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18号乐山归来,8点的高铁,两个小时到重庆!</h3><h3> 下了高铁,不是所有人一拥而出,而是必须按打出租车、乘地铁、坐公交车的指示方向出站,然后再根据自己要去的方向找相应的乘车点来排队!乘客在排队,出租车也在排队,不用争不用抢,来一辆走一辆,有条不紊,秩序井然,这种感觉实在是太好!</h3><h3> 虽然是晚上,但还是可以从灯光的鳞次栉比和出租车的上坡下坡中,明显感觉到山城的特点!</h3><h3> 早上去乐山的途中,秦老师给他在重庆大学任教的发小打电话,说晚上坐8点的高铁到重庆。没过多长时间他就回过来电话,说酒店已帮我们找好——八一宾馆,明天游玩的车也已经帮我们找好了,还说我们到重庆时可能有点晚了,当晚就不为大家接风了,而明天大家出去游玩,请早饭也有点不方便,就改在晚上请大家吃晚饭!简直是太热情,太细心,为我们想得太周到!</h3><h3> 于是大家直奔八一宾馆,到了宾馆,虽然已11点过,但他还特地来跟大家见了个面!虽然他是博士毕业,现在在重大当教授,但待人很谦下,很随和!</h3><h3> 19号开启重庆一日游!吃完早点走出宾馆,车早已在门口等着我们!虽然只是一天,但省去了很多周折,我们还是玩了好多地方!</h3><h3> </h3> <h3> 磁器口古镇位于重庆市沙坪坝区嘉陵江畔,始建于宋代,面积1.5平方公里,东临嘉陵江,南接沙坪坝,西界童家桥,北靠石井坡,距主城区3公里,是历经千年变迁而保存至今的重庆市重点保护传统街。磁器口古镇拥有“一江两溪三山四街”的独特地貌。马鞍山踞其中,金碧山蹲其左,凤凰山昂其右,三山遥望,两谷深切。凤凰、清水双溪潆洄并出,嘉陵江由北而奔,江宽岸阔,水波不兴,实为天然良巷。作为嘉陵江边重要的水陆码头,曾经“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繁盛一时,被赞誉为“小重庆”,是重温老重庆旧梦的好去处。</h3> <h3> 一条石板路,千年磁器口。已有1800年的磁器口素有巴渝第一古镇之称,保存了较为完整的古建。古镇有古朴粗犷的巴渝遗风,有古风犹存的茶馆、有历史传承的码头文化;有佛、道、儒三教并存的九宫十八庙;有正气凛然的红岩志士抗战遗址;有独具特色的川剧清唱、火龙表演,有工艺独特、品种繁多的传统旅游产品!</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磁器口</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古镇昔有“三多”:庙宇多、名人足迹多、茶馆多。</span></h3><h3> 庙宇</h3><h3> 在磁器口,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九宫十八庙”之说,宝轮寺、云顶寺、复元寺、文昌宫……不一而足。在小巷穿行,只要发现残墙 断垣,向居民打听,准会得到这样的答复:“这里原来是个庙子。</h3><h3> 名人足迹</h3><h3> 最使这千年古镇增色不少的是,有不少的名人来过磁器口古镇,不少已成为老人们回忆的佳话。</h3><h3> 20世纪初四川总督刘湘到磁器口,开办了炼钢厂、机修厂,成为四川最早的炼钢基地。</h3><h3> 在抗日战争时期省立教育学院在磁器口办学时,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吴宓在这里任教,除传道授业、著书立说之外,偶尔也会到镇中心的茶馆去坐坐,一边品茶,一边与茶客摆摆“龙门阵”,了解民情与社会。</h3><h3> 著名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籍华人丁肇中,在抗战时期就曾就读磁器口正街宝善宫内的嘉陵小学。</h3><h3> 口凤凰山作为国民政府教育部美术委员会驻地,聚集了徐悲鸿、傅抱石、王临乙、张书族、丰子恺、宗白华等众多的全国知名的美术家及美学家。</h3><h3> 《红岩》小说中的“华子良”,更是家喻户晓,在磁器口留下了他革命活动的足迹。据老人们讲,华子良经常到镇上买菜,担盐巴,挑酱油,买完东西就走,老辈人都见过,而且与地下党接头的地点便在磁器口的一栋穿逗房子里,只是说不清是那一栋了,这更增添了古镇神秘色彩。</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茶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在古镇磁器口最有特色的一景是茶馆。昔日在这千年古镇,随处可见茶馆。当年的水手、袍哥大爷、闲杂人等都喜爱出入此间,茶馆成了龙蛇混杂之地。在陪都期间,这一个小镇茶馆达100多个。其特色是“书场茶馆”,又称艺人茶馆,是品茗欣赏民间艺术的地方。