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风落梨花庭满雪,</h3><h3>芊芊草碧是清明,</h3><h3>淅淅细雨如丝泪,</h3><h3>望月思亲祭祖灵。</h3> <p class="ql-block">春风和沐,柳绿桃红,梨花满院,节序已清明。</p><p class="ql-block">踏青扫墓,慎终追远,伏维祭祖,千年之传承。</p><p class="ql-block">香帛酒礼,家馔庶饈,鲜花时果,常人必备也。</p><p class="ql-block">奈吾身处彼岸,千里遥隔,难奉尚飨。惟览先考手迹,聊慰缅怀。拜读之余,选其一二,在此彰祖。</p><p class="ql-block"><br></p> <h3>吾父龙湛 字敬圃 原名复康 生前崇德敬贤,明礼诚信,业精于勤,博览群书,收藏明版书籍数百册,意愿上千。故取斋名《千明楼》(我另有篇章介绍千明楼)家父一生与人为善,奉公守法,清廉正直,自勉自励座右铭曰:行必踏实事须稳,理必求真志必刚。</h3><h3>此照摄于1992,美国田纳西州孟菲斯艺术学院, 中国书法艺术讲座及示范。<br></h3> <h3>解放后家父任职于棉纺公司,研究经济学术,发表的文章略举一二。</h3> <h3>家父在棉纺公司退休即受聘于社会科学院,撰写多位实业家的人物传记。诸如上海名人,机械制造实业家严庆祥、永安公司创始人,工商实业家郭乐、李鸿章幕府三品衔的无锡实业家杨宗瀚、近代纺织专家实业家兼画家的陆绍云等等。此页写的是无锡名人薛明剑先生。</h3> <h3>家父书画篆刻,诗词歌赋,无不精通。此为同窗三友古稀之年重逢后的和词唱诗小册。</h3> <h3>家父在解放前后任棉纺大王荣德生的秘书。 其号乐农,中国最大的实业家。解放时拒绝南迁。(儿子荣毅仁党外人士,解放后任国家副主席)此文是家父为荣德生先生写的简传履历及遭绑票的过程。</h3> <h3>荣德生先生1952年因病逝世。吾祖父朱梦华挽诗六首追念。</h3><h3><br></h3> <h3>1941年 祖父被光华大学聘为讲师。 上海光华大学是今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前身。 1925年,五卅惨案在上海爆发,圣约翰大学师生也组织罢课抗议,但遭到校方阻挠。553名学生集体宣誓脱离圣约翰大学。民国财政部副部长张寿镛,时任沪海道尹,与马相伯等筹款办校收纳这些学生并扩充。 短短三个月就正式成立了光华大学。直到1952 年转为公立大学,改名华东师范大学。</h3> <h3>上海市文史馆其实就是国家养着的少部分文人墨客,每位馆员有简介,至今累计才1200多 馆员。当时由陈毅市长出面发邀请。 大名鼎鼎的朱屺瞻画家与祖父同时进入。二人还合作过画。此复印件来自朱屺瞻画展。</h3> <h3>文史馆同仁春节联欢活动留影。祖父在中排左四。 其实不开会同仁是不常见面的。 平时也不用去馆里。每月去领俸禄时会通知事宜,做不做也无所谓。但祖父因也没有什么牵绊,总是发稿多多。 祖父与我们同住,文革前见祖父活的很潇洒;每天早上去襄阳公园喝茶,老朋友聊聊天。下午就画画,写东西。晚上独自下围棋。</h3> <h3>家父晚年也是文史馆馆员。 父子前后都进入文史馆可能是前所未有。当然作为馆员也不能光领俸禄不做事。祖父和父亲都是积极撰写者。</h3> <h3>从文史馆发稿目录中可见祖父写近百年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罪证就有五篇。是同仁中最多的。</h3> <h3>祖父不是到了文史馆才写抗战文章。早在1946年就对当时国民党政府激昂开炮,登载於报。</h3> <h3>解放初期祖父荣任苏南地区政协代表。</h3> <p class="ql-block">祖父琴棋书画无不精通。弹古琴、布围棋、蝇头小楷、工笔花卉、诗词文章样样让人赞不绝口</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梁溪揽胜图》长卷,八十年代被无锡博物馆收藏。 2020年在第二届运河博览会上配以古运河恋曲慢慢打开画卷呈现观众。我无法把运河博览会的🔗 《古运河之恋》 转载到这里,只能截图几张;</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1944年 祖父在上海办个人画展。吴待秋,郑午昌分别为其题展。参展作品共176件, 一星期全部售磬。每一件都注明买者。从四页目录可见当时买者不少已是著名人士和资深画家;如 郭棣活,荣德生等的大资本家,吴湖帆、吴子深、吴待秋画壇三吴。当然荣毅仁等诸多兄弟肯定少不了的。还有复定的呢。</span></p> <h3>1939 年,祖父任教适逢抗战,避难武汉归来靠卖画养其一大家人。第一次布告是三尺10元。每年一次更换。1944年第五次发布告已涨到三尺1200元。不要认为发财噢,是通货膨胀,纸币不值钱由此可见当时是多么民不聊生。</h3> <h3>无锡梅园听说过吗?赏梅好去处。梅花盛名江南。现在探梅的地方很多滴了。但过去都要去无锡梅园哦。解放前是荣德生私家花园。园内有个私塾学堂。祖父就是任教者之一。此照为无锡九老在梅园留影。左起荣德生、朱梦华…</h3> <h3>此图为祖父带领一群学生到鼋头渚春游还是写生吧。祖父👲坐于大石,其后坐着也戴瓜皮帽就是荣毅仁少爷👲。后成为国家副主席。</h3> <h3>方永施 台湾著名人士,美籍华人。改革开放后访华。且到无锡寻根溯源,辗转来到我家,喜出望外。 他不仅是祖父的学生,还是父亲的同窗好友。加上无锡人士刘览庭老同学。所以有了上面介绍和词唱诗的《嘤鸣集》此为方永施先生写祖父朱梦华任教的忆文,刊登在台湾版2006年中外杂志。</h3> <h3>祖父很幽默风趣的。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 率全家武汉避难。祖父痛国步之艰难,慨志事之莫伸。写下十个愿望,除了希望战争平息、有个太平盛世。居然还有想吃鲈鱼、太湖蟹、白沙枇杷、糯米荔枝。是不是很搞笑呵。应该写“山河破碎风飘絮,留取丹心照汗青“类似的句子才显爱国呀。</h3> <h3>这里是家父为几位名人撰写的祭文;苏局仙老先生是书画界最寿长的一位,活到104岁,还是在赶去湖州出席活动的路上过世的。呜呼!</h3> <p class="ql-block">丁辅之先生是西冷印社的创始人。应该是全国最大最享盛誉的以印为主的民间艺术团体。丁老是杭州人,所以印社办在杭州,故取名西冷。丁老也是在参加印社活动时谢世。哀哉!父亲为其撰文墓志铭。</p> <h3>这里贴的是几篇他人写父亲的文章。 也是一种侧面介绍吧。 </h3> <p class="ql-block">父亲的胞弟朱企尊 ,上海交通大学教授。退休后和我父亲切磋画艺,不亦乐乎。</p> <h3>追缅先人,吾辈愧仄汗颜。祖德宗功,难以尽述,虔拜铭感,不敢忘怀。恕我笔拙意远,不尽思情。祈列祖显考,福蔭千秋,春风化雨,滋润八方。</h3><h3><br></h3><h3>无锡城南朱氏三十七世 </h3><h3> 朱晓荔拜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