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记五(2)五(7)课堂实录

馬雲飛

<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 style="text-align: left;"></h3><h3><h3>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需要教。”从“需要教”到“不需要教”,这里有一个逐步放手的过程。他用孩子学走路作比喻,说明这样一个过程,开始“或则扶其肩,或则携其腕”,“既而去扶携,忧恐足未健”,再则“翼护之,不离其身畔”,“继之更有进,步步能稳践”。试想当学生健步如飞的时候,我们教师是么欣慰啊!</h3></h3> <h3>  突发奇想让孩子们当小老师来替我“上课”。刚好语文课本里的第13课是自读课文,课前就和孩子们交待好,认真预习课文,明天请小老师来给大家上课!孩子们听后,一个个欢呼雀跃似乎都很期待明天的上课。</h3> <h3>  第二节课是五(2)班,刚走进教室,就看到孩子们脸上洋溢着灿烂的微笑,有埋着头奋笔疾书的;有和同学窃窃私语的;也有的已经迫不及待的举起了手………最后,我决定用抽签的方式选出了第一位上来讲课的同学——万宇杰。但很可惜,他只给我们写了课题就下去了,可能是紧张吧,希望下次能有更好的表现!</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万宇杰</font></h3> <h3>  接下来就到其他同学上台表现了,第二个同学是范明珠,她从整体入手,将课文的结构清晰的展现给大家;第三是朱丽雯同学,她则是侧重于字词,解决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以及多音字;最后是蒋雨同学,她注重的是课后的延伸,让同学们找出与读书有关的四字词语和名言。</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范明珠</font></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朱丽雯 </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蒋雨</font></h3> <h3>  第三节课是五(7)班,我让2班的蒋雨和刘枫同学去旁听。第一个上台讲的是徐悠然,她没有按部就班的“上课”,而是和同学们分享了她读了13课后自己的理解;第二个是俞天赐同学,他的思路比较清晰,声音洪亮,但还是和徐悠然同学一样,分享自己的理解去了;接着上台的是赵天骄同学,他从题目入手,让大家理解精读和略读,美中不足的是他没有让同学们做任何的批注,黑板上也没有板书。最后,我让蒋雨同学重新在7班上了一遍,她做的就比较全面,涵盖了字、词、句以及课后的延伸,做得非常不错!</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徐悠然</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俞天赐</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ff8a00">赵天骄</font></h3> <h3>  总结今天早上的得失:</h3><h3>优点:孩子们能够大胆表现自己,能够带动学生自主学习,同时增进了师生间的感情。</h3><h3>不足:部分同学参与度不高,对课文的深入挖掘不够,课堂上提问方式单一。</h3><h3> </h3><h3><br></h3> <h3>  通过此次活动的开展,作为老师的自己也有了更多的思考:新课程倡导教师角色的转变,要成为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成为平等中的首席;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要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但为什么课堂上经常出现“一言谈”?为什么都做不到大胆放手呢?根据自己来说,也许是责任心作祟,我们知道教师职业的职责——传道、受业、解惑,殊不知在不经意间我们夸大了教师的作用。有位心理学家叫维果斯基,有一套“最近发展区”理论,就是我们说的要让学生跳起来摘果子。不要全部都包办替代,这样学生累、老师更累!</h3><h3> 我觉得语文课不是一成不变的,不是死板的,但语文课也不是无序的乱“放”,只有合理的处理好“收”与“放”的关系,才能让学生在学习中体会到乐趣,才能把我们的语文课上的生动活泼。</h3>

同学

课文

蒋雨

语文课

课后

学习

学生

上课

孩子

悠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