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丰富教师的文化生活,我校“智善课堂——青年教师读书分享”活动如期举行。</h3> <h3></h3><h3>“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地告诉你,不用追。”——《目送》</h3><h3><br></h3> <h3>赵婷婷老师向我们分享的是龙应台的散文《目送》</h3> <h3>这是一本极具亲情、感人至深的散文集,由父亲的逝世、母亲的苍老、儿子的离开、朋友的牵挂、兄弟的携手共行,写出失败和脆弱、失落和放手,写出缠绵不舍和绝然的虚无。</h3> <h3>赵婷婷老师向我们详细讲述了令她感触颇深的《雨儿》,文中她年迈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母亲吐字不清并伴有失忆症,以至于把女儿说成了“雨儿”,并且连至亲的女儿都不认得了,但母女之间的真心实意确实让人感动。</h3> <h3>杨玲玲老师向我们分享的是蔡崇达的散文随笔《皮囊》</h3> <h3>这是一本耐人寻味的书,作者本着对故乡亲人的情感,用一种客观、细致、冷静的方式,讲述了一系列刻在骨肉间故事。</h3> <h3>《皮囊》一文中的阿太,一位99岁的老太太,没文化,是个神婆,她却教给作者具有启示力量的生活态度:“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h3> <h3>《母亲的房子》中母亲想要建一座四楼的房子,因为“这附近没有人建到四楼,我们建到了,就真的站起来了”,母亲为什么要执意的建房子,原因值得我们深思。</h3> <h3>教师只有把读书作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影响学生、熏陶学生,促使学生形成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才能更好地胜任“教师”这份平凡而伟大的工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