书场茶馆戏曲品种不少:有川剧坐唱(打围鼓)、四川清音、四川竹琴(扬琴)、荷叶清唱。更普遍的是说书茶馆。坐茶馆的人络绎不绝,座无虚席。</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直到如今,茶馆仍是磁器口一景,百来米长的老街便有13家茶馆,家家茶客满座,古风犹存。</span><br></h3> <h3> 我觉得美食也多!</h3><h3> 陈麻花:扬名于清朝末年,全手工制作,具有香酥脆爽,入口化渣,久放不绵等特点。感觉大多数的店铺都在卖麻花!</h3><h3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 糍粑:磁器口古镇糍粑以糯米为主料,人工现场打制,口感香甜,非常受食客们的欢迎。</h3><h3> 还有豆腐干,还有享誉四方的毛血旺、千张皮、椒盐花生被称为磁器口三绝!</h3> <h3> 古镇磁器口有12条街巷,街道两旁大多是明清风格的建筑,地面由石板铺成,沿街店铺林立。商贸集中在大码头和靠码头的金蓉正街,在重庆作为陪都时期,有商号、货栈和各种作坊达1670多家,摊贩760多户,每天都有300多艘货船进出码头。码头上从早到晚,水陆两路,商旅川流不息,装卸搬运,络绎不绝。行商坐商,批零量购,货畅其流。昔日磁器口码头的繁荣景象,至今还深深地留在“老重庆”的记忆里。当年留传这样一首民谣:“白日里千人拱手,入夜后万盏明灯。”</h3> <h3> 有些小巷也是沿着山势而建,有时蜿蜒曲折,有时笔直向上,充分体现了山城的特色!</h3> <h3> 许多小巷的尽头就是宽阔的嘉陵江,江水环绕着此岸的古镇,也倒映着彼岸的高楼大厦!一江之隔,一古一今,两个迥然不同的世界!</h3> <h3> 充满温馨、浪漫气息的咖啡店、音乐屋的名字,给古镇增添了些许现代气息,古朴典雅中不失当下的流行元素!</h3><h3> 在这些精致的小店里,听听音乐、喝喝咖啡、聊聊天、透过小窗仰望欣赏一下阳台上那些鲜艳亮丽的小花、往下垂的长长的绿色藤蔓,也是一种不错的选择!</h3> <h3> 红岩革命纪念馆,整幢建筑由下向上倾斜,外墙采用优质红色花岗石干挂而成,宛如一块倒卧的巨大的红色岩石,象征和隐喻着以周恩来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培育的红岩精神坚如磐石,永放光芒。“红岩石革命纪念馆”是1959年董必武亲自题写。内有《千秋红岩——中共中央南方局历史陈列》展览。</h3> <h3> 毛主席办公室——1945年8月至10月,毛主席应国民政府主席蒋介石之邀赴重庆谈判期间,在此办公和住宿!毛主席在此同周恩来、王若飞等人研究决定了谈判中的重大决策,指挥了上党战役,同社会各界人士广泛接触,亲切会见了三位来访的美国士兵,重书著名的《沁园春.雪》词赠柳亚子!</h3> <h3> 一张张珍贵的历史照片,一件件饱经风霜的历史文物,无不向世人诉说着那个战火纷飞的艰难岁月!看着看着,我仿佛闻到了战火的硝烟,仿佛听到了隆隆的枪炮声,仿佛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坚贞不屈、视死如归的革命者离我们远去!他们——造就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h3><h3> 此刻,我对重庆这座历史浓厚的山城又有了新的认识,对那段艰难的抗战岁月又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了解!</h3><h3> 心中思绪万千,只希望——红岩精神,永放光芒!</h3><h3> </h3> <h3> 红岩村出来,其实很想去白公馆和渣滓洞看看,可不知道要在网上提前预约,所以去不了!<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而</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苏老师以前在重庆当兵时的排长一直在打电话,执意要请大家吃午饭,在渝中区长江滨江路——洞子首创第一家,曾老幺鱼庄!</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曾</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老么鱼庄在重庆开店很长时间了,生意一直很火爆。大名鼎鼎的曾老幺鱼庄,上过不少美食节目,人气很旺!</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还入选了美团“重庆本地人才知道隐形小店”榜单。</span></h3><h3> 这家店很适合来重庆体验本地生活的旅游朋友,因为它是在防空洞里面用餐的,不像网红餐厅那样有时尚的装修,精致的餐具,更多的是市井气息。