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陈泰佑,两岁四个月,现在回想0--1岁算什么,真正育儿的是从一岁半开始,可怕啊可怕…</h3><h3> 果果从小很少哭闹,一旦他有点哭泣状我就知道他一定是受不了了,便会立马安抚,很快就可以恢复,天哪!谁知从一岁半开始蔓延至今每天不哭个一两回那我准是得到上天的垂怜,稍不如意就大哭,上一秒还是暖男的一脸灿烂,下一秒就电闪雷鸣加大雨倾盆,还有高分贝的致命噪音,在家哭的我我无力瘫软想哭难受挫败,公共场合更是生无可恋。衣服没穿好要哭,你用他的花拍了照要哭,你替他夹了菜要哭,早上醒来看不到妈妈要哭,不回家要哭,妈妈一喊,我先是心跳加速,接着停下手中所有的活,快马加鞭前去面圣,那可是十万火急,稍微晚去可是要歇斯底里的……。刚开始每天大哭,我觉得我是在经历一场酷刑,各种安抚都没用,明知不能对他发火吼叫,只觉得当时气的自己乳腺增生,当妈的感觉,那叫一个酸爽…。后来看到一篇文章《你敢不敢让孩子大哭一场?》,是啊,收起妈妈的玻璃心吧,先试五分钟,五分钟后发现没有哭坏孩子,好像他的哭声也发生了改变,这时我赶紧抱紧孩子,擦擦眼泪,亲亲额头,果儿伤心了,如果是我的错,就告诉他刚才妈妈的态度不好,向果儿道歉,态度不好就是不好,我不会扯东扯西,因为这个那个,这时他在我怀里只是低声抽泣,我再把刚才发生的事情复述一遍,他还会频频点头和我回应,情绪也会平静很多。</h3><h3> 慢慢发现他愤怒大哭有时是因为我没有发现背后的正真原因,有次我去理发,回来他看见我剪了头发,又哭又闹,一直说妈妈不理发,我骗他说妈妈的头发长了扎眼睛,他就边哭说就要扎妈妈眼睛,我和老公各种共情都不行,忽然我随口说妈妈没有给果儿说一声就偷偷溜走去理发,他突然不哭了说是妈妈偷偷溜走,因为我知道我要是告诉他去理发肯定不让,真的是偷偷溜走的,而他一直在问老公:“妈妈去哪了?”他虽然小,也需要被告知被尊重,而不是消失不见,一路上他都在重复妈妈偷偷溜走了。</h3><h3> 是啊,1--3岁的孩子自我意识开始觉醒,他要做一个独立的个体,想向外界表达自己的想法,并用各种方式证明自己的力量,但此时的语言交流能力和行动能力却远远无法跟上这种内心需求,他想控制一切又不得赖以他人的帮助,愤怒和哭闹也是内心无助的呐喊吧。</h3><h3> 果果看到哥哥打羽毛球,很想打,可是每次都打不中,刚开始我告诉他没关系你还小,妈妈一直到20岁才会打,没用的,你不是他,你根本不懂他的感受,他开始用球拍打地板,我听不惯这刺耳的声音,告诉他不能打地板,他更难受了,大哭,我说那我们就打靠背吧,使劲打,反正也打不烂,打着打着他笑了,说现在好点的了,我知道是他的心情好点了。</h3><h3> 在公园看到哥哥拉看枪栓啪啪打枪,每次都是我帮着他拉,那可是六岁以上的儿童使用的枪,他怎么拉得动,气的大哭,我知道那种无力感,好不容易共情安抚好了,哥哥又来一痛连射,果果努力的试了无数次还不要我帮忙,气的把枪扔在地上打哭着说不要了,摔坏吧,摔坏吧,我怎能真的摔坏,突然看到地上有很多桃核,我说果儿跟妈妈一起做,于是我边用力的扔边生气的说:“拉不动,我很生气,很生气,这是什么枪,我只是暂时拉不动,我会征服你的”,果儿看到真的不哭了,边扔边重复我的话,扔着扔着他说:“我心情好点了”,我紧紧的抱着他说妈妈为你感到高兴,祝贺你!</h3><h3> 是啊,孩子的情绪需要出口。</h3><h3> 有时他摔疼了,我抱着他先检查哪里受伤了,告诉他妈妈只能帮你吹吹,可是妈妈好心疼,但是没有办法帮你疼,哭吧,妈妈抱着你哭吧,哭哭就会好受点。</h3><h3> 有时他哭闹我的情绪也会很糟糕,这时我会暂时离开,等我们的心情稍微平静,告诉他妈妈刚才呆在你的身边会忍不住对你大吼或者动手,我不想做这样的妈妈,等我冷静下来,好好沟通!我们也要会正确的表达自己情绪,接纳孩子情绪。</h3><h3> 所有的这些不是我有多佛性,而是在教会孩子谁都会生气,但生气时如何控制情绪,而不是被情绪所困。</h3><h3> 因为我就是这样一个被情绪所困的受害者。所有的技能都可以通过后天努力弥补,唯独情绪有时可以把人带进一个终生的黑洞!</h3><h3> 所有的伤害就到我这里为止吧!</h3><h3> 小的时候常跟着父母去看戏,到现在也不知道戏有什么好看的,因为我站在人群里只看到一双双大腿,有时我们只需要俯下身,从孩子的角度看看,很多时候教育不是发生在喋喋不休,而是停下来蹲在孩子孩子身边看着孩子,给他有爱的拥抱,总比你面目狰狞却满口是爱要温暖的多。</h3><h3> 我们一家三口都喜欢吃炸酱面,有次在面馆亲眼目睹了二胎妈妈带着四岁的长子和一岁的幼子,他们吃饭总共用了十分钟,这十分钟老二一直哭闹不停,吃也哭,不吃也哭,抱也哭,坐也哭,等老大吃完,妈妈就带着孩子们仓皇而逃,真的特别理解也心疼那个妈妈,果果也一直看那个宝宝,他们走后我说,宝贝,你看那个小宝宝因为不会说话,他的一切都要靠哭来表达,你小时候也这样,可是现在你会说话了,你想干什么要什么,就告诉妈妈,比如我想吃糖,我不想去公园玩,因为你大哭大闹妈妈是不能理解你的意思的。