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br> 数年前整理了中国民俗节日系列文章,发在QQ空间(文后有QQ链接),今有《美篇》平台,时值清明将至,故将QQ空间旧文《清明ABC》晒晒,还请亲们斧正。(星期八 20190403)<div><a href="http://740824491qq.com"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清明ABC之A</a><br></div> <h1><b>清明ABC之A</b></h1><div><b><br></b></div><h3>清明将至,清明时节可算是一年中最好、最令人舒爽的时段!清明节也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本人整理了有关清明节的一些资料,分两部分介绍给大家,这是之一。不对之处还请指正,希望有兴趣的朋友喜欢。<br><br>【主要内容:一、清明节气;二、清明节日:1.寒食溯源、2. 祭祖扫墓;三、清明习俗; 四、清明诗词】</h3><h3><br></h3><h3>一、清明节气</h3><br><h3>古人为了便于安排农事活动,根据日月运行位置和天气及动植物生长等自然现象之间的变化,把一年分为二十四节气,以这种岁时历法来播种、收成,清明便是二十四节气之一。</h3><br><h3>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吕氏春秋》“十二月纪”中,就有了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等八个节气名称。这八个节气标示出季节的转换,清楚地划分出一年的四季。到西汉时,《淮南子》一书,就有了和现代完全一样的二十四节气的名称。</h3><br><h3>现代天文学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把一年划分为24个彼此相等的段落,也就是把黄道分成24个等份,每等份都有专有名称,即二十四节气。实际上二十四节气就是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在公转轨道上的二十四个不同位置。黄道全圈360°,以春分为起点,向东计算其度数,每等份各占黄道经15°。</h3><br><h3>清明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五个节气(每年的节气从立春开始,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清明时太阳黄道经为15°,时在春分后十五天,公历每年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斗指乙是北斗七星中的魁、衡、杓三颗星随着天体的运行,斗纲指向乙的方向。)</h3><br><h3>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及现在劳动人民都根据二十四节气安排农事活动。清明一到,气候温暖,雨量增多,空气清新明洁,草木始发新枝芽,万物开始复苏生长,正是农村春耕播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h3><br><h3>我国古代还将清明分为三候:“一候桐始花;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可以见到彩虹了。</h3><br><h3>清明时节可算是一年中最好、最令人舒爽的时段!</h3><br><h3>二、清明节日</h3><br><h3>在二十四个节气中,既是节气又是节日的只有清明。清明作为节日,与纯粹的节气又有所不同。节气是我国物候变化、时令顺序的标志,而节日则包含着一定的风俗活动和某种纪念意义。</h3><br><h3>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传统最重要的祭祀节日,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但清明在古代不如前一日的寒食节重要。</h3><br><h3>1.寒食溯源:寒食节正确的日子是在冬至后一百零五天,约在清明前后。寒食节源于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儿子重耳,为了躲避后母的迫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亦作介之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可是,差人去了几趟,介子推不来。晋文公只好亲自去请。可是,当晋文公来到介子推家时,介子推已经背着老母躲进了绵山(今山西介休县东南)。晋文公便让他的御林军上绵山搜索,没有找到。于是,有人出主意说,不如放火烧山,三面点火,留下一方,大火起时介子推会自己走出来的。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准备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h3><br><h3>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柳下作鬼终不见,强似伴君作谏臣。</h3><br><h3>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h3><br><h3>晋文公将血书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这就是寒食节的来历。</h3><br><h3>晋文公走时,还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来源于此。