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昌路小学清明节放假通知及安全注意事项

叶落无声

<h3>尊敬的家长:</h3><h3>您好!</h3><h3> 首先衷心感谢您一直以来对我校工作的关心、支持和帮助!在这春意盎然的四月,我们即将迎来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为了让您的孩子度过一个充实、平安的假期,现将放假时间安排及注意事项通知如下,敬请家长配合,做好孩子的监护、教育工作。</h3><h3>放假时间:</h3><h3>2019年4月5日(星期五)—— 4月7日(星期日),4月8日返校上课,共3天</h3> <h3>注意事项</h3><h3>一、文明祭祀</h3><h3> 清明节祭祀不是一种迷信活动,而是家人对已经逝去祖先的怀念,缅怀他们对后人、家庭及社会所做的贡献,激励后辈向他们学习,努力去做好更多有意义的事。它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活动,值得我们提倡、参与、弘扬!上山扫墓祭祖倡导用植树、献鲜花、花篮、花圈等文明祭祀方式悼念逝者。同时,上山扫墓不要有乱砍林木行为,扫墓后要带走所有的垃圾,不要遗留废弃物在山上,以免破坏生态环境。</h3> <h3>二、消防安全</h3><h3> 扫墓时要安全用火,不玩火、不乱放火,做好防火措施。</h3><h3>1、请家长、学生们参加外出活动时不要擅自带火种(打火机、火柴等),祭祀用火时千万要把周围的易燃物弄干净,如果不小心引燃了周围的易燃物就很容易失火烧山,酿成大错。</h3><h3>2、燃烧祭祀物品应尽量慢慢用小火,防止风大刮走燃烧的物品从而引起失火。</h3><h3>3、祭祀仪式结束后,不要立即离开,要仔细察看刚刚烧过的地方还有没有火星,一定要让火星完全熄灭后才能放心离开。</h3><h3>4、森林防火,人人有责,如果有谁不小心引燃了树木,谁将会负法律责任和经济赔偿责任。</h3><h3>5、如果有森林失火,请学生们不要参加救火行动,因为学生年龄小,无自救能力,很容易出现伤亡事故,这样就造成了更大的损失,所以不允许小学生救火。发现失火要尽快在大人指引下远离火场,并及时报警,火警电话是119。</h3> <h3>三、防溺水安全</h3><h3>  炎夏将至,也到了学生溺水事故的高发期。为防患于未然,家长和孩子一定要牢记防溺水安全常识。</h3><h3>1、出事原因</h3><h3> 下水游泳的孩子根本不识水性,不会游泳。坑塘河流岸边水底高低滑溜不平,容易掉入洼地而溺水,风浪也容易让不懂水性的孩子呛水发生危险。</h3><h3> 刚刚学会游泳,缺乏水中遇险自救知识和能力。其中腿抽筋、呛水、水草、漩涡、淤泥、水生动物都会对他们造成恐慌而产生危险。</h3><h3>在水流湍急的危险区域游泳,空腹游泳因体力消耗过大眩晕,酒后游泳幻觉或体力不支;钻入水草、渔网、钩缠身无法挣脱等都容易造成危险。</h3><h3></h3><h3>2、防溺水须知</h3><h3>天气再热,不到河塘去降温;</h3><h3>水景再美,不到水中去感受;</h3><h3>水性再好,没有保障别下水;</h3><h3>别人再劝,不用生命去逞能!</h3><h3></h3><h3>3、家长"四知"</h3><h3>知去向、知同伴、知活动、知归时</h3><h3>1.家长是孩子假期间的监护人,预防孩子溺亡事故的发生,做好家庭教育是关键。</h3><h3>2.在确保孩子安全的前提下,有条件的家庭可以选择专业的游泳培训机构,教孩子学游泳。</h3><h3>3.假期里,要特别注意教育孩子各项应急自救、求助、报警等救助小常识,让孩子懂得自救。</h3><h3>4.工作比较忙的家长,要委托亲戚或邻居照顾、看管孩子,避免出现假期"监管真空"。</h3> <h3>四、交通安全</h3><h3>  清明放假期间人多、车多,全校师生应自觉遵守交通规则,乘车时,要密切关注车况,严禁乘坐非法客运车;未满12周岁不得骑自行车;步行时,过马路注意来往车辆,走路要走人行道,靠右行,注意行路文明。</h3> <h3>五、出游安全</h3><h3>  应加强自我防范、自我保护意识,防止发生财物遗失、人身伤亡事故;严格要求自己,维护学校的形象和利益,严禁有损学校形象和声誉的行为。</h3> <h3>六、防传染病、食物中毒</h3><h3>  要注意做好传染疾病的预防,如腮腺炎、流感、麻疹、流脑、肝炎等;要讲究个人卫生,不随便吃零食,野果;不吃过期和霉烂变质食品,防止食物中毒。</h3><h3><br></h3> <h3>七、健康生活</h3><h3>  假期应养成良好的健康生活习惯,正常作息,按要求完成学习任务,假期过后,应按时到校。</h3><h3> 希望我们大家能携起手来,共同创建一个安全文明的校园,也希望大家过一个安全、文明、充实的清明节。</h3> <h3>清明小贴士:</h3><h3>踏青</h3><h3> 又叫春游。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四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中国民间长期保持着清明踏青的习惯。</h3> <h3>放风筝</h3><h3>  放风筝也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每逢清明时节,人们不仅白天放,夜间也放。夜里在风筝下或风稳拉线上挂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灯笼,像闪烁的明星,被称为"神灯"。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h3> <h3>插柳</h3><h3>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专家介绍说,清明插柳习俗,其来源普遍存在三种说法。天津市天文学会理事赵之珩介绍,据说,插柳的风俗,是为了清明与柳纪念"教民稼穑"的农事祖师神农氏的。有的地方,人们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预报天气,古谚有"柳条青,雨蒙蒙;柳条干,晴了天"的说法。杨柳有强大的生命力,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柳条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处处成荫。</h3> <h3>荡秋千</h3><h3>  这是中国古代清明节习俗。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载"天宝宫中至寒食节竟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帝呼为半仙之戏,都中士民因而呼之",宋代宰相文彦博诗《寒食日过龙门》,诗中描写为 "桥边杨柳垂青线,林立秋千挂彩绳。"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为了避忌讳,改之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拴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荡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至今为人们特别是儿童所喜爱。</h3> <h3>清明节的由来</h3><h3>  相传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为逃避迫害而流亡国外,流亡途中,在一处渺无人烟的地方,又累又饿。随臣找了半天也找不到一点吃的,正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随臣介子推走到僻静处,从自己的大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煮了一碗肉汤让公子喝了,重耳渐渐恢复了精神,当重耳发现肉是介子推自己腿割下的时候,流下了泪。介子推像十九年后,重耳作了国君,也就是历史上的晋文公。即位后文公重重赏了当初伴随他流亡的功臣,唯独忘了介子推。很多人为介子推鸣不平,劝他面君讨赏,然而介子推最鄙视那些争功讨赏的人。他打好行装,同母亲悄悄的到绵山隐居去了。晋文公听说后,羞愧莫及,亲自带人去请介子推,然而介子推已离家去了绵山。绵山山高路险,树木茂密,找寻两个人谈何容易,有人献计,从三面火烧绵山,逼出介子推。 大火烧遍绵山,却没见介子推的身影,火熄后,人们才发现背着老母亲的介子推已坐在一棵老柳树下死了。晋文公见状,恸哭。装殓时,从树洞里发现一血书,上写道:"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这一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发现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晓谕天下,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