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7月16日 </h3><h3> 第十一天 波密——林芝(八一镇)</h3><h3> 从进入西藏境内开始,每天早晨出城镇时,都会在路边的检查站领到一张限速条,上面写明从某地到某地,路程多远,限速多少,要在多少分钟之后赶到。有时不小心提前赶到了,我们只能在路边停车睡上一觉。</h3> <h3> 今天早晨阳光明媚,出波密县城后,我们就领到限速条,背面有一段介绍性文字:通麦天险,号称“通麦坟场”,是川藏线最险的一段路,在波密和八一之间,全长14公里。这里号称“世界第二大泥石流群”,沿线的山体土质较为疏松,且附近遍布雪山河流,一遇风雨或冰雪融化,极易发生泥石流和塌方。故通麦、排龙一线有“死亡路段”之称。</h3> <h3> 出发约80公里后,遇到一个在建隧道,有说要到9月通车的,有说要到年底通车的,总之现在没通。据说四个隧道都通车后,通麦天险就成为历史,318国道咽喉打开,从此畅通了。不过对于冒险者来说,也就少了一大乐趣。我们进入隧道左侧的碎石路,也有几个大坑,都被我灵巧的避开,不久也就过了,重新回到水泥路面。我长舒一口气,笑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通麦天险吗?不过如此!</h3> <h3> 然而不久之后我就知道错了,真正的险路在前方,许多车辆在排队等候,左边是湍急的帕隆藏布江,右边是悬崖,这里因为经常有滑坡和泥石流,工程队正在砌护坡,道路就更显得拥挤了。不一会车队前进,路边有武警战士正在操作挖机抢修道路,应该是昨晚有塌方。一路上这样的情况遇见过多次,地质灾害频发的318国道,如果不是有武警部队保通,这条生命线随时都会中断。这让我想起每一个高海拔山口都会有指示牌,上面有武警部队的几句口号:“不畏艰难险阻,不怕流血牺牲。保通川藏天堑,锻造救援尖兵。”</h3><h3> 第二个隧道已经开通,一路顺畅,我得意的念叨:“通麦天险成为历史了,太可惜了!”</h3> <h3> 接着见到一座临时拉索大桥,有军人守护,只允许汽车们一辆一辆地通过,限速5公里。这就是通麦大桥,我才想起通麦最难走的14公里,从这才开始呢!</h3> <h3> 第三个隧道不通,左拐进入临江悬崖路段。前方急弯上坡路段一台凯美瑞冲不上去,底盘托住了,前轮空转,扬起的尘土中充满轮胎与石头摩擦产生的焦臭。它后退下滑,再冲上去,又托住了,反复几次,我怀疑司机是不是慌了神了。轮到我们上时,妻子和女儿都下车,减轻重量,也查看路况。不能托底,要走高处,我左轮架在路中间突起的石块上,右轮架在了山体的边缘,爬上去了。左前方排队等待通行的司机喝彩,以示对轿车进藏者的鼓励。</h3> <h3> 这次我不敢再得意,怕像曹孟德华容道上三笑引出三路伏兵。</h3> <h3> 第四个隧道旁边的道路,左边临江有几处垮塌,前方来车只能占用我方车道,一会儿就堵成了一锅粥,谁也动不了。好在有许多热心司机、资深驴友指挥交通:这几台车退一点,腾出空间,让对方过来,才能把这一处拥堵疏通。这样一点一点地挪,挪了两个多小时,当我看到前方久违的水泥路面时,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h3> <h3> 曾经沧海难为水,跨越通麦无烂路。前方就是有“西藏小江南”之称的林芝了,一路坦途,一路美景。</h3> <h3> 下午,我们赶到了林芝首府——八一镇。这里正加快城市建设的速度。有一位湘潭的朋友来这发展一年多了,我们顺便拜访一下。他边带我们参观工地,边谈在这生活的见闻感受。临别前,他还特地嘱咐我们:从拉萨到青海格尔木市,1100公里,有800公里在海拔4500米以上,他从青藏线过来时在那曲过夜,头痛欲裂,千万注意。</h3> <p class="ql-block">波密至林芝3D视频</p> <h3>7月17日 </h3><h3> 第十二天 林芝——拉萨</h3><h3> 从八一镇出发到拉萨400公里,因沿线限速,估计要10个小时,因此我们7:00就出发了。</h3><h3> 途经嘎定沟景区,这里虽然不大,但参天古树、奇峰异石、悬泉瀑布很有特色。</h3> <h3> 318国道从鲁朗林海穿过,道旁树林茂密,常有小溪哗哗流过,雪山融水,冰凉清澈。</h3> <h3> 树丛中隐约露出些人家,一群乌黑发亮的小猪在林间开满鲜花的草地上嬉戏,有时会跑到公路上来,过往车辆都会小心避让。这里的藏香猪都这么随意地放养,自由自在,连猪都活得这么滋润,真让人羡慕。这里的马儿也是膘肥体壮,长鬃飞扬。</h3> <h3> 中午时分,我们想尝试一回藏餐,把汽车停靠在路边的一个小村庄。主人非常热情的接待了我们,语言不通,上小学三年级的孩子担任“翻译”。