</h3><br><br><h3>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到介山祭奠介子推。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下一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以后,晋文公常把血书袖在身边,作为鞭策自己执政的座右铭。他勤政清明,励精图治,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晋国终成春秋五霸之一。此后,晋国的百姓得以安居乐业,对有功不居、不图富贵的介子推非常怀念。寒食节就成了晋国百姓的隆重节日,逐渐流行于其他诸侯国。每逢寒食,人们即不生火做饭,只吃冷食。在北方,老百姓只吃事先做好的冷食如枣饼、麦糕等;在南方,则多为青团和糯米糖藕。</h3><h3>后来,由于寒食节在清明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民间渐渐将两者的习俗融合。到了隋唐年间,清明和寒食节便融合为一个节日了,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由于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较浓,祭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祭祖的习俗了。从此,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延续至今。寒食成为清明的别称,而清明不动烟火也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h3><br><h3>2.祭祖扫墓:清明节,又称扫墓节、鬼节、冥节,与七月十五中元节及十月十五下元节合称三冥节(正月十五为上元节),都与祭祀鬼神有关。</h3><br><h3>由于中国人祖先崇拜和亲族意识较浓,在墓前祭祖扫墓,这个习俗在中国起源甚早。早在西周时对墓葬就十分重视。东周战国时代《孟子·齐人篇》也曾提及一个为人所耻笑的齐国人,常到东郭坟墓前乞食祭墓的祭品,可见战国时代扫墓之风气十分盛行。据载,古代“墓而不坟”,就是说只打墓坑,不筑坟丘,所以祭扫就不见于载籍。后来墓而且坟,祭扫之俗便有了依托。秦汉时代,墓祭已成为不可或缺的礼俗活动。《汉书·严延年传》载,严氏即使离京千里也要在清明“还归东海扫墓地”。 扫墓在秦以前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则是秦以后的事,到唐朝才开始盛行。《清通礼》云:“岁,寒食及霜降节,拜扫圹茔,届期素服诣墓,具酒馔及芟剪草木之器,周胝封树,剪除荆草,故称扫墓。”到了唐玄宗时,下诏定寒食扫墓为当时“五礼”之一,因此每逢清明节“田野道路,士女遍满,皂隶佣丐,皆得父母丘墓。”(柳宗元《与许京兆书》)。唐时把上古没有纳入规范的墓祭归入五礼:“士庶之家,宜许上墓,编入五礼,永为常式。”得到官方肯定后,墓祭之风大盛,清明扫墓遂成为社会重要风俗。</h3><br><h3>扫墓俗称上坟,是纪念祖先、慎终追远、敦亲睦族及行孝的具体表现,谓之对祖先的“思时之敬”。基于上述意义,清明节因此成为华人的重要节日。扫墓活动通常是在清明节的前10天或后10天。有些籍贯人士的扫墓活动长达一个月。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大多都是在清明节扫墓。按照旧的习俗,清明祭扫仪式应亲自到茔地去举行。扫墓时,人们要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上新土,或象征性地在坟头上添添土,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让他人看了,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祭罢,有的围坐聚餐饮酒;有的则放起风筝,甚至互相比赛,进行娱乐活动。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此既是扫墓又是郊游,兴尽方归。唐代诗人杜牧的《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写出了清明节的特殊气氛。明《帝京景物略》对此习俗也有详细记载:“三月清明日,男女扫墓,担提尊榼,轿马后挂楮锭,粲粲然满道也。拜者、酹者、哭者、为墓除草添土者,焚楮锭次,以纸钱置坟头。望中无纸钱,则孤坟矣。哭罢,不归也,趋芳树,择园圃,列坐尽醉。”</h3><br><h3>(待续)</h3><br><h3> 星期八</h3><br><h3> 二0一0年三月二十二日</h3><br><br> <a href="http://h5.qzone.qq.com/feed/visitor/740824491_2_1269407341__1269407341/feedvisitor?hostUin=740824491" target="_bla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浏览48次</a> 【特别申明:以上内容来自有关资料和网络,本人予以整理归纳编辑,使其更加完整。若全文引用,请特别注明,谢谢!】<!----><!----><!----> <a href="https://user.qzone.qq.com/740824491/blog/1269407341" target="_blank" class="link"><i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 </i> 网页链接</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