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里兰卡印度洋上一颗珍珠

四月天

<h3>斯里兰卡是印度洋上的一个热带岛国,由于地形像一滴眼泪💧,故被称为印度洋上的一滴泪珠。对于我们这代人来说,斯里兰卡并不十分陌生,从上世纪五十年代起,中斯两国一直保持友好关系,当年总理班达拉奈克夫人访华,她端庄优雅的气质还记忆犹新,泰米尔猛虎组织与政府军内战也有所耳闻。印象中这是一个贫穷落后、危险的国家。去年一直被奉为旅行圣经的《孤独星球》发布了斯里兰卡为2019年度十大最佳旅行国家之首。全世界有200多国家和地区,为什么许多人还不清楚斯里兰卡在哪里的国家会位居榜首?带着疑问和好奇,我踏上了岛国的土地…… </h3> <h3>尼甘布鱼市,是斯里兰卡历史最悠久的渔场之一,我们到达时渔民已出海捕捞回来,在鱼港分拣海产品,分工运作有序,与人们一样忙碌的是飞翔天空中的鸟儿,尽情享用美味大餐,和着空气中弥漫的鱼腥味,这里混合出南亚渔村生活气息。<br></h3> <h3>坐牛车晃晃悠悠行进在乡村路上,两边是郁郁葱葱的树木,前面是波光粼粼的哈勃那拉沼泽湖,划着小船去岛上当地人家吃传统抓手饭、观树屋,感受原生态田园生活,这一切既熟悉又陌生。</h3> <h3>斯里兰卡具有“小肯尼亚”的美称,在米内日亚国家森林公园乘吉普车进入丛林,寻找大象的踪迹,既兴奋又刺激。由于司机师傅熟悉环境,很快看到大象的身影,它们个头比不上非洲象庞大,耳朵尤为娇小,边缘有浅褐色斑,没有长长的象牙。大象是群居动物,眼前的这几个大象可能是一个家族。突然发现远处一个大象冲向一辆越野车,要不是司机反应快躲闪及时,就可能被长长的象鼻掀翻,大概车离的太近,出于对小象的保护,这是大象妈妈本能的举动吧。</h3> <h3>一家三口</h3> <h3>妈妈的怀抱最安全</h3> <h3>意外收获😄</h3> <h3>狮子岩是建筑在约200米高的红色巨岩上的一个空中宫殿,它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与同为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的印度尼西亚婆罗浮屠、柬埔寨吴哥窟和印度阿旃陀石窟齐名。关于狮子岩的来历,是由弒父篡位的逆子国王所建,他留下了纵欲享乐和血腥暴力的历史。建于公元477-495年,曾被淹没在丛林中几个世纪,直到1894年,被一位英国猎人发现,才大白于天下。</h3> <h3>从远处看,狮子岩是一块顶部平坦形状像狮子的大石头,狮头风化掉落,只剩下孤零零的狮身,背上却藏了一个花园城堡。从西门进入后,首先通过护城河,道路两侧是广场花园,四周绿树成荫,环境幽静,虽然无法看到完整的原貌,却是1500多年的历史遗迹。</h3> <h3>通往宫殿的山路<br><br></h3> <h3>在通往岩石顶峰古道上,有一处接近90度的悬崖峭壁,为了安全景区修建了用铁丝网封闭的螺旋梯,向上攀爬时还是有点胆战心惊。从螺旋梯下来有一面长长的橘黄色镜墙,墙面上刻有不少古文字,记录着千百年来人们参观狮子岩后赞叹文字。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一面涂鸦墙,但它却是斯里兰卡珍贵的历史文献。</h3> <h3>从旋转梯出来进入悬崖岩洞里,墙上画有许多丰满半裸的侍女图,虽然时间已过去1500多年,仍然色彩鲜艳,形态各异,栩栩如生,当年崖壁上有500多幅彩图,堪称古代最大画廊,可惜现如今仅存18幅,其余都被岁月侵蚀和人为破坏而无法呈现原貌了。这些仅存的壁画是斯里兰卡古代艺术的珍品。由于崖洞内不准照相,网络上搜一张弥补遗憾吧。<br></h3> <h3>走过长长的悬崖边走道,就来到狮爪平台。<br><br></h3> <h3>原来盘踞的石狮,现在仅存这对爪子了,石狮张着巨大的嘴,便是宫殿的入口,人们从这里登上狭窄贴着悬崖的铁梯,呈S形攀登,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登上狮子岩顶部,便是皇宫所在地,现在只剩下空荡荡的大平台和一些断壁残垣。站在宫殿原址上,极力想读出这座天上宫阙当年的寝殿、宴会厅、议事厅的布局规模及奢华,国王宝座留下的信息是巨岩王朝当年的恢弘气势。</h3> <h3>在整个场地内,保存完好的蓄水池及水利系统反映了当年工程技术的先进。</h3> <h3>站在岩顶极目远眺,整个都城一览无余,平面布局呈长方形,四周绿意盎然,丛林无边无际。狮子岩与远处巨大的佛像遥遥相望,仿佛在告诉千百年来的人们,这是天神的国度。</h3> <h3>斯里兰卡拥有最悠久的佛教历史,康提城内的佛牙寺始建于1595年,以供奉斯里兰卡国宝释迦摩尼的牙舍利而闻名,是佛教徒的朝圣之地。四世纪,释迦摩尼的佛牙被迎到斯里兰卡,从那时起,佛牙就成为保障君主制度的圣物,保存圣物的佛牙寺便和王宫联系在一起,成为王权、政治和宗教的象征。</h3> <h3>佛牙寺是整个宫殿建筑群的 一个组成部分,建在高约六米的台基上,分上下两层,白色墙体,红瓦大檐顶的八角殿亭很有特色,周围环绕着一条清澈的护寺河,远远望去,掩映在一片青山绿水之中,非常漂亮。