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语聚滇中,切磋共提升——周丽蓉名师工作室4月3日活动报道(二)

浣兰

<h3>  下午两点整, 外面春雨淅沥,滇中大礼堂内气氛热烈。承续早上四堂课的精彩,下午的课赛与讲座给予我们更多思考和启发。</h3><h3> 第一堂课,由杨晓炜名师工作室学员,来自白邑中学的徐灵花老师执教《课外古诗词诵读》。 徐老师一开始便“示弱”:古诗词阅读的角度较多,自己不知哪一种更好,请同学们说一说自己解读的角度。</h3><h3> 同学们踊跃回答,纷纷说出自己方法和角度,白老师一一板书:原文,注释,内容,旁批,画面,情感。</h3><h3> </h3><h3> </h3> <h3> 接着学生自由朗读四首课外古诗词:《竹里馆》、《春夜洛城闻笛》、《逢入京使》、《晚春》。老师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阅读古诗词的经验选择其中一首做简单批注。在师生的问答来往与老师的点评引导下,又总结出“名句、意境、想象、炼字、修辞、手法”等解读古诗词的角度。<br></h3> <h3>  徐老师接着示范“我的批注”,将学生的思考聚焦到“怎样理解诗中有画”和“《春夜洛城闻笛》的思乡之情是怎么传递给读者的?”两个问题上,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折柳、玉笛、春风”几个词上理解何为“意象”,引入较自然。</h3><h3> </h3> <h3>  最后布置作业,请学生再任选一首诗从一个角度赏析,并整理成笔记,同时提醒学生要注意语言的规范。</h3> <h3>  第二堂课《卖油翁》由杨琼名师工作室学员,来自云大附中呈贡校区的张晟瑜老师执教。</h3> <h3>  在听读纠正字音后,张老师请学生结合注释默读课文并复述故事。在学生复述故事前,张老师适时提醒大家,复述故事应抓住时间地点人物和起因经过结果几个要素。</h3><h3> 学生复述过后,张老师并没有马上点评,而是反过来问其他学生:这位同学讲得很好,但有没有需要提醒的地方?一如他在课堂开头一位学生读完课文时说道:读得很好,有没有要提醒的地方?让学生评价学生,极大的激发了学生的参与兴趣。有学生指出“睨”没说对,有学生说“沥之”不应为倒入,而是滴入……在讨论评价中,学生对重点词意的把握更加到位。</h3> <h3>  在学生已掌握故事情节的基础上,老师顺势提问:从文章哪些地方,你看到怎样的陈康肃公和卖油翁?将学生的眼光和思考聚焦到文字的细节,尤其是人物的语言上。</h3><h3> 在分析陈康肃公时,张老师让学生贴近文本,反复揣摩“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和“尔安敢轻吾射!”几句话后的情绪,让学生读时配上动作、语气、神态来表现其中愤怒和轻视。学生参与度很高,表现非常出彩。</h3><h3> 在分享卖油翁的形象时,张老师则让学生辨析“无他,但手熟尔。”与“我亦无他,惟手熟尔。”两句中加了“我亦”、“但”和“惟”的区别。学生在反复辩读中更加明白了人物语言背后的轻微嘲讽和自我谦虚。卖油翁形象立体起来。</h3> <h3>  又让两位同学对话表演,全班男生女生对读,一人对全班读。朗读方式多样,课堂气氛热烈。</h3><h3>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思考“笑而遣之”中“笑”字背后的复杂情感。引导学生发散性思考。</h3><h3><br></h3> <h3>  学生意犹未尽之时,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故事是围绕两人进行,为何题目是《卖油翁》?再次将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层。从行文线索,人生道理等层面解释题目意义。</h3><h3><br></h3> <h3>  最后,给出寄语:学贵质疑!用孔子,陆九渊,爱因斯坦等名家的话语激发学生质疑问难的学习精神。</h3> <h3>  两堂课结束后,方睿老师邀请正高级,特级教师,国家教育部、人事部“全国优秀教师”奖章获得者,人教版教材培训团专家成员,成都市教科院语文教研员程一凡老师为大家点评和讲座。</h3> <h3>  程老师从听课的心态开始了今天的讲座。程老师说,我们听课总是带着期待,希望能够听到值得自己学习的好课,启迪自身成长。听到不好的课,就会觉得是种遗憾。但听课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同课异构”,听别人也是听自己,要带着思考去听,要优化自己的思想。</h3> <h3>程一凡老师先肯定了今天六节课的亮点:</h3><h3>1、体现教学思考的宽度。</h3><h3>2、注重环节推进的梯度。</h3><h3>3、教师语言有温度。</h3><h3>4、教学有效度。</h3><h3>但同时指出,课堂是遗憾的艺术,有反思才有进步,提醒老师关注并思考以下三个问题:</h3><h3>1、环节目标的达成意识要强。要看每一个环节任务提出后,学生是否达成。</h3><h3>2、用好学生的资源。要有师生单一对答变成生生互动,教师一定要耐心倾听,发现误区及时指导。</h3><h3>3、处理好合作交流与独立思考的关系。