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怀逝者-王守厚、李凤珍

江上飞雪

<p><b>写在前面:</b></p><p> 早在毛泽东时代就提倡“破四旧,立四新”,即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毒害人民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树立新思想、新文化、新风俗、新习惯 ... ... 。</p><p> 那个年代没有互联网,人们只能在逝者的遗像前放上一点贡品和鲜花以示哀思。这种新风俗只延续了20多年,后来不知道从什么年代又慢慢恢复了上贡烧纸的旧风俗,有的地区以祭祀为名还搞起来封建迷信活动。21世纪20年代的今天,互联网已经发展到各行各业无处不在,在网上用文字和图片替代上贡烧纸已经势在必行。网上祭奠不仅同样可以让人们追念圣祖、缅怀英烈、拜祭先人,而且从经济、环保和安全角度看,都是值得推广的祭祀方式。</p><p> 相对于传统祭祀活动来说,网上祭奠更加节约、方便、环保和安全。没有了烧纸钱带来的空气污染,没有了因集中扫墓而带来的交通拥堵,因此,网上祭奠已经逐渐开始流行。由于我们国家有关祭祀活动的相关法律还不明确,全面实行网络祭奠还有一定的难度,与当年刚实行火葬一样,需要在法律的指导下有一个适应的过程。现今也只被少数人所认可,很多人还不习惯网上祭奠,还需慢慢的放弃传统祭奠方式。</p><p> 以前在黑龙江的时候,每年清明节前一周就买好了三捆烧纸放在后备箱里,到了清明全城到处飘落着纸灰,空气中的烟尘十几天迟迟不散。我和老伴来济南儿子家已经三年多了,济南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更不用说烧纸了,因此,这几年到了清明节我和老伴都要谈起关于祭奠的话题。昨天下午民政部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呼吁全社会从今年清明节开始实行绿色祭祀,这不,我一夜没睡为逝去的亲人们写下此文,希望我的亲人和朋友们理解和支持。</p> <p>  </p><p><br></p> <p><b>王守厚:</b></p><p> 1920年4月26日(农历1920年三月初八猴年)出生,辽宁省海城县耿庄人,家有三间房、15亩地,兄妹俩从小读书,父母和弟弟种田。</p><p> 1949年2月28日在哈尔滨铁道局牡丹江车站由郝文凤、刘英年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50年2月28日转正。</p><p> 1939年4月参加工作在哈尔滨铁道局滨江车站当工人。1940年1月考入伪满奉天铁道学院读本科铁路业务专业;1942年4月在哈尔滨铁道局牡丹江车站任货运员;1946年1月在哈尔滨铁道局牡丹江车站任运转值班员;1947年8月在哈尔滨铁道局牡丹江车站任运转副主任、主任;1949年12月在哈尔滨铁道局林口车站任站长;1951年5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站任副站长;1954年8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站任站长;1955年8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铁路分局任车务科科长;1958年3月在哈尔滨铁路局运输处任技术科长;1959年3月在哈尔滨铁路局客运处任技术科长;1960年12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站任站长;1968年10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站任革委会常委;1970年4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站任革委会常委并参加劳动;1971年4月在哈尔滨铁路局榆林“五七干校”参加劳动;1971年11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站任革委会副主任;1973年1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车站任革委会主任;1976年3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铁路分局运输科任副科长(客运办主任);1978年7月在哈尔滨铁路局佳木斯铁路分局任客运科科长;1980年7月退休;1983年6月正式办理离休手续享受局级待遇。</p><p> 王守厚的一生为人诚实厚道,与同事们相处随和,不挣名不挣利,关心爱护职工,为铁路建设事业和运输生产作出了贡献。晚年患了肝硬化医治无效,于1997年11月15日在佳木斯铁路医院去逝,享年年77岁。</p><p><br></p> <p><b>李凤珍:</b></p><p> 1918年1月13日(农历1917年十二月初一蛇年)出生,辽宁省海城县人。1957年开始在铁路家属工厂上班,后随丈夫一起来到哈尔滨,1958年开始在哈尔滨市凤翥街(现聋子街)凤翥小学幼儿园担任保育员,她一生朴素善良、勤俭持家是一位优秀的贤妻良母,为丈夫的事业、为养育5个儿女倾注了全部心血,由于长年忙于家务劳累成疾,1975年患了脑出血,治愈出院后又复发两次出血,后经抢救无效于1982年8月5日在佳木斯铁路医院去逝,享年64岁。</p> 写在母亲100周岁生日的小回忆:<br> 我小时候,几岁已经记不得了,大约是3~5岁吧。父亲带我去齐齐哈尔姑姑家,那天下火车的时候下着大雨,父亲怕雨淋着我,把我夹在他宽大的臂膀下面,我透过父亲衣服的下面看到雨点落在一汪一汪的雨水里溅起一个一个的小泡泡。不知道走了多久,也不知道走了多远。<br> 来到了姑姑家,姑姑见我裤子和鞋都淋湿了,就找来她家孩子的裤子和鞋给我换上,让我记忆最深的是在试穿的时候,姑姑拿来一双鞋给穿上,让我站在地上,这时我看到奶奶朝着姑姑唧哝着眼睛,意思是不让姑姑给这双鞋,后来又换了一双别的鞋。<div>  回来后把这件事学给妈妈听,妈妈不但没生气,还夸我把这件事情还能完整的学给她听,想起来还挺有意思的呢。(2018年1月13日)</div> 写在父亲100周岁生日的小回忆:<div>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开装矿石收音机、上房装天线什么的,我家园子里有两棵稠李树(老百姓称作臭李子)春天树枝开满白花,到了秋天结满了黑色或紫红色果实,我天天爬到树上吃臭李子。矿石收音机也随着装到了树上,边吃果边听矿石收音机,在当时真是牛极了。从矿石收音机逐渐的又开始制作电动机模型、绕制变压器等等。后来这些已经不能满足我对无线电爱好的欲望了,于是就瞄上了我们家唯一的家用电器《上海牌电子管收音机》。起初只是对照电路图看着收音机后面的每一个电子管和器件,拿着螺丝刀拧动着每一个能拧动的调整点,后来干脆动起了电烙铁。一天下午我实在忍不住了就把这台收音机给拆了,心想按照电路图一定能把它给装上,可是实际并非如此。转眼间姐姐放学回来了,爸爸下班也回来,妈妈也做完了饭,全家又到了吃晚饭和听收音机的时间了,但是我家这唯一的能发出声音的收音机却变成了哑巴。我望着摆了一桌子的电子管和收音机零配件,正准备接受全家人的声讨呢,父亲不但没埋怨我还鼓励我说:“别着急,明天慢慢装”。就是这句话给了我一定要装上这台电子管收音机的勇气和信心。 </div><div> 到了小学五、六年级的时候我不但能组装电子管收音机还能进行修理,一台出了故障的电子管收音机我只要一听一看就知道故障出在哪个元器件上,一张普通的电子管收音机电路图已经完全装进了我的脑子里。<br><div> 后来父亲每个月开资就给我5元钱,我赞了半年多买了一个万用表,感谢父亲的培养,才有现在的退休生活。(2020年4月26日)<br></div></div> <p>  </p><p><br></p> <p class="ql-block"><b>温馨提示:下面的“送花”或“打赏”,系统收费!😄非作者所为!</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