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记忆淹没的中梅河</h3><h3>撰文:许昭堂</h3><h3>书法:薛维平<br></h3><h3>配图:周边类似照片</h3> <h3>万佛湖镇前身是中梅河,中梅河坐落在五老山下、大河西边,今天的万佛湖正中间。清朝时候这里设立了“晓天司”。谚曰:晓天府,汤池县,中梅河好比金銮殿,意思是说中梅河建筑堂皇,自古就是仅次于城关镇的舒城县第二大镇。</h3> <h3>舒城人民兴建龙河口水库(来源:资料图片)</h3><h3>中梅河街道总格局是南北主大街,约1500米;东西次大街加东湾草市,约2500米;十字街之外还有永成、永安和河北等几条小街。十字街修建四道闸门,全用水磨砖砌就,严丝合缝;门框是从江南太平县购来的青石,宽窄厚薄,像木板一样规整,平滑坚固;对开的闸门,铁皮铜钉,钢板穿条,构造坚牢,古朴凝重。其中主大街上的临河北闸门和迎水南闸门最为壮观。北闸门上方书写“智水仁山”四字,字体粗重;南闸门上方书有“溯石枕流”四字,笔势雄浑。东闸两门头上前书“迎旭”,后书“曙光”,西闸门头上写了“德渊”二字,字体清秀典雅,令人赏心悦目。傍晚暮鼓一敲,四门关闭,固若铁桶,无法进入。居民都是青砖小瓦,屋舍整洁。街道铺的是鹅卵石,青石条嵌在当中,专供独轮车行驶,所以留下了很深的沟槽印记,记录着古镇的沧桑。</h3><h3><br></h3> <h3>桃溪老街(摄影:张恣宽)</h3> <h3>中梅河上通湖广,下达镇江,最繁华的时期是抗日战争爆发,舒城县政府以及大小机关迁到这里之后,人口猛增到一万多,街道占地五平方华里。县委先后书记鲍有荪、徐平、严佑民等在这里组织了工抗、青抗、妇抗、商抗等民众组织,抗日工作搞得红红火火。特别是1939年,徐建楼任县委书记初期,在梅山上召开了一次各区委书记会议,研究部署当前工作。那次会议对全县抗战工作起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当时胡泽润主办的《舒城战报》的报社设在中梅河对面的梅山上,对这次会议作了及时报道,影响很大。</h3> <h3>1939年,县委书记鲍有荪(来源:《文化舒城》)</h3><h3>那时的中梅河,河下舟船排筏,卸货上货,载物渡人,日夜繁忙;街上商家密布,商贾云集,叫买叫卖,计货兑账,付钱找钱,送贾迎客,一片杂乱,一片昌盛。街上大小商铺近千户,家家悬挂着金字招牌,闽广台糖、红白蜡烛、扬州丝绸、药材大枣、生漆桐油、板栗老姜、毛坦厂雨伞、景德镇陶瓷,或销或购,各有财路。最著名的是钟、陆、聂三家,钟家财大气粗,常做善事;陆家联保主任、商会会长、财政局长系于一身;聂家大船载货,声势显赫。</h3> <h3>三河古南街(摄影:束文杰)</h3><h3>中梅河中街有一座城隍庙,飞檐斗拱,肃穆森严。门头上画一大算盘,写着“不由人算”四字。正殿装有琉璃佛龛,佛龛内坐着龙袍玉带的城隍菩萨。这个菩萨是檀香木的,两眼和四肢都能活动,搀着它还能走路。两个判官睁着圆溜溜的大眼睛站在城隍两边,手捧朝笏牌子,牌子上写着“善恶分明”四字,警告世人不要作恶。大殿匾额“理阴赞阳”四字由当时的晓天巡检杨阁成所书,配有对联:</h3><h3>雪助风威,白占田园能几日;</h3><h3>云随雨势,黒满天地不多时。</h3><h3>回廊的横额是:你也来了!</h3><h3>庐州府城隍庙(摄影:束文杰)</h3> <h3>让观看者毛骨悚然,心底里暗暗发誓再也不敢干坏事了。</h3><h3>中梅河南门外有座万年台,额上大书:“查仁孝堂”四字。系乾隆时期始建,民国初年重修。台前雌雄石狮对视,四角飞翘,每角挂一铜钟,台顶绘有百鸟朝凤图案,栩栩如生。左右门上写有“出将”“入相”字样。台的前面呈凸形,台的中央屏风上书写着:“一片升平雅颂声”几个字。这里常年演戏,有闻名遐迩的大戏班登台献艺,但多数都是草台班在此演出。演出最多的是《打渔杀家》《皮氏女三告》《苏三起解》《小辞店》《老先生讨学俸》等等剧目,吸引着周边百姓,昼夜观看。最难忘的是徐建楼组织青抗队员编演的《放下你的鞭子》,场场爆满。台下观看的人群情激愤,很多青年看了这个戏之后,纷纷跑到新四军四支队,报名参军打鬼子。</h3><h3>三河万年台(摄影:束文杰)</h3> <h3>距万年台不远的西街,一排二十多间楼房,开着中梅河最大的当铺,当铺门前是广场。这个广场比万年台的广场更大,1945年庆祝抗日胜利的集会就在这里举行。会后玩大灯,其中一对绸狮子,攀登七层方桌外加一把椅子,动作纯熟精美,不亚于玩把戏的水平。</h3> <h3>城关西门老当铺(来源:《舒城县邮电志》)</h3><h3>街西还有个小花园,是吴姓修建的。四周竹篱围挡,里面假山水榭、盆景花卉、池鱼笼鸟、盎然成趣。园前有茶楼酒肆,书有“室雅无须大,花香不在多”的楹联,很有风味。</h3> <h3><br></h3><h3>中梅河(来源:《十万分之一民国图》)</h3><h3>再就是梅河学校,学校设在“培中烟厂”内的一座“老虎楼”里,除了校长老师的办公室,还有大礼堂,能容纳全校20个班级的师生在里面开会,真可谓规模宏大。</h3> <h3>茅草屋、泥巴墙(来源:网友“执着”)</h3><h3>北闸门外有座木板桥,直达五老山。水小时供人往来,水大时桥毁路断,只能靠舟楫渡人。</h3><h3>1958年,舒城县带领全县人民,劈山引水,兴利除害,兴建了龙河口水库,中梅河当在水库中心,居民只得移到下游的丁家井,重建街道,并且更名龙河镇,一九九一年撤区并乡改为万佛湖镇,原址沉没水底,犹如龙宫。昔日的繁华只在老人们的梦中偶尔浮现了。</h3><h3>编者注:由于本号尚未寻找到民国时期中梅河照片资料,故文中以附近市镇类似建筑、街道照片配图。如有读者手中有相关资料,欢迎向我们提供!</h3><h3>万佛湖(摄影:李晓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