</h3> <h3>走进寺庙,首先要通过一条拱形通道,通道两边是色彩艳丽的壁画,描述的是佛牙舍利的故事,仿佛是通往佛教世界的入口。</h3> <h3>走过通道便来到一座殿堂,大殿的中央悬挂着一条镶金的红色布帘,六根又长又粗的象牙分列立在左右,好像卫兵在守护,看上去庄严肃穆。</h3> <h3>寺庙的外观虽不豪华,但内部建筑却非常讲究,底层是由26根大木柱和花岗岩石柱支撑着大厅,梁柱、斗拱、墙壁及天花板上均描绘着反映佛祖一生活动的图画,色彩鲜艳,形象生动。</h3> <h3>二楼内殿正中供奉一尊巨大佛像,殿左侧的暗室是供奉佛牙之地,最为圣神的地方,除重大佛教节日外,不对公众开放。长廊上的长桌摆满了信徒们敬献的鲜花,空气中散发淡淡的花香,信徒们盘腿坐在地板上,口中念念有词。在这里看不到国内大雄宝殿烟雾缭绕、急功近利的场景,也没有欧洲教堂庄严肃穆的气氛,更多感受到的是平和而安详。</h3> <h3>后殿内供奉着各国赠送的佛像。</h3> <h3>两边悬挂其他国家赠送的油画,讲述的是佛祖及佛牙的故事。</h3> <h3>觐见厅,东南亚特有的建筑形式。</h3> <h3>白塔 ,后花园</h3> <h3>圣城康提是斯里兰卡第二大城市,依山傍水风景秀丽。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康提湖位于康提市中心,是由一片稻田挖出的人工湖,湖边上长满热带花草树木,郁郁葱葱,景色优美。远处的佛牙寺点缀着康提湖,康提湖又映衬了佛牙寺,两者交相辉映,完美和谐。</h3> <h3>康提湖景观大道</h3> <h3>康提舞是斯里兰卡僧伽罗族的传统舞蹈,起源于古代消灾祛魔的祭奠舞。<br></h3> <h3>康提舞是男人的舞蹈,以橄榄形鼓作为打击乐器伴奏。</h3> <h3>模拟孔雀的舞姿,康提舞现已发展为舞姿优美、充满技巧的斯里兰卡舞蹈,</h3> <h3>在“宝石博物馆”了解斯里兰卡的宝石文化。</h3> <h3>参观锡兰红茶茶工场,锡兰红茶享誉全球,我相信来自“祁门红茶”的茶客们对红茶会有更多的理解。</h3> <h3>印度洋上的日出</h3> <h3>暖</h3> <h3>冲浪者🏄的胜地</h3> <h3>加勒古城位于斯里兰卡西南,处于印度洋的海滨,它是欧洲人在南亚及东南地区建筑防卫要塞的典型代表,成功地融合了欧洲的建筑艺术和南亚的文化传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目录。</h3> <h3>白色灯塔是加勒古堡的名片,每位游客都要到此打卡。</h3> <h3>加勒老城中大多为荷兰式的古建筑,建筑物面对街道,并设有后花园,有走在欧洲某个小镇的错觉。</h3> <h3>加勒在漫长的历史中饱受入侵和殖民的统治,今天行走在散发着历史气息的古城遗迹中,这里的一砖一瓦都有它的故事,一草一木都在无声地诉说历史的沧桑。</h3> <h3>高跷钓鱼,据说以前贫穷的渔夫买不起渔船,而又需要在较深的海水中才能捕到鱼,于是想出这个办法,这种在生存环境斗争中所迸发出的劳动智慧,现如今已经成为斯里兰卡独一无二的人文景观和旅游名片。</h3> <h3>高跷钓鱼,巾帼不让须眉。<br><br></h3> <h3>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洋瑟瑟半洋红。</h3> <h3>归</h3> <h3>在印度洋海浪中溜走的夕阳</h3> <h3>美好时光<br></h3> <h3>斯里兰卡被誉为“拥有世界最美火车线的国家”。而在我的镜头里关注的是旅客独特的乘车方式和灿烂的笑容😊。</h3> <h3>科伦坡是斯里兰卡最大的城市,濒临印度洋,素有“东方十字路口”之称,像每个发展中国家的首都一样,这里充满了古老与现代、亚洲与欧洲不同文明碰撞交融的气息。</h3> <h3>如今斯里兰卡是一带一路上的重要一站,可以看到许多中国援建的大型工程及高速公路。</h3> <h3>在科伦坡街头,昔日建造的印度教、佛教庙宇以及伊斯兰教的寺院和基督教的教堂交相辉映。</h3> <h3>独立广场,是斯里兰卡1948年2月4日举行独立仪式的场所,广场中央是国家纪念堂,纪念堂的北侧是斯里兰卡开国总理D·S森纳那亚克的塑像。</h3> <h3>班达拉奈克国家会议中心,30年前中国援建的国际知名大厦。</h3> <h3>一路走下来,心中似乎有了答案,正如《孤独星球》所推荐的那样:“日新月异的斯里兰卡无疑正在赤道的艳阳下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水乳交融的宗教文化,时光停驻的寺庙,种类丰富又容易接近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的冲浪胜地以及在数十年内战后依靠热情和友善排除万难的民众,所有这一切都昭示着这个国家的复兴……”。印度洋上的一滴泪珠正在演变成为一颗珍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