应让每位同学都独立思考之后再交流。</h3> <h3>  接下来程一凡老师用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古诺特博士的一段话引出了今天讲座的主题——《新理念下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h3> <h3>问题一:切入点老套单一。总是重复昨天的故事。</h3><h3>对策:转换思路,寻找文本突破口。</h3><h3> 程老师以黄厚江老师的教学案例《孔乙己》为例,将大家的思考引向“孔乙己”的手。在有形的手和无形的手中感受孔乙己的“畸形人生”。又从《阿长与山海经》中的“与”字给予我们新的教学思考。</h3><h3><br></h3> <h3>同时提及散文教学中的吸收、内化与外化过程。启示我们:成功者不是做与众不同的事,而是做事与众不同。</h3> <h3>问题二:把教学设计当成教条教条</h3><h3>对策:1、明确教学设计的特点:预设。</h3><h3>2、教学设计的文本要体现生成性的可能情况。3、胸中装有生成性,机智灵活应变。</h3><h3> 程老师以苏赫姆林斯基的话语和《最后一课》的实录给予我们启示。</h3> <h3>问题三:问题缺乏思维价值。提问太浅太碎太平。长此以往,便成了“三傻”教学。</h3><h3>对策:设计好主问题。</h3><h3> 程老师以《夜雨寄北》和《皇帝的新装》的主问题为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通过主问题一步一步搭桥,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让我们更加明白主问题设计的价值:精准的指向教学目标。有力的强化教学重点。顺利地推动教学进程。</h3> <h3>并教给老师们提问的方式,尤其以钱梦龙老师《愚公移山》课堂实录的相关内容展示何为“曲问”。老师们深受启发。</h3> <h3>问题四:教学目标模糊。</h3><h3>强调六种目标意识,生成教学的有效性。</h3><h3>应从整体目标,环节目标,达成目标,反馈目标,调控目标和反思目标六个方面树立意识。</h3> <h3>问题五:课堂上问题意识缺失,课堂现状多停留在教师提问层面。而新课标发生变化,由激发学生主动意识变为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h3><h3>并以鲁迅先生的《风筝》为例,展示学生的提出的各种有意义的问题。例如,“我讨弟弟的宽恕,弟弟全然忘却了,为什么我反而沉重起来?”</h3> <h3>问题六:文本解读极端淡化,拓展随意化。以 《给女儿的信》教学过程中的“爱情”问题的设计为例,告诉大家文本拓展要立足于文本。</h3> <h3>问题七:课堂追求热闹活而不实。兴趣激发越搞笑越好。例如教授《狼》时,让学生模仿狼和屠夫。</h3><h3>对策: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h3> <h3>问题八:教师自我陶醉,忽略学生参与状态。应关注学生的情绪交往和思维的投入。应重视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反馈</h3> <h3>问题九:为了激励性评价就不敢否定学生,这是尊重学生独特体验的极端化。例如解读《背影》时,有学生说父亲“违反交通规则”。</h3><h3> 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是一千个哈姆雷特毕竟都是哈姆雷特。林黛玉不可能是王熙凤。解读文本不应过度,教师应有正确导向。</h3> <h3>问题十:虚假的过程和形式。</h3> <h3>程老师还特别提到了“读写结合”,以《背影》为写作借鉴的案例。如:准确使用动词,动词前有符合当时情境的修饰语,分解动作等。</h3> <h3>  讲座的最后,程老师送了我们几句祝语:远离“消费型”教师,不做教参的搬运工,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做一个学科教育旅行途中的探索者,做一个教育的智者。</h3><h3> 余音绕梁,久久回旋……这场一个半小时的讲座,让老师们照见了自己的课堂,在倾听中反思,向青草更青处漫溯……</h3><h3> </h3> <h3>认真听课记录的学员们。</h3> <h3>讲座结束后,杨晓炜老师代表评委老师们公布了课赛结果:</h3><h3>一等奖:周丽蓉名师工作室学员,滇池中学罗婕老师。杨晓炜工作室学员,白邑中学徐灵花老师。</h3><h3>二等奖:杨琼名师工作室学员,云大附中呈贡校区张晟瑜老师。赵玲名师工作室学员,昆明理工附中戚小松老师。方睿名师工作室学员,滇池中学史万红老师。袁蕾名师工作室成员,官渡第五中学向洋老师。</h3><h3><br></h3> <h3>获奖选手与评委嘉宾合影。</h3> <h3>工作室学员与程一凡老师合影留念。</h3><h3><br></h3><h3>六节竞赛课,一场讲座。日出而来,日落而归,淅沥春雨,拂面杨柳,和风暖阳,心间,更有无限风景在生长……</h3>

学生

老师

教学

工作室

问题

学员

思考

名师

讲座

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