘之蓝不再是简单之蓝。图为元【花口莲纹大碗】</h3> <h3>因为中国青花瓷符合伊斯兰教的艺术审美,不仅受到奥斯曼苏丹和皇宫贵族的宠爱,也成为土耳其上层社会时尚与奢华的符号。</h3> <h3>由于奥斯曼皇室对中国青花瓷的钟情,带动了举国上下对青花瓷器的热捧。但从中国进口青花瓷太昂贵,工匠们便开始仿制并在青花瓷的蓝白色彩中融入了鲜红艳黄的花卉、抽象迷人的几何图案,以迎合土耳其人的审美。</h3> <h3>中国青花的蓝绿色调加上土耳其风格的图案设计,独具特色的土耳其彩瓷便由此诞生了。<br></h3> <h3>因为伊斯兰教禁止偶像崇拜,植物纹样几何纹样就成为瓷器装饰的主要形式。丰富、明亮的色彩,甚至是极端对比的大胆用色,使这些瓷器就像是来自奇幻国度里的异想世界。</h3> <h3>在每一件独一无二的土耳其彩瓷里都可以感受到精湛技艺的传承和匠人精神的奉献,体会到土耳其独特的艺术和文化。</h3> <h3>桌子上摆放着第一次上色,还没有上釉的半成品。描绘好图案的每件作品都要煅烧几次,上好几次釉,工艺很复杂。</h3> <h3>导购小姐说本地人招女婿,最主要看小伙子是否有制陶手艺,如果他拉的陶壶胚无法与盖子严丝合缝,就娶不到媳妇。看来这位年轻的工匠为了早日娶到老婆已苦练出师。</h3> <h3>陶瓷小镇果然名不虚传。那些无处不在的瓷器店里的陶瓷同样灿若星河,其中有不少与博物馆陈列的那些精美瓷器同款,价钱也便宜不少,但质量却有点糙。(图为夜光瓷器)</h3> <h3>玲琅满目的陶瓷色彩鲜艳,制作精美,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和民族宗教色彩。</h3> <h3>而当地居民用土法制作的陶器,虽然粗砺却也不失美感。</h3> <h3>陶艺工匠带着内心的思考,用最炫丽的表达方式为瓷器注入文创的因素。而拉胚过程仿佛是在变魔术,一堆泥巴在工匠手里仅用五分钟就成了一个陶罐胚。</h3> <h3>中国大批生产的瓷器一般在经过第一次煅烧后都采取贴花上釉的方法,而这里生产的瓷器绘制,每一步都是传统的手工制作。看着陶艺工作者把他们美好的设想及对生活的感悟变成一件件艺术品的过程是一种享受。</h3> <h3>这些作品都是有温度的,因为它包含了作者对于这个世界的表达和对生活的热爱。</h3> 经纬线织出迷人的画卷 <h3>传承千年的土耳其手工地毯,一直深受世人的喜爱,它是伊斯兰艺术的象征之一,更是一种古老编织的文明沉淀。</h3> <h3></h3><h3>不管是贫穷或者富裕,土耳其的每一个家庭里都会在地面上铺地毯,有些家庭还在墙上挂地毯。不要小看了这件看似寻常的东西,有些纯手工编织并历时百年的地毯,同时也是价值连城的艺术珍品。</h3> <h3>马可波罗曾说过,世界上最好最漂亮的地毯,只能在土耳其找到。土耳其的地毯非常富有创造性,那艳丽的颜色和精致的图案古朴中流露出典雅、高贵的气息。</h3> <h3>土耳其地毯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青铜器时期。早在奥斯曼帝国繁荣时期,土耳其地毯就已经远销欧洲和远东。文艺复兴时期,土耳其地毯和欧洲绘画相互影响,地毯越织越精美,价钱也越来越贵。以至于有一块或者几块土耳其地毯成为一个人社会地位和财富的象征。</h3> <h3>地毯是土耳其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主要源于土耳其人的生活方式。穆斯林一天祈祷五次都离不开地毯,新婚夫妇的婚礼中地毯是面子最大的礼物。一张地毯,往往要伴随主人一辈子,甚至传给几代人。</h3> <h3>同样是因为奥斯曼帝国的皇帝们非常喜欢地毯,土耳其的地毯业一直都较兴旺发达。那些具有欧洲宫廷韵味的华丽而对称的组合图案从古至今都非常受欢迎。</h3> <h3>地毯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地毯的质量通常是由编织的密度来决定的。