防空洞窄窄的,往里面可以走很远很远,所以整个店就像一条小巷子,进门左右两边是收银台和厨房,以及洗手间。再往里面走就见餐桌。</h3><h3> 刚进去时大家都惊呆了,屋顶像施工现场一样,我还担心会不会掉下石头!不过我觉得,<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吃饭的同时还能观看防空洞,感受重庆随处不在的历史气息,也是一种独特的体验!</span></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邮亭鲫鱼是曾老幺鱼庄的招牌菜,我见来这里吃饭的人都会点!</h3><h3> 每人都会有一个装了榨菜、油炸豌豆、葱花等调料的鱼型盘子,服务员还周到地帮你往里面盛汤,但我们感觉有点不习惯,还是自己盛!把鲫鱼夹到盘子里,小心地翻一下,全身蘸上料汁就会很入味,很好吃。</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还有蛋煎糍</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粑,外</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酥里糯,再撒上点</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红糖,又</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香又甜,味道美极了!</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虽然我们桌的虾由于王老师不能吃辣的而没做成香辣虾,但也很美味,小不点们很爱吃,转眼就一扫而光,还去跟男老师要,于是老排长还特意再给我们点了一盘!真的是太热情、太客气了!弄得我们大人在旁边都有点尴尬!</span></h3> <h3> 此处为<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中</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山四路尽头,</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抗战期间,民国政府征购这里,使其成为国民政府警察局,与曾家岩50号周公馆一墙之隔,楼上辟有专门监视周恩来行动的阁楼窗户,</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如今修缮后依然保留,不禁让人想象当年曾家岩一带的谍战风云。</span></h3><h3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span style="line-height: 1.8;"> 1949年后这里成为曾家岩派出所,到修缮之前,这里成了一座挤住着十几户居民的大杂院。</span></h3><h3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 现在,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这栋中西合璧式的三层小楼的一楼和二楼已变身为曾家岩书院。</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由于国民政府警察局旧址临崖而建,站在书院外廊,你就可以俯瞰嘉陵江和脚下疾弛而过的轻轨二号线以及在建的曾家岩大桥,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可以在这里免费阅览图书,感受这栋百年建筑的历史。</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span></h3> <h3> 这栋中西合壁的小楼的历史还可以追溯到清末,在清朝末年就是一家书院。“百年后,这里又回到了从前。” </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而如今大门上保留的“从善如流”石匾也与教育有关。</span></h3><h3> 后来,书院由附近天主教加尔默罗女修院改建为新式学堂,临江后立面双层14拱青砖柱廊,散发着浓郁的西式建筑气息,全宅西化,不过保留了中式门脸。因此,书院呈现出中西合壁的建筑风格!</h3><h3> 据史料记载,1918年,重庆的加尔默罗女修会置曾家岩龙家湾约15亩地修建修女院房屋40余间与教堂。1920年,重庆加尔默罗女修会成立于曾家岩。今天周公馆后面,曾家岩渝建村126号,还能看见几根残缺的罗马立柱。