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伊斯法罕的第二天,所涉景点都是萨法维王朝的遗存。</h3> <h3><b>一. 四十四柱宫</b></h3><h3>建于阿巴斯一世时期,建成于1647年,阿巴斯二世辖内,是其接见和宴请外国使节的地方,这是萨法维王朝的重要宫殿之一。</h3> <h3>宫殿前厅由20根高十四多米的悬铃木(另一说柏木)为柱,因前面水池有倒影,故称四十柱宫。</h3> <h3>宫殿位于一个面积约6.7万平方米的大花园内,建筑面积 1113平方米。</h3><h3>这是一个纯波斯式宫殿及花园。<br></h3> <h3>宫殿门厅的悬铃木柱子高为14.6米,顶部中央装饰有镜面马赛克。</h3> <h3>内厅入口有玻璃相嵌的镜廊园龛,极其精致。</h3> <h3>宫殿内厅壁饰精巧。</h3><h3>天顶与四壁挂釉描金,色彩雅致。</h3> <h3>进入内厅,不由地屏息静气,深深地沉浸于其高贵典雅气场之中。</h3> <h3>内厅最有特色的是四壁精美的壁画。</h3><h3>大多数壁画都采用工笔细画技法,线条清晰柔美。</h3><h3>壁画以历史事件、社会生活和文学情节为主题。</h3> <h3>有的展现波斯人同乌兹别克人、莫卧儿人、土耳其人交战的历史场景,有的反映国王接见外国使臣的隆重场面,有的描绘男伴女舞的社会图景,还有的是动物和植物的装饰图案。</h3> <h3>有大作。</h3> <h3>也有小品。</h3> <h3>《塔赫马斯普沙赫一世汗接见印度国王胡马雍》壁画的主要情节就是基于发生在1530年的历史事实。</h3> <h3>四十四柱宫的侧面。</h3> <h3>精致的窗扉。</h3> <h3>侧廊壁面也有精美的壁画。</h3> <h3>独特的台阁。</h3> <h3>虽然整个花园内就四十四柱宫这个主建筑,其余就是周边一些设施性辅助建筑,但仍不失为一个有价值的景点。</h3><h3>这是一座杰出的精品。</h3> <h3><b>二. 凡客天主教堂</b></h3><h3>位于伊斯法罕市中心西南方。</h3> <h3>虽然建筑外形有伊斯兰风格,实际上是基督教堂。</h3> <h3>始建于1606年,萨法维王朝,是当时阿巴斯大帝为建伊斯法罕王都迁徙了大量亚美尼亚人 ,他们带来了基督教,并建了教堂。</h3> <h3>教堂的内部非常漂亮,四周到处是各种耶稣像、圣母像以及基督教题材的壁画,非常震撼。教堂的屋顶是一个伊斯兰风格的穹顶,墙壁上有瓷砖镶嵌,很完美地混合了伊斯兰和天主教两种风格。</h3> <h3>善者上天堂,恶者下地狱,很多宗教教义都有这样通俗的共识。</h3> <h3>教堂内有博物馆,除宗教展品,还展览了大量伊斯法罕各历史时期的文物,其中一根刻有圣经文字的头发是其重要馆藏。</h3> <h3>博物馆门口矗立着两位公元5世纪的人物半身雕像。</h3> <h3>排队观看头发上的圣经。</h3> <h3>精致的瓷板画。</h3> <h3>古老的圣经。</h3> <h3>当年亚美尼亚人曾遭遇过的大屠杀,在博物馆入口显眼的位置摆放着记录1915年大屠杀的资料,有电视节目,有老旧照片,还有很多国家的国旗。</h3><h3>在亚美尼亚民族遭受屠杀的年代,他们也是浪迹天涯,流浪各国,其中他们的邻国伊朗就更是理所当然的避难之地。</h3> <h3>教堂的院落中一座大屠杀纪念碑。</h3> <h3>纪念碑前一个圆形的记录盘,上面雕刻着时间年轮,记载亚美尼亚人曾遭受屠杀的年代。