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花盛开的季节探访徽州蜀源古村落

上海旭日东升

<h3>3月24日中午,来到黄山市徽州区蜀源古村落,当日,春光明媚,散落在乡间的古村落,在金黄色油菜花和绿色群山的衬映下,如诗如画。一进蜀源村口,就能看到两座高大的古牌坊,在数百米的道路右侧,前后排列着三座古牌坊。</h3> <h3>第一座牌坊便是立于村口的“鲍氏节孝”坊,建于清乾隆年间。“鲍氏节孝”坊是三间四柱冲天式。</h3> <h3>第二座牌坊“贞寿之门”坊,又称百岁坊,是清乾隆七年,为旌表古徽州蜀源鲍氏二十二世祖、儒林郎、候选州同(从六品)鲍德成妻方贵珠安人,寿登百岁而建的。这难得的就是“寿”,尤其是在医学不发达的古时,能到百岁绝对属于罕见。“贞寿之门”牌坊也是一座三间四柱冲天式的石牌坊。</h3> <h3>牌坊的左侧有一间独立的小屋叫“在涧亭”,这是路亭,是从前给过路行人的休息地方。与村口两座石坊相对立。</h3> <h3>从“在涧亭”内的园洞(应该是窗口吧)看蜀源村的油菜花田,一派田园风光吸引了很多游客驻足留影。</h3> <h3>蜀源村坐落黄山南麓,四面环山,古树参天,有水环流贯穿全村,因地势极像四川盆地,故称蜀源。</h3> <h3>沿着小路走进村里,告别村口的两座石坊,不远处又见一座,蜀源村的第三座牌坊“赞宪”坊,建于明代嘉靖年间,这是一座两柱单间石坊。明朝嘉靖年间,在广西田州土酋庐苏王造反,朝廷欲兴兵讨伐。时任西(今广西)鲍镇闻听焦急如焚,认为土酋之乱乃奸徒为害,如果采取征伐之策,必然危及朝廷、百姓,提出招抚为先的主张。经多方斡旋,“未绝一弦,未发一矢”,终使田州安宁。朝廷特立“赞宪坊”以旌其能。此后,镇公解甲回归故里,于鸾峰之下读书吟诗,著有《鸾峰集》一书,别“鸾峰居士”,享年89岁.</h3> <h3>蜀源不仅自然风光优美,而且还有浓厚的徽文化底蕴。该村始建于南宋建炎年(1127年),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历史上官位最高达到户部尚书,矗立在村口的“贞寿之门”、“节孝”和“赞宪”三座牌坊,就是很好的见证。</h3> <h3>蜀源村口溪上有一座单孔石拱桥,建于乾隆23年(公元1758年),桥面两边设有三条长石凳。因鲍氏原籍由山东迁来,在桥面设三条石凳,意为“三凳石桥”,即“三(山)东石桥。</h3> <h3>看到田野农民正忙着春耕。</h3> <h3>在这景色优美,地肥土沃,资源丰富的乡村,处处显示淳朴的风俗,村民正在耕田、施肥、插秧……</h3> <h3>一路来到蜀源古村内,村里的看点不多,也就无需门票,游人不多,村子里打扫得很干净。</h3> <h3>破旧斑驳的墙壁,还依稀记载着岁月流逝的痕迹.....</h3> <h3>行走在村中的石板路上,穿行在蜀源的小巷里,会突然想,这里才是适合人类居住生活的地方。</h3> <h3>中午时分,家家户户都在忙着做午饭,使用的还是延续了几千年的老传统——烧柴的农村大土灶。</h3> <h3>做饭时,厨房里弥漫着饭菜的香味。闻着这香味,本来肚子就饿了,现在就更加了。</h3> <h3>村妇正忙着在给猪准备饲料,置猪饲料,煮猪饲料、喂猪。</h3> <h3>猪舍里的小猪哼哼的叫着,已经等不及了。</h3> <h3>新浪博客首页推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