</h3> <h3> 周公馆——曾家岩50号,是当时南方局在重庆市城内租用的办公处。它是一幢3层楼房,右侧是国民党特务头子戴笠的公馆;左侧有国民党警察局的派出所,这幢楼挺立在中间,这特殊的位置,<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不难让人们想象当年曾家岩一带的谍战风云。</span></h3><h3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 楼的二层有两个房间分别作为周恩来、董必武同志的办公室兼宿舍,底层和三层为南方局其他同志用。1945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重庆与国民党谈判期间,曾在底楼会议室接见过中外人士。周恩来同志会见各界人士和中外记者也常在这里。</h3> <h3> </h3> <h3> 周恩来、邓颖超办公室兼卧室!</h3><h3> 重庆大轰炸时此屋被炸毁,周邓搬往二楼最东侧的一间屋,待房屋修复好后,二人再次搬回!</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公馆出来,要去坐船!师傅拉着我们奔向朝天门码头!</span><br></h3><h3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 沿着长江左岸去朝天门码头,忍不住拍了长江对岸的风光——宽阔的江面上一艘艘轮船急速驶过,<span style="line-height: 1.8;">鳞</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耸立在岸边!</span></h3><h3>长江的流经使重庆这座山城更有魅力!</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朝天门,位于重庆城东北,长江、嘉陵江交汇处,是重庆以前的十七座古城门之一,建于公元前314年,明初戴鼎重建,为重庆主要交通枢纽之一。1949年后,朝天门仅余城基墙垣,朝天门码头一再扩建,沿两江纵深排开。南宋时期宋朝定都临安,即今天的杭州,那时有圣旨传来是经长江到达朝天门,所以才有了朝天门这个名字。</span><br></h3><h3> 朝天门左侧嘉陵江纳细流汇小川,纵流1119千米,于此注入长江。朝天门是两江枢纽,也是重庆最大的水码头。</h3> <h3> 朝天门至大竹林轮渡航线,沿途涵盖朝天门广场、重庆大剧院、洪崖洞、鎏嘉码头、磁器口等多个嘉陵江畔地标和“网红”景点,穿越双碑大桥、嘉华大桥、黄花园大桥、千厮门大桥等8座各具特色的跨江大桥,更是目前重庆唯一一条能在船上看轻轨穿楼的轮渡航线。</h3> <h3> 沿嘉陵江逆流而上,饱览嘉陵江两岸山水风光,重温那段历史的记忆,感受山城重庆的情怀!</h3> <h3> 各式各样的大桥横跨在嘉陵江上,它们不仅是连接两岸的交通枢纽,也是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线!嘉陵江有了这些桥的衬托,显得更妩媚,更迷人!</h3> <h3> 网红景点——轻轨穿楼!</h3><h3> 这正是重庆的轻轨2号线李子坝站!</h3><h3> 重庆,有两江的环抱,有崎岖的地势,有双桥的相邻,更有回旋扭转的路途。于是就有人感叹,重庆这座山城,有着神一般的地势,当然神一般的地势,造就的是神一般的通行。在重庆,轻轨就是这么任性!</h3> <h3> 两岸不仅有现代的高楼大厦,也有古老的特色民居!</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嘉</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陵江两岸是连绵起伏的山峦,山峦上全是密密麻麻的高楼大厦。山坡上居然能造这么高的房子,是多么不容易啊!</span></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整座城市临水而筑,依山而建,城在山中,山在水中,故有“山水城市”之美誉。</span></h3><h3> </h3> <h3> 3点开船!接近5点到大竹林,1个多小时的航程,才每人20元的船票,真心感觉大划算!下了船,师傅已在此等候我们!</h3> <h3> 坐船归来,参观雄伟的重庆市人民大礼堂!</h3><h3>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于重庆市渝中区人民路学田湾,于1951年6月破土兴建,1954年4月竣工,是一座仿古民族建筑群,是重庆十大文化符号,是中国传统宫殿建筑风格与西方建筑的大跨度结构巧妙结合的杰作,也是重庆的标志建筑物之一。</h3><h3> 重庆市人民大礼堂由大礼堂和东、南、北楼四大部分组成。