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尊敬的家长朋友:</span></h1><h3>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在即,这是中华民族缅怀先人、祭祀祖先的传统节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9年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规定,现将我校2019年清明节放假有关事项通知如下:</h3><h3>4月5日(星期五)、4月6日(星期六)、4月7日(星期日)放假,共三天,4月8日(星期一)返校上课。</h3> <h1> 清明节的来历</h1><h3> 清明节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108天。清明节的起源,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基祭”之补。后来民间亦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个固定的风俗。中国汉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历书》:“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之说。清明节是一个祭祀祖先的节日,传统活动为扫墓。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1> 清明习俗</h1><h3>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清明踏青的习俗。踏青古时叫探春、寻春等,即为春日郊游,也称“踏春”。一般指初春时到郊外散步游玩。</h3><h3> 清明前后,春阳照临,春雨飞洒,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因此,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h3><h3> 放风筝是清明时节人们所喜爱的活动。过去,有的人把风筝放上蓝天后,便剪断牵线,任凭清风把它们送往天涯海角,据说这样能除病消灾,给自己带来好运。</h3><h3>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h3><h3> 清明节,中国民间有插柳习俗。</h3> <h1> 节令食品</h1><h3> 由于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一的关系,我国北方一些地方还保留着清明节吃冷食的习惯。在山东,即墨吃鸡蛋和冷饽饽,莱阳、招远、长岛吃鸡蛋和冷高粱米饭,据说不这样的话就会遭冰雹。泰安吃冷煎饼卷生苦菜,据说吃了眼睛明亮。晋中一带还保留着清明前一日禁火的习惯。</h3><h3> 部分地区清明节时有吃青团的风俗,青团又称清明饼、棉菜馍糍、茨壳粿、清明粑、艾叶粑粑、艾糍、清明果、菠菠粿、清明粿、艾叶糍粑、艾粄、艾草糕、清明团子、暖菇包、艾草青团、清明团子等等。</h3><h3> 在浙江湖州,清明节家家裹粽子,可作上坟的祭品,也可做踏青带的干粮。</h3> <h1> 清明古诗词</h1><h3> 清明</h3><h3> 唐▪杜牧</h3><h3> 清明时节雨纷纷,</h3><h3> 路上行人欲断魂。</h3><h3> 借问酒家何处有?</h3><h3> 牧童遥指杏花村。</h3> <h3> 寒食</h3><h3> 唐▪韩翃</h3><h3> 春城无处不飞花,</h3><h3> 寒食东风御柳斜。</h3><h3> 日暮汉宫传蜡烛,</h3><h3> 轻烟散入五侯家。 </h3> <h1> 假期温馨提示</h1><h3> 安全是我们全校师生永恒的话题,鉴于清明期间为火灾高发期和道路交通事故多发期,为了共同教育好孩子,确保学生过一个安全、充实、有意义的假期,学校提出如下建议与要求,希望能得到您的支持和配合。</h3><h3>1.按时督促和指导您的孩子完成相关家庭作业;教育孩子热爱劳动,利用假期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h3><h3>2.注重安全教育。贵子女在家期间,希望家长加强对子女的监管、教育,严禁学生出入网吧、影吧、娱乐厅等不安全场所;要看管好孩子不要到河边玩水,严防发生溺水事故;教育子女注意居家安全,安全使用水、电、气等。</h3><h3>3.祭祖上坟时,要小心火烛!并教育孩子不玩火,禁止携带火种、易爆易燃物品,一旦发现火灾,要及时报警(119)。</h3><h3>4.清明节期间交通拥堵,出行时教育孩子注意交通安全,遵守相关交通法规,不要乘坐三无车辆,严禁子女私自驾驶摩托车、电瓶车等机动车辆。 </h3><h3>5.倡导家长携带子女外出游玩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以此拓宽孩子视野,让其增长知识;外出要严格遵守交通规则,确保人身安全。</h3><h3>6.家长在与孩子共度愉快假期的同时,多和孩子谈论清明节的来历、起源、风俗等节日文化,和孩子共度一个文明的节日。</h3><h3> 我们相信在您的通力配合和悉心教育下,您子女的节日生活一定会是充实、愉快、安全的。顺祝全家幸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