最引人注目的是1915年,几乎占了整个圆盘的40%的面积,应该是那一年的大屠杀死去的亚美尼亚同胞最多。</h3> <h3>在一个共同的世界,人类应该和谐共存。</h3><h3>凡客教堂是萨法维王朝两种宗教文化共生共荣的最好例证。</h3><h3>可见文化的包容和融合是社会繁荣和谐的基础。</h3> <h3><b>三. 聚礼清真寺</b></h3><h3>聚礼清真寺也叫星期五清真寺,聚礼清真寺各个城市都有,但伊斯法罕这个清真寺是伊朗最古老、最大的清真寺。</h3> <h3>清真寺始建于11世纪,完成于18世纪,共800年,真有耐心。</h3><h3>在清真寺入口处有一个展室,有8块这样的展示牌,呈示各个世纪清真寺的格局变化。</h3> <h3>跨越800年体现了这些年来伊斯兰教建筑风格的演变,所以清真寺同时具备塞尔柱克、蒙古、萨法维时代特点,是最富内涵的清真寺复合体。</h3> <h3>正门口,每个清真寺的正门口都有这样的铁链,肯定不是装饰,但不知其意义。</h3> <h3>正门伊万内半穹顶构成的蜂巢结构,所谓风格,就是这些立面结构与装饰的差异和区别。</h3> <h3>不似伊玛目清真寺的华丽,聚礼清真寺显得古朴,更能感到时间的气息。</h3> <h3>下两图是其主殿内部,朴实无华,其正殿穹顶,砖砌,可见当时工匠的技术水平。</h3> <h3>这里吸引人注意的,不再是色彩耀目的马赛克装饰,而是朴实的土砖装饰和巨大恢弘的空间。</h3> <h3>正殿正中的神龛。特地留下一半壁面没修复,使人感到时间的刻痕。</h3> <h3>侧室连廊,不事粉饰化妆,仍能感觉其美的风韵。</h3> <h3>细看柱梁,会发觉年代导致的不同细部风格。</h3> <h3>即使是连廊内部不同位置的藻顶,也是如此。</h3> <h3>柱头灯座,亦感神韵。</h3> <h3>一种低调大气的美。</h3> <h3>聚礼清真寺呈方形的院子,很大,东南西北中间四座殿堂。</h3> <h3>西面是正殿,因为礼拜是向西的。</h3> <h3>正殿两座宣礼塔,高48米,是伊朗最高的宣礼塔之一。</h3> <h3>北面侧殿。</h3> <h3>北面的伊万门具有蒙古特色的马赛克花纹以及棱角分明的装饰线条。</h3> <h3>东面副殿。</h3> <h3>东面建筑的伊万门有着萨法维风格的装饰,上面可以看到完美符合几何造型的马赛克图案。</h3> <h3>南面的伊万门则是典型的塞尔柱克风格。</h3> <h3><b>四. 伊斯法罕</b></h3><h3>行程所到之处,处处感觉到萨法维帝国时期的痕迹,的确,当时该城处于全盛时期,各行商贾云集,八方宾客汇聚,市内多数建筑物和清真寺都是那时建造的。</h3><h3>伊朗有谚语说“伊斯法罕半天下”,反映了该市当时的繁荣景象和深远影响,留下了深深的遗韵。</h3><h3><br></h3> <h3>作为城市的现代状态,虽没有看到或转到高楼林立的区域,所到之处多为低层楼房,但无论大街小巷,都整洁、干净、美丽,许多建筑都有强烈的设计感,使人感到伊朗人的文化底蕴。</h3> <h3>晚上,扎因德鲁河畔的商业街,可以感到当地人的生活状态。</h3> <h3>伊斯法罕,的确是历史文化名城,值得一游。</h3> <h3>(完)</h3><h3>上集:《波斯行旅:阿彼雅尼,古村活化石》</h3><h3>下集:《波斯行旅:亚兹德:黄土地风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