占地总面积为6.6万平方米,其中礼堂占地1.85万平方米。礼堂建筑高65米,大厅净空高55米,内径46.33米,圆形大厅四周环绕四层挑楼,可容纳3400余人。</h3><h3> 1987年,英国皇家建筑学会和伦敦大学编写的《世界建筑史》中,首次收录了新中国建国后的43项工程,其中重庆市人民大礼堂位列第二位。2013年5月,被国务院列入“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6年9月,重庆市人民大礼堂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h3> <h3> 礼堂对面是三峡博物馆!博物馆左侧就是市人民政府!</h3> <h3> 参观完礼堂,已是晚饭时分!秦教授那边昨天就说好请大家吃晚饭,而苏老师这边,又有几个战友也说来到重庆必须聚聚!两边都一直不停地在打电话,于是,吃晚饭也只好兵分两路——我家跟着苏老师,杨老师家跟着秦老师!</h3><h3> 不吃火锅等于白来重庆,重庆火锅麻辣鲜香的味道吃过一次就忘不掉。那么,重庆最正宗的老火锅是哪家?当然是沈家洪城老火锅了,他们可是有着“最牛火锅”的称号。</h3><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沈家洪城老火锅,地道的重庆味,历经多年的发展,品牌实力已经形成,成为人们喜爱的火锅品牌。它创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是正宗临江门洞子老火锅,2013年被主流媒体及广大市民以293738的高票推举为全市“最牛”火锅。</span></h3><h3> 沈家洪城老火锅起源于清末民初,在他们那个年代很有名气。众人围在大铁锅前,涮着刚出宰牛场的新鲜毛肚,打着牙祭的人连呼安逸,霸道,还未吃到的人则是紧盯锅中,心急如焚。路上也常有人被扑鼻的香味,诱得驻足不前,也有无数慕名前来的人。</h3><h3> “最牛火锅”称号的荣获非一朝一夕,它是沈家洪城几代人的苦心历练,更是沈洪城的人生追求。</h3> <h3> 吃完晚饭,最应该做的一件事就是赏重庆夜景!</h3><h3> 据说,看重庆夜景, 非南山一棵树莫属, 那里能够俯瞰重庆全景, 伟岸的渝中半岛能尽收眼底!</h3><h3> 但我觉得重庆能够看夜景的好地方远不止这一处!似乎每个地方,每个角落都充满着迷人的夜色美!</h3><h3> 在解放碑广场可以看四周高楼的流光异彩,座座高楼大厦如五彩的水晶,条条道路似彩飞舞。远远望去高楼上的霓虹灯像花儿一样,在黑漆漆的夜晚盛开了;刹时整个重庆都亮了起来,一闪一闪的漂亮极了,像点点繁星。彩灯长似线,弯似蛇。有时明,有时暗,不停的变换着颜色,真是令人眼花缭乱!</h3> <h3> <span style="line-height: 1.8;"></span></h3> <h3> 江边赏重庆的夜景也是不错的选择!</h3><h3> 重庆三面临江,一面依山,城随山由低而高,道路盘旋起落、建筑群层叠呼应,城市风貌独具一格,所以夜重庆灯火辉煌、山灯与江水交相辉映,绮丽无比。<span style="line-height: 1.8;">波光粼粼的两江水,在灯光的映照下犹如川流不息的银河!</span></h3><h3>江中的点点灯光,犹如闪烁的星星掉在水里,亦真亦幻。<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常</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30.6000003814697px;">听人夸耀重庆的夜色是“小香港”,果然名不虚传!</span></h3> <h3> </h3><h3></h3> <h3> 清人王尔鉴有诗云:“高下渝州屋,参差傍石城。谁将万家炬,倒射一江明。浪卷光难掩,云流影自清。领看无尽意,天水共晶莹。”</h3><h3> 古人把重庆之夜描绘得是那么通体透明,也许,重庆之夜早在清代就相当有名气了, 山水之城, 大气磅礴,秀丽柔媚, 有山之傲骨,有水之灵性, 加之星星点点的万家灯火, 这就是重庆之夜的灵韵!</h3> <h3> </h3><h3></h3> <h3> 站在江边,放眼望去,整个重庆成了一片高低井然、错落有致、曲直相映、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车辆舟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且依稀飞起喇叭、汽笛、欢笑、笙歌之声,给夜山城平添无限动感与生机。满天繁星似人间灯火,遍地华灯若天河群星,上下浑然一体,五彩交相辉映,俯仰顾盼,情境各异,如梦如幻,如诗如歌,堪足撩人耳目,动人心旌,令人如醉如痴,流连忘返!