果果见到爸爸后骄傲的说小宝宝哇哇大哭,我长好多个子,哈哈,其实他的意思我明白!后来每次睡觉前我都会问他醒来看不到妈妈还哭不?他说不哭,下床找妈妈,虽然他还是有时做不到,哪有什么关系呢。</h3><h3> 现在行车安全真是防不胜防,有时在小区里果果见到车就是不躲,还说要让车撞,刚好有次在科技新村亲眼目睹一场交通事故,被撞者躺在地上一动不动,头上地上满是鲜血,接着救护车呼啸而来,医生用担架把伤员抬上车,救护车又呼啸而去,每次见到有人围观,老公总是不要我看热闹,这次我就是要带着果果看个“热闹”,为伤者叹息,也是多好的安全教育版本啊,事后我问果果以后见到车怎么办呢,他说靠边,事实如此他还会提醒我靠边。</h3><h3><br></h3><h3>他说那人死了吗,我说有可能救活。<br></h3><h3><br></h3><h3>以前总在书上看救护车救援,现在每次听到救护车的声音就说有人受伤了生病了需要急救,还会模仿救护车的声音。</h3><h3><br></h3><h3>生活就是最好的教育,没错!</h3><h3><br></h3><h3> 超市买菜,果果很喜欢购物篮,因为可以拉着购物,老公正在打电话,果果喊了两声爸爸,没有回应继续打电话,其实是他搞不定篮子的拉手,这回拉手又打到了他的鼻子,哇哇大哭,打完电话的老公可能是觉得他在公共场合他哭让他难看了,因为有好多人看着呢,一脚踢到果果的屁股上还愤愤说了一句哭什么哭,果果哭的更厉害了,不远处买菜的我把这一切看的真切,跑过去隐忍着对老公说了一声你干什么?赶紧安抚,从超市出来我越想越生气,他虽小,但需要自尊,如果别人当众踢你你什么心情,那简直是一种羞辱,老公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道歉!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说这种现象就是:用惩罚来满足旁观者。</h3><h3><br></h3><h3> 经常看到特别是有他人在场,当孩子有不妥行为时,家长要么对孩子大吼,要么惩罚打骂,来告诉旁观者不是我没有教养,不是我不管教,是我的孩子顽劣不堪。</h3><h3> 吼叫,打骂,惩罚,羞辱,有时我们可能看到短暂的效果,他被你震慑了,不敢了,那长期效果呢《正面管教》中说可能有四个反应:我恨你、报复、反叛、退缩。</h3><h3> 父母与孩子不应该是长幼有序的纵向关系,也不是举高临下的表扬与批评,而是以独立个体相互尊重,用爱链接在一起横向关系。</h3><h3> 现在很多人提到分享,我从不给他灌输分享,出去别人要他的玩具,我总告诉对方你要得到果果的同意才可以,但真不是我小气孩子自私,一个小玩意对于孩子都是视若珍宝的,试想老公给你买的钻戒你愿意别人分享吗,其实孩子天生爱分享,但他有权利决定是否和你分享,所有的分享都是建立在自愿的基础上,果果从来不动别人的玩具他知道界限在哪里。等他能感到分享的快乐时他自然会分享!</h3><h3><br></h3><h3> 爱他,真的不是因为他做了什么,真的是怎样都爱他,爱他,不代表不让他遵守规则,他知道滑梯要排队,要在公共厕所解手,吃饭要吃完才可以下桌子,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同意才可以动,上课不能大声喧哗和老师他的告别才可以离开教室,连搭积木的时候都说我遵守规则所以不会倒。</h3><h3> 现在会的真不少,上厕所冲马桶,刷马桶,一样不少,开关灯都是他的活,收玩具,送碗筷,换鱼水,可有价值感和归属感了。当妈的看到这一切那酸爽!</h3><h3> 中国人重视婚姻,但会随随便便结婚,中国人重视孩子,但会随随便便生。感谢老天让我生孩子这么晚,那我可以这么幸福,这么多公号文章还有书籍,可以学习。育儿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h3><h3> 果果喜欢特种兵,有时我就叫他特种兵,他说,我不是特种兵,我是果果。他喜欢汪汪队的队员,我有时叫他阿奇他说我不是阿奇,我是果果,我是果果。是啊,爱他,如他所是。</h3><h3> 爱他,今后遇到再多的困境,他内心依然有那份温暖,仍然会帮助他抵御严寒,家里有爸妈,撑不下去,就回家暂时停靠一下。</h3><h3><br></h3><h3> 陈泰佑,拥有他,没有最幸福,只有更幸福。当妈的感觉,那酸爽,才正宗。</h3><h3><br></h3><h3><br></h3><h3> </h3><h3> </h3><h3><br></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