好的地毯结都打得细密,有些极品地毯一平方厘米内竟有900多个结,这样地毯才结实。分辨的办法也很简单,那就是翻过来看毯底的图案是否清晰如面。</h3> <h3>使用的染色材料决定了一张地毯的寿命。土耳其地毯传统工艺仅用本地的各种植物浸泡后提练出来的颜色,他们认为这样对羊毛的侵蚀较轻,织出的地毯精美雅致,持久耐用,永不褪色。</h3> <h3>一张高品质的地毯,踩的时间越长,颜色反而越柔美。像这张图中我踩的地毯就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经过无数人的踩踏依然完好无损,颜色还是那么艳丽动人。</h3> <h3>漂亮的织娘为我们演示了‘’土耳其结‘’的织法:将绒线置于两根相邻的经线之上,其两端纬线环绕这两根经线向内绕上一个圈……</h3> <h3>土耳其的地毯充满了设计者与编织者的想象,那些对生活的美好愿望和对多彩生活的追求都被编织进与他们生活最为密切的地毯里。</h3> <h3>程式化的人物像及各种动物图案在土耳其也很常见。</h3> <h3>妇女们用灵巧的双手细细的编织着属于她们的故事,她们的心情。所以一块地毯要花费几年时间才能完成。</h3> <h3>想要阿拉丁飞毯吗?它来了!那些展现在我们眼前的地毯,全是飞过来的,每一张似乎都带着魔力,不偏不倚地整整齐齐地摊在我们面前,让我们细赏。</h3> <h3>问过价格才知道为什么会有‘’土耳其地毯是财富和身份的象征‘’的说法。这里的地毯都是以美金计价,几百到几万美金的都有。所以当热情的导购问我‘’有喜欢的吗?‘’我只能诚实地说‘’都喜欢,但买不起。‘’</h3> <h3>街头的艺术品只要带走一两样,就能将整个土耳其的色彩带回家,是来到土耳其的人们的共同感受。也只能怪我的眼光太独,偏偏看中那些买不起的。</h3> 我参与,我体验,我快乐! <h3>土耳其也算是世界皮革工业的奇葩,自己的畜牧业虽不发达,却在皮革业有一席之地。中国的皮革业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到了土耳其就等于参观了世界皮革加工厂。<br></h3> <h3>在我们的行程安排中刚好有到库萨达斯参观一家皮衣店。等待我们的,是一场皮衣时装秀和香醇的苹果茶。在欣赏完精彩的皮衣时装秀后,我受邀走上了时装秀T台,与那些专业模特同台嗨了一回。</h3> <h3>模特都是魔鬼身材,什么衣服穿在身上都好看,而我则没有选择的余地,估计能穿得下的皮衣也就是这一件了🤐。管他呢,反正是闹着玩,咱摆开名模的架势走就是了。嫌被男模牵着不自在,我竟把他甩开了。<br></h3> <h3>被邀请上台的其他团友也大大方方地展示了自己的风采。</h3> <h3>有一种遗憾叫丅台太短。人生头一次走丅台,还没有找到感觉,我们的表演就结束了。</h3> <h3>谢幕后感觉还没过瘾,去后台换上自己的衣服又与名模同秀了一把。只是不愧是门外的,举手投足都像是来捣乱的。</h3> <h3>时装模特的经典亮相到了我这就像是在表示:怎么找不着北!</h3> <h3>中国大妈如此强的表现欲望,该让这些专业模特看傻了吧。</h3> <h3>不得不说这种通过亲身体验,实现思维认同,以此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为产品找到新的生存价值与空间的营销模式还真是高。消费者犹如形形色色的演员,沉醉于商家设计好的情感体验“舞台”之中,获得物质与精神上的满足,进而心甘情愿地为如此美妙的心理感受支付一定的费用。但是这一次他们没有成功,因为整家店没有一件皮衣合适我。</h3> <h3>摄影:费心、竹韵、山岚、狗狗、老生常谈、圆珠笔</h3><h3>文字与主要出镜:圆珠笔</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