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系列4-那些被遗忘的民国大师与大佬们

知行(图文原创)

<h5>(周一、周三上新篇。点击上面蓝色字体“象牙筷子的客厅”,我的全部文章都在这里)</h5> <h3><p><br></p><p><br><i>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i></p><p><br></p><p>建筑和历史,总是要和现实联系着才会有生命力。五大道地区游客不多,当代天津人在民国时期的建筑里正常地生活工作着,所以在五大道慢慢地逛过去,能够轻易地触摸着历史、品味着现代。</p><p><br></p><p>五大道的民国建筑仍然发挥着居所功能被目前的天津人正常地使用着——有的是政府或金融机构的办公场所,有的是医院,有的是学校幼儿园,有的是宾馆,有的干脆成了老电影“乌鸦与麻雀”里表现的百姓群居杂处的鸽子房,。。。。。。百年建筑里每天上演着鲜活的现代故事,这也是我喜欢五大道的原因之一。<br></p></h3> <h5 align="center">睦南道公园里抬头,周边全是名人故居</h5> <h5 align="center">五大道名人故居环伺的街头公园里偶遇相亲角</h5> <h5 align="center">200年的建筑,现代轿车进进出出,很像现在欧洲的街道</h5> <h3>五大道的建筑,随便就是建筑学专业、美术专业学生的写生对象。</h3> <h5 align="center">五大道街景(1)&nbsp; </h5> <h5 align="center">五大道街景(2)&nbsp; </h5> <h5 align="center">五大道街景(3)&nbsp; </h5> <h5 align="center">五大道街景(4)&nbsp; </h5> <h5 align="center">五大道街景(5)&nbsp; </h5> <h5 align="center">五大道街景(6)&nbsp; </h5> <h5 align="center">某故居现在是工人医院</h5> <h5 align="center">“会芳楼”,当年的主人是否喜欢红楼梦的“沁芳桥”?</h5> <h5 align="center">这座老建筑做了现代茶室</h5> <h3>天津市对历史建筑的保护我觉得已经是非常非常棒的了。当然,也有一些历史风貌建筑,大门洞开,随意进去,已经是这个模样了——</h3> <h5 align="center">大理道105某号</h5> <h5 align="center">大理道上某号<br></h5> <h3><p>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无论是政治还是文化。</p><p><br></p><p>现代天津仍然享受着民国时期奠定的经济、文化以及建筑基础,而现代建筑也在五大道毗邻海河的一侧拔地而起。<br></p></h3> <h5 align="center">&nbsp;五大道街景(7)</h5> <h5 align="center">&nbsp;五大道街景(8)</h5> <h5 align="center">&nbsp;五大道街景(9)</h5> <h5 align="center">&nbsp;五大道街景(10)</h5> <h3><h3>民国时的天津被辟为通商口岸,是中国北方商贸开放的前沿和近代中国“洋务”运动的基地,民国时期天津的民族资本赫赫有名。接续上篇的庆王府、孙殿英故居等王府军阀府,这篇我们来看一看影响着民国经济与文化的名人们的故居,回忆一下那些被遗忘的民国时期赫赫有名的文化大师与商界大佬们。</h3><h3><br></h3><h3><b>1.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孙氏旧宅(和平宾馆)</b></h3><h3><br></h3><h3>天津有个非常有名的和平宾馆,解放后很多著名的人物包括毛泽东主席来津都下榻于此。其实,它是一个平民旧宅——孙家旧居。</h3><h3><br></h3></h3> <h5 align="center">和平宾馆大门</h5> <h5 align="center">主楼前的中庭花园喷泉</h5> <h3>孙家故宅占地一万四千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两万余平米。由睦南楼、润园别墅和新建的ABC三幢楼组成,是天津风貌建筑中唯一一所西班牙花园式庭院别墅,历史悠久,有着很深的文化底蕴。解放后被没收为国有资产改名和平宾馆,是隶属于天津市机关事务管理局的涉外宾馆,有非常多的名人来天津时下榻于此。目前作为宾馆还在营业中,所以我进去溜达了一圈,特别仔细地参观了它的开放部分。</h3> <h5 align="center">绿树掩映下的润园小楼在主楼西侧</h5> <h5 align="center">主楼内部,挑高很高,气派堂皇</h5> <h3><h3>民国初期,孙家故宅的主人孙多鑫与其胞弟孙多森从安徽出发,在大江南北先后开创和参与投资了几十个企业,涉及面粉、水泥、纺织、金融多种门类,其中最著名的是上海阜丰面粉厂和中孚银行,参与投资和经营的著名企业有启新洋灰公司、滦州矿务公司、北京自来水公司等。——几百年来以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商纵横中华大地,我最近几次流连于古徽州的古村落中,游记马上成篇。</h3><h3><br></h3><h3>孙氏家族迅速成为皖系实业集团。袁世凯时期孙多森进入北洋实业界,于1916年11月创办了中孚银行,总管理处初设在北京,总行设在上海,另在天津等处开设分行。后来发现总行和总管理处分在两地极不方便,于是把两者归到天津北马路(即新中国成立后天津中国银行的行址),中孚银行成为孙家的家族银行,昔日的“面粉大王”逐渐成为“银行大王”。</h3><h3><br></h3><h3>孙家各房子孙随后也陆续来到天津,他们在小营门、大理道等地买房安家,现在这个和平宾馆就是当年的孙家主宅。<br></h3></h3> <h5 align="center">解放后下榻过和平宾馆的名人录,毛泽东住润园</h5> <h5 align="center">睦南楼前依旧车水马龙</h5> <h3><br><b>3.