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追思》(19850115)

忙里偷闲

<p>追忆我的战友董德明烈士</p><p> &nbsp;</p><p> 【硝 烟 中 的 勇 士】</p><p> </p><p> 每当“清明节”到来之际,总会想起我的战友烈士董德明!在这特殊的日子里,你又一次使我想起三十多年前的那场战争。</p><p> 三十多年前,记得我们刚过完17岁的生日,你我从一个山区小镇应征入伍来到了美丽的西子湖畔杭州,与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一起混编到不同的新兵连,投入到紧张的新兵训练、学习和生活中。记得那时我们都是懵懂的少年,训练中倒也中规中矩的,经过二个月新兵的训练,我们又一起分到了师后勤。</p><p> 几个月后,部队接到了赴云南老山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的命令,我你又再一次编入二团六连,记得那时连队新昌兵仅我们二人,你在四班,我在七班。由于我们都是新兵,分到班排后便投入到紧张的训练中,平时,我俩在训练中经常互相探讨,生活中互相帮助。</p><p> 在临战训练期间,你和战友们一起,发杨"一不怕苦、二不怕累"的精神,起早摸黑,每天摸爬滚打,苦练杀敌本领,真是睛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那种魔鬼般、超强度的训练我至今难忘,记得那时你还多次获得连、营首长的通令嘉奖。</p><p> 84年12月4日,部队进入战区后,由于战区的特殊性,我俩虽在同一个连队但见面的机会不多。今天,我依然还记得在12月25日那天,我冒着敌军炮火的危险,跑到你排所在的123阵地,在只能容纳2人的猫耳洞内,咱俩卧在一起互相攀谈着,从家事谈到战事,记得那次,你提到了在猫耳洞内写给了母校龙皇堂学校的一封信,后来,你的这封信已刊登在85年6月30日出刊的新昌《政协简讯》上,谁知,那次见面竟成了我们最后的永别。</p><p> 我至今不会忘记,那场残酷的"1.15"战斗,那时85年1月15日凌晨三时许,越军首先对我发动进攻,之后攻占我142、145号表面阵地。从此双方开始了激烈的炮战。敌我双方的炮火都非常猛烈,数以万计的炮弹不断地泻在我所在的128阵地,此时我连接到上级命令,命令你排(尖刀排)、三排(我所在排)分别从148阵地、128阵地、131阵地、经过908、145阵地向142阵地冲击,夺取已被越军占领的142表面阵地。凌晨7时许,你班奉命由148号阵地向908号高地机动,冒着越军密集的炮火,你不顾生命的安危,运用各种战术动作,时而匍匐前进,时而快速通过,边打边冲地通过了一片开阔地、一条"生死线"和三道敌人高射机枪的火力封锁,随同其他战友一起打退了阵地上的残敌,牢牢地占领了145号阵地。</p><p> 在145阵地短暂休整后,你和你班的战友一起,在我连副连长梁元信(已牺牲)的带领下,再次向142阵地实施反攻。此时,越军的炮弹象雨点般地"哐哐"在阵地上爆炸。占领我142阵地的越军仍用高射机枪、火箭筒不停地向你们疯狂扫射,在你们四面受敌的情况下,你仍自如地运用各种战术动作,沿着弹坑鱼贯跃进,不停地用冲锋枪向两边扫射。当你们冲到142阵地的六号哨位前二十米处,躲藏在通道二侧猫耳洞内的敌人,多方向地向你们实施严密的火力封锁,这时,老战士张国胜急中生智大声喊道:"王伟侠快占领位置,用火箭筒干掉140阵地的火力点",正待王伟侠占领射击位置,你准备装弹时,通路二侧猫洞内的残敌发现了你们,并向你们投来了炸药包和手雷,王伟侠同志当场炸成了重伤,你正准备给他包扎时,越军又向你投来了手雷和炸药包,并趁势冲上来想抢夺火箭筒,与你们展开了肉博,这时猫耳洞内又爬出来五、六个越军向你们扑来,准备抓俘虏,待他们上来时,张长艳大喊"快拿手榴弹",此时,你和你的战友张国胜毅然拉响了手榴弹,你班战友王伟侠,张长艳死死地拖住越军不放,就这样,你和战友与敌人展开肉博战后,与敌人同归于尽了,壮烈地牺牲在142阵地的通路上,后来,在清理战场时,在你的手指上还紧紧地握着手榴弹的拉环,在你们的身边还躺着六具横七竖八的敌尸……"你真正实现了你自己"残留一点英雄血,血洒南疆红满天"的战斗誓言。</p><p> 你的战友们,在经过四天四夜的战斗,在极度疲劳、饥饿的情况下,浴血奋战,并肩战斗,顶住了越军数以万计炮弹的轮番轰炸,也击退了越军一次又一次的轮番进攻,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战斗胜利,狠狠地打击了越军的那种嚣张气焰。</p><p> 在这次战斗中,我连也付出惨重的代价。副连长梁元信、通信员黄纪龙、你排长陈细荣、你班战友张国胜、王伟侠、张长艳、王玉亮、六班战士任启冉、八班赵平安、龚士杰11位战友壮烈牺牲;</p><p> 在这次战斗中,三排长钟云等22位战友负伤。</p><p> 在这次战斗中,你班班长刘生华、战友崔海康、八班长田锋荣立了一等功,你班副班长史龙旗荣立了二等功,你所在的排荣立了集体一等功,你所在的班荣立了集体一等功,八班荣立了集体二等功,我连被命名为"英雄硬六连"的荣誉称号。</p><p> 战友,你安息吧!你们为保卫祖国领土的完整而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共和国的旗帜上有你们血染的风采,我们将永远缅怀你们!</p><p> 董德明烈士永垂不朽!</p><p> 为国捐躯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p><p><br></p><p><br></p><p> </p><p> </p><p><br></p> <h3>  董德明烈士,1965年10月出生,浙江新昌人,1984年1月入伍,1984年7月随部队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85年1月15日在战斗中不幸牺牲在云南老山拉那口方向的142阵地上,牺牲时年仅19岁,后部队批准他为革命烈士,荣立一等战功、并追认为中共正式党员。</h3> <h3>(此照片系当时的真景照片,大树和石头被炮弹炸得光秃秃。远方位的石山为146阵地,大树左侧的黄土阵地为145阵地,大树右侧的一棵小树树叉间为142阵地)</h3> <h3><br></h3><h3> 一张照片一个故事,一张照片一段历史,这张照片至今我已保存了整整三十多年了,每次看到这张照片时,总会想起那一年在云南老山前线的日日夜夜,总会使我想起那场残酷的战争。</h3><h3> 1984年7月,我部奉中央军委之命,奔赴云南老山地区参加对越自卫反击作战,那一年我只有18岁。在历时一年的战斗中,我连也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包括董德明在内的11位战友牺牲。照片右边是战友董德明烈士,左边是我本人,此照片拍摄于1984年12月,云南边境老山战区。</h3><h3><br></h3><h3><br></h3><h3><br></h3> 谢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