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采风之十五:网师园

友虹

<h3>  网师园是苏州园林中极具艺术特色和文化价值的中型古典山水宅园代表作品,始建于公元1174年(宋淳熙初年),始称“渔隐”,几经沧桑变更,至公元1765年(清乾隆三十年)前后,定名为“网师园”,并形成现状布局。网师园不以规模取胜,而以精巧为美。</h3>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是苏州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全园布局紧凑,建筑精巧,空间尺度比例协调,以精致的造园布局,深蕴的文化内涵,典雅的园林气息,成为江南中小古典园林的代表作品。</p> <p class="ql-block">  园内的山水布置和景点题名蕴含着浓郁的隐逸气息。乾隆末年园归瞿远村,按原规模修复并增建亭宇,俗称“瞿园”。今“网师园”规模、景物建筑是瞿园遗物,保持着旧时世家一组完整的住宅群及中型古典山水园。</p> <p class="ql-block">  网师园为典型的宅园合一的私家园林。住宅部分共四进,自轿厅、大客厅、撷秀楼、五峰书屋,沿中轴线依次展开,主厅“万卷堂”屋宇高敞,装饰雅致。</p> <h3>  小山丛桂轩,此为秋日景点,取“桂树丛生山之阿”(《楚辞·小山招隐》)之境界。轩南为太湖石庭院山,轩北有黄石主峰云岗,一玲珑,一浑拙,势成幽谷,匝种桂花,秋日竞放,香气蕴郁谷间,久聚不散,“小山则丛桂留人”(庾信《枯树赋》)。</h3> <p class="ql-block">  这座看上去很不起眼的迷你小桥,叫做引静桥,据说是世界上最小的桥。小桥在彩霞池东南水湾处,呈弓形,石栏、石级、拱洞一应俱全。体态小巧,长2.4米,宽不足1米,三步而逾,故又称之为“三步桥”。桥顶刻有圆形牡丹浮雕,桥身藤萝缠身,是一座地道的袖珍小桥,不愧为佳构之作。这座引静桥可是我国园林里最短最小的拱形桥,代表了高超的园林建造水平,在我国园林史上具有重要地位。</p> <p class="ql-block">  有句话说得好,“麻雀虽小,五脏皆备”,在引静桥的两侧,均有石栏。石栏两端,刻作依次递减而连接的三个半圆形,以示桥栏两端美丽而明确的终止。桥面正中,则刻以圆花形浅浮雕纹饰,避免了平板单调。(网图)</p> <p class="ql-block"> 引静桥实在是太迷你可爱了,就像苏州出产的精雕细琢的工艺品。它的造型极其优美,小小的,曲曲的,线条非常流畅自然。 </p><p class="ql-block">  </p> <h3>  看松读画轩,此主室为冬景所在。轩南庭中有相传为万卷堂时遗留下的一株古柏,为园中最古、最高的大树,树梢已枯,中侧枝垂挂干上,依然苍翠。另有罗汉松、黑松、白皮松等,多是百年之物。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雕也。”严冬万木凋零,惟松柏长青,此时观赏,更见精神。用“读画”一语,意即深入体味其神韵。</h3> <p class="ql-block">  月到风来亭在园内彩霞池西,六角攒尖型,三面环水,亭心直径3.5米,高5米余,戗角高翘,黛瓦覆盖,青砖宝顶,线条流畅。取宋人邵雍诗句“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 之意,故名。内设“鹅颈靠”,供人坐憩,是临风赏月之佳处</p> <h3></h3><h3>  万卷堂大厅是园林建筑的主题,过去为园主办事与接待宾客之处,装修陈设华丽。万卷堂,藏书万卷之堂。堂内布局简约,中厅都配有字画。与别众不同的是,中间的那个桌子是铜鼓。</h3> <h3>  苏州园林中的雕窗,每一个都是不同的。网师园雕窗外的景色和雕窗真是完美绝搭每一个窗都是一幅绝美的画卷。</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