&nbsp;天津享誉全国的近代教育——张伯苓故居</b></h3><p><br></p><p>在天津的名人中,我第一要瞻仰的是周恩来,第二位就是张伯苓。</p><p><br></p><p>也许很多人并不熟悉张伯苓的名字,但南开大学是任何中国人都不可能不知道的,而正是张伯苓,创办了包括南开大学在内的南开教育体系。</p><p><br></p><p>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在五大道地区孙氏旧居不远处、大理道78号就是张伯苓故居。唯有张伯苓,我早早锁上共享单车,一步步拜谒而去。<br></p> <h5 align="center">《南渡北归》截图,西南联大校长——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h5> <h3><h3>前一阵读《南渡北归》,借这本书缅怀了一遍西南联大的先贤大师们。中国现代高等教育的标杆——西南联大是抗战时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和南开大学南渡昆明时合办的,这个学府汇集当时名家教授,培养了大批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有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李政道,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昆,“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屠守锷、郭永怀、陈芳允、王希季、朱光亚、邓稼先。。。。。。等等这些人都曾就读于西南联合大学。联大的教授和校友名家荟萃,他们让这所曾被遗忘在历史烟云后的大学,在半个世纪后仍闪耀出巨大光芒。</h3><h3><br></h3><h3>三位校长张伯苓、梅贻琦、蒋梦麟为现代中国教育立下了一座丰碑。</h3><h3><br></h3><h3>张伯苓是天津人,本来毕业于北洋水师学堂想振兴国家海防,甲午战争的失败让他决心创办新式教育,于是22岁进入天津名绅严范孙倡办的新学严氏家塾做学监,教授学生英文、数学和理化,并提倡体育。</h3><h3><br></h3><h3>他在假期东渡日本、西赴美国考察现代教育,在徐世昌、黎元洪及天津众多士绅资助下,先后创办南开中学(周恩来母校)、南开大学、南开女中(邓颖超母校)、南开小学、南开经济研究所和应用化学研究所,历时28年构成了一个名扬全国的完整的现代教育体系——南开教育体系。</h3><h3><br></h3></h3> <h3>我一步步走过去,路边出现了运动员绿化雕塑,我知道张伯苓故居肯定就在附近了。——最早将奥运概念带入中国、并促成中国第一次参加奥运会比赛的,就是张伯苓。张伯苓被誉为真正的“中国奥运第一人”。</h3> <h3><p>在寻找张伯苓故居的过程中,在静谧的街道上遇到一位老先生扛着小孙子,让人心里暖暖的。祖孙俩是住在附近吗?还是像我一样来探访故居的?</p><p><br></p><p>最后我走到了大理路77号,再往下是79号,来来回回横穿马路、前后左右都找不到大理路78号的铭牌。抬头看看这所幼儿园,不会就是张伯苓先生的故居吧?张先生“不吸烟,也不喝酒,一辈子也不摸麻将和牌九”, 他从办学之日起,个人一无所有,始终过着布衣蔬食的生活,一切家务也均由夫人亲自料理,从无仆役,大约故居应该也是很不起眼的吧。</p><p><br></p><p><br></p></h3> <h3><p>要知道,当年一个大学教授的月薪是能够养活一大家人并且租赁得起几进院落的豪宅、雇佣丫头仆妇厨师并且养车养司机的呀!1951年张伯苓在天津病逝,死前想去参加南开校庆却被拦在大门之外,生前至死张伯苓一贫如洗,病逝时留在他身上的只有几元准备乘电车的零用钱。他的故居,我本来就没指望会是什么深宅大院。</p><p><br></p><p>在附近逡巡良久,还好,铁栅栏里一位女士外出,告诉我隔壁没有铭牌的这家就是当年的张伯苓故居。</p><p><br></p></h3> <h3><p>大门虚掩着,对张伯苓的崇敬和精神上的平等让我很自然却也非常冒失地推门而入,几步跨过小小的前院拾级而上,敲门几声无人应答,于是我轻轻推开了虚掩的房门。</p><p><br></p></h3> <h3><p>大门旁的一个内室里屋门洞开,有俩工人正在忙碌着对房间进行测量,原来正准备装修。聊了几句,他们并不知道这是张伯苓故居,大约也不知道张伯苓是何许人也,只知道现在的房主人是个地产商,刚买下这栋房子交给他们装修,让我自己随意去看。</p><p><br></p><p>我进入了一楼两间内室,很普通的房间,玻璃木窗、四白落地,只有很高的楼层挑高区别于现在的建筑;站在楼梯下向上望去,一幅复制的油画还挂在楼梯的拐角,不知这是第几代主人遗弃的装饰了呢?</p><p><br></p><p>不知是因为对这座张校长走过的楼梯的敬畏,还是因为知道这所房子根本不会再有一丝张校长的痕迹,我心情复杂地在这座楼梯下站了一会,没有上楼,和工人打声招呼就意兴阑珊地默默地退出了这所南开教育开创者的旧居。</p><p><br></p><p>突然想到了1951年张先生病逝时身无分文,也突然想起了他去世前4个月去参加南开中学校庆时被婉拒于校门外的故事。</p><p><br></p><p>突然就意兴阑珊。</p><p><br></p><p><b>4.&nbsp;五大道上其他建筑</b></p><p><br></p><p>五大道上还有游人必到的民园体育场、瓷房子、疙瘩楼等等建筑,都在五大道游客中心附近,也都应该去看一看,也都各有各的意思。<br><br></p></h3> <h3>瓷房子</h3> <h3>游客中心处的雕塑</h3> <h3>游客中心</h3> <h3>北洋大学原校门(现存于天津大学校园内)</h3> <p class="ql-block">原谅我文章的虎头蛇尾罢,也许,这就是民国那段历史;也许,这就是天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h5><a href="https://www.meipian.cn/212oqy4r" target="_blank">天津系列5-自得其乐的津味文化与生活</a></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