在等待开饭的时候,我参观了他家的果园和菜园,苹果、梨子、李子、葡萄都挂满了枝头,让人眼馋。</h3> <h3> 妻子就去走访附近其他人家,想看看有没有藏香猪肉买,回来时居然提着满满一袋,还说主人硬是不要钱。到如今妻子还和那户人家的女儿保持联系,是否藏汉友好的新美谈呢。</h3> <h3> 中餐端上来了:奶渣、青稞面粉、酥油茶、青稞饼、酸奶、烤藏香猪肉,主人又比划着告诉我们怎样把萘渣和青稞面粉泡在酥油茶里,搅拌,捏成团吃。妻子和女儿平时爱喝牛奶,所以对糌粑很喜爱。我最喜欢藏香猪烤肉,这肉肥的多,入口即化,瘦的少,但有嚼头。</h3> <p class="ql-block">林芝到工布江达3D地图视频</p> <h3> 这样走走玩玩,进入拉萨市区时已经23:00,可我们不急着去旅店,而是开往布达拉宫广场,因为那才是我们进藏行程的终点。</h3> <h3> 灯光照耀下的布达拉宫,如同展开在夜空中的一幅油画,虽然很多次看过这幅画,但今天身临其境,才真正感受到它的庄严宏伟。</h3> <h3> 历时12天,驱车近4000公里,现在,我们一家三口终于站在布达拉宫前,兴奋激动驱散了所有的疲倦。</h3> <h3> 7月18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十三天 西藏博物馆、八廓街、大昭寺</span></h3><h3><br></h3><h3> 上午给汽车做保养。下午参观西藏博物馆,馆藏文物不算多,有许多元明清时期皇帝给藏族统治者的圣旨,做工讲究,书法上乘,语言措词都表现出西藏与中华的臣属关系。</h3> <h3> 藏族人在造佛像上是很舍得花工夫的,技艺精湛远超内地。</h3> <h3> 也有身着藏服的蜡像,讲解员说藏族妇女是名副其实的土豪,全身佩戴的绿松石、玛瑙、天珠、蜜蜡、珊瑚,是家中世代积累的财富,一身妆饰少则百万,多则千万。</h3> <h3> 傍晚时逛八廓街,琳琅满目的藏饰,做工精美而价格便宜,真假自然易辨,我笑对妻说:什么土豪,花一千块钱能把你挂得满满的和博物馆那位一样。</h3> <h3> 大昭寺外有许多藏族老人在转佛塔,他们有手转着经筒,左手数着佛珠,口念六字真言,神情专注,顺时针绕着寺庙转圈。正门前有僧侣和信徒在磕长头,他们双手合十,高举头顶,到额前、嘴前、胸前,然后五体投地匍匐,以手画地再起来,每个动作都一丝不苟,绝不拖泥带水。据说一个修行者至少要做一万次。</h3> <h3> 拉萨的日照时间真长,早上6:00天亮,7:00看见太阳,晚上9:30才日落,10:00全黑,逛到天黑,吃饭,洗漱完毕就快12:00了,拉萨人是不是每天睡眠时间都短。</h3> <h3>7月19日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第</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十四天 布达拉宫、羊卓雍错</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br></span></h3><h3> 今天上午参观布达拉宫,票很难买到,因为我看到一大清早就排成了长长的队伍,而且只能预约第二天的。而找旅行社,价格要涨到600元。在进藏的路上我们结识了两个家庭,先是常德的陈总一家,后来有湘潭县的徐老师一家,一路上我们相互照应。陈总托朋友提前帮我们拿到预约券,而且用教师证买半票,只须100元。</h3> <h3> 布宫是历代达赖生活、修习佛法和理政的地方,历代达赖的宝座和存放真身的灵塔。</h3><h3> 布宫的讲解员特别推崇五世达赖,因为他统一了西藏各派,大建寺庙,弘扬佛教,包括重建布达拉宫;而不甚提起游客们感兴趣的六世达赖(苍央嘉措)和十四世达顿,布达拉宫内也没有他们的灵塔。后来我才知道,仓央嘉措被废,押解途中在青海湖圆寂。</h3> <h3> 布达拉宫在历史、宗教、建筑等方面都有很深的学问,短短两小时的参观只是浮光掠影,只能说我来过,我见过。其实此次西藏之行也都是这样。</h3> <h3> 羊卓雍措位于山南地区浪卡子县,湖面海拔4441米,与纳木措、玛旁雍措并称西藏三大圣湖。据说达赖圆寂后,湖中能看出显影,指示转世灵童所在的具体的方位。湖水确实很蓝,用宝石形容也不为过。</h3> <h3> 今天有朋友问我,一路上最美的地方是哪。我说是风景在路上,最美是318国道。318的美不仅是风景,更有那对地形变化的新奇,对气候环境的适应,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对艰难险阻的执着……这一切已经超越于风景本身而让人刻骨铭心。以至于到达拉萨时,我们竟然觉得行程已经终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