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美在朦胧。那些传世经典之作之所以能经岁月而不朽不衰,就是因为它们具独特的朦胧美!如宋玉《登徒子好色赋》中的“东家之子,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着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他究竟有多美?既无尺寸标准,又无具体描写,只能任凭读者想象了!同样“窈窕淑女”有多美?什么身量,什么容貌?全凭“哈姆莱特”去想象了,你眼中的她或是身量苗条如弱柳拂风,或是面若桃花,齿如含贝,腰如束素;或是娇艳欲滴,梨花带雨,秋波明艳;或是温婉可亲,秀丽玲珑,见之忘俗……作者这不写之写,恰是其高明之处,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空间,也产生朦胧摇曳之美!</h3> <h3>美在清新自然。“窈窕淑女”出现的地点是“在河之洲”即辽阔安静、水天一色的岸边(两千年前的水边绝无污染)那里空气清新,水草丰美,鱼儿自由的游来游去!少女在那样环境的映衬之下,必然与周围之景和而为一,浑身散发着泥土般质朴纯美之气,她长发飘飘,眸子黑而发亮,如清水出芙蓉,绝无妖娆之姿,更无忸怩惺惺之态!她笑容灿烂,举止庄重!是位勤劳健康的好姑娘!</h3> <h3>美在景。当雎鸠叫开始鸣唱,各色水鸟相互倾诉衷肠的时候,北方已到了夏初时节!夏天的脚步刚刚逼近,鸟儿们便迫不及待地开择偶觅伴了!那是一幅怎样的美景!耳畔百鸟啾啾,眼前绿水汤汤,远处群山隐隐!美景之下,人儿美好的情思被激发了,再加上淑女本身的美,两美相遇,真是美美与共!斯人斯景,怎叫男子不心旗摇曳呢?文中以景美衬人美,以人美呼应景美,真是美不胜收!</h3> <h3>美在侧面衬托。这是怎样的一位女子?君子对她“惊鸿一瞥”便一见钟情,一下子就认定此女子是我所追求的人!从“寤寐思服"“辗转反侧”来看,男子并非一时之念,他对女子是绝对“走心”的!他幻想有朝一日与她琴瑟和鸣,洞房花烛!通过男子一系列的心理活动描写,我们感受到了他用情之深,同时,我们也不禁会想:是怎样的一位女子,让他如此痴迷!这种侧面衬托给读者留下了无边无际的想象空间!这种写法在汉乐府《陌上桑》中也用到了,秦罗敷的美不就是通过“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这样的侧面描写来实现的吗?</h3> <h3>美在情感的一波三折!男主人公初见女子,又喜又惊,他差点呼出“这位妹妹,我曾见过的!”,我们可以想象到:他心中默念道:她就是我要找的那个人!遇上了“对的”那个她,男子放下了“温润如玉”的君子操守,大胆去表白,可女子,“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女子矜持的背影,让他伫立良久……男子陷入了相思的苦闷和惆怅之中,“莫非她看不上我,或者她已有意中人了,还是……”他不敢往下想了,心儿如同沉入了冰窟!他夜不成寐,相思成疾,度过一天就如同度过一个世纪般漫长!真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人在极度焦虑的时候,往往会产生幻觉,因男子情不能自已,他仿佛听到了琴瑟和鸣之声,在鲜花和香气氤氲里,他牵着女子之手,在一片庄严详和的氛围中,走进了婚姻的殿堂!此时,除了幸福,还有满满的责任!《关雎》虽为诗歌,却用这种一波三折的写法来呈现,其精彩程度不亚于情节跌宕起伏的小说!</h3> <h3>美在语言。语言之美,一是双声、叠韵之词的发音之美!如“参差”“睢鸠"“窈窕”“辗转”“关关”这些字读上去音色饱满,开合有度,和谐圆润;二是重章叠句,一唱三叹,回环往复的句式之美,让人在反反复复中感受爱情的上下求索、悲喜交加;三是细致入微的动作和心理描写,如“寤寐思服”“辗转反侧”将男子求之不得的心理刻画得惟妙惟肖!四是场面描写成功,“琴瑟友之”“钟鼓乐之”不就给我们描绘了一个喜气洋洋,锣鼓喧天的结婚场面吗?我们透过字面都可以感受到鞭炮齐鸣,宾客们推杯换盏,男子喜上眉梢的情景。</h3> <h3>美在“乐而不淫”的主题!首先男子对女子的爱慕与追求是纯粹而又健康的!他尊重内心的选择,按照心灵的呼唤去追求,他与她不仅是“最美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别人”而且是决定一生的遇见!再次,男子配得上这样的好姑娘!因为他情趣高雅,这从他懂音律便可推测他是贵族阶层并受过良好的熏陶;其三,他重情重义,他爱慕女子并非一时兴起,而是决定走向婚姻的殿堂!走向婚姻,更多的是走向责任与担当!他要给她一个温暖的家!“执子之手,与之偕老”这是古代乃至现代最合理最规范的爱情之路!</h3> <h3>美好的情感需要美好的形式来承载!这首诗歌之所以能穿越时空,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它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高度契合!它如一幅画卷,处处有景,美不胜收,令人留连忘返!它如一杯酒,醇厚雅致,历久弥香,令人回味悠长!它如一片叶,清新自然,生机盎然,令人耳目一新!它就是流淌于诗歌源头的一叶小舟,载着多情古人的情与思,载着祖先鲜活的音与貌!它就是千百年来,人们从未停止过追逐的怦然心动与相伴相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