</h3> <h3> 本来大家买了20号早上9点回成都的高铁,但秦教授执意要挽留大家参观一下重大,并且说一定要请大家在学校吃个午饭,让小孩们体验一下学校生活!盛情难却,于是只好退票,买成下午的!<br></h3><h3> 重大离我们住的地方也不远,我们背着行李也完全可以步行过去,但秦教授还特意开着车来帮我们拉东西!<br></h3><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div><div><h3></h3><h3><br></h3><br><div><h3><br></h3><div><h3><br></h3><div><h3><br></h3></div></div></div></div></div>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进了校门,他就带着我们去餐厅,也有学生已经在吃饭(重大开学比较早)。大家想像中的体验学校生活应该是像学生一样排队打饭,但秦教授一直带我们走到了最里面的餐丁,有好多的包间,装修也挺不错,风格中西合壁!没想到大学里也有那么好的餐厅(看来这餐厅平时应该是专门用来接待的吧!),12个人坐,大圆桌还显得非常非常宽敞!由于提前订好,我们到了就上菜,全是重庆特色菜!最难忘的是那油炸汤圆和凉拌豆腐干!</span></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吃完早饭,秦教授给我们叫了一张学校里的观光车参观校园,而他则在我们旁边当起了导游,一路上如数珍珠般向我们介绍着学校的每一栋楼,每一个有特色的角落,每一个有历史意义的地方!</span><br></h3><h3> 参观完重大,要坐地铁去高铁站!其实地铁站就在校门口,但秦教授一直送我们到坐地铁的地方,而且还目送我们坐上地铁!列车开动的那一刻,他还在久久望着我们远去的方向!</h3> <h3><span style="line-height: 1.8;"> 感谢秦教授,感谢苏老师的排长及战友!感谢他们的盛情款待和辛苦付出!</span><br></h3><h3>是他们让我们的重庆之旅变得如此愉悦、如此惬意,是他们让大家在重庆这座陌生的山城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温暖!衷心祝愿他们在重庆越来越好!</h3> <h3> 回到成都已到晚饭时间,<span style="line-height: 1.8;">吃</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过晚饭,去逛逛宽窄巷子和春熙路!</span></h3><h3> 宽窄巷子是中国成都市的一个历史文化区,由三条东西方向的老街(自北向南依次是宽巷子、窄巷子和井巷子)以及街道之间的居民宅院组成。宽窄巷子于20世纪80年代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2008年6月,为期三年的宽窄巷子改造工程全面竣工。修葺一新的宽窄巷子由45个清末民初风格的四合院落、兼具艺术与文化底蕴的花园洋楼、新建的宅院式精品酒店等各具特色的建筑群落组成。2011年,宽窄巷子被评为成都新十景之一。</h3><h3><br></h3> <h3> 康熙五十七年(1718年),准噶尔部窜扰西藏。清朝廷派三千官兵平息<span style="line-height: 1.8;">叛乱后,选留千余兵丁永留成都并修筑满城——即少城。清制规定森严,满蒙官兵一律不得擅离少城染指商务买卖。靠每年少城公园(今天的人民公园)春秋两季的比武大会,论成绩优异领取皇粮过日子。风雨飘零,如今的少城只剩下宽窄两条巷子!</span></h3><h3> 宽窄巷子是老成都“千年少城”城市格局和百年原真建筑格局的最后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h3> <h3> 最让我难忘的是宽窄巷子里那些形态多姿、重叠多变的门楼券拱!每一块砖,每一片瓦,每一道门,都散发着浓厚的历史气息!</h3> <h3> 历史的车轮匆匆的在时光的车道上风驰而过, 三百多年的宽窄巷子却在历史中保存下来。从最先的八旗清<span style="line-height: 1.8;">军,到后来的满族后裔,再到融居于此的成都人,到如今成都政府对它的修复与打造。民间有“宽巷子不宽,窄巷子不窄”的说法。两条250米长,不足8米宽的巷子,正因为有了历史,装载着的故事,宽窄的感觉更在于人们的心中。</span></h3><h3> 宽宽的窄巷子,窄窄的宽巷子,经历着历史的风雨,细细密密的述说着成都的旧事和如今。</h3> <h3> 逛逛春熙路,买买土特产,结束此次愉快又有意义的成都重庆之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