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三月江西行

小小麻雀

<h3>  旅游就是离开居住地,到另一个地方去看美景,品美食,听故事……,去追求美的体验和感受。旅游前做功课,旅游中温故而知新,在新的环境里,你又会产生丰富的联想,这种感觉也很美妙,就像美食,只有亲自去品尝,才可能感到它的美味,这也就是旅游的魅力。</h3><h3>  春节过后是旅游淡季,但是却形成了老年人旅游的高峰,只要有点理由,就开始说走就走的旅行,我和老伴儿刚参加了自助西南行之后,经不住乒乓球队友们的鼓动,又参加了十人组团的江西游,我们以前没有到过江西,这次旅游点又是江西旅游最精彩的几处,很吸引人,旅游景点如下: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历史名楼“滕王阁”;“避暑胜地”庐山;“瓷都”景德镇;婺源山乡古村篁岭;世界自然遗产地三清山…。</h3><h3> 介绍这些景点的文章,图片,视频很多,我们蜻蜓点水式的旅游,很难对景点做全面完整的介绍,我只想谈点自己真实的感想和收获。景点天天换,感想日日新。</h3><h3><br></h3> <h1><b><i><font color="#167efb">Day 1~第一天:来到南昌</font></i></b></h1><h3>  “欢迎你们来到英雄的城市南昌!…”,第一天来到南昌,导游小姐滔滔不绝的开讲…,我们的汽车行驶在英雄路上,穿过了英雄大桥,听着众多的英雄故事……,我们仿佛置身于到处是英雄的氛围中,南昌这个曾经被唐代大诗人王勃誉为“物华天宝”,“人杰地灵”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因八一南昌起义而成为名副其实的英雄城,不仅是南昌市,江西省处处出英雄,导游小姐说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习近平…,几乎中国共产党几代主要领导人的祖辈,据说都是江西籍的,这样的导游词,让人惊讶,深感自己有点孤陋寡闻了。</h3> <h1><br></h1> <h3>  我想尽快的得到求证,通过手机上网查找,果然查到了一些相关信息,这样的说法确实存在,甚至还包括更多的领袖和名人,这些信息虽然没有看到权威部门的发布,但是网上却传得神乎其神,并且已经作为当地旅游部门导游词的一部分。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产生了自已的想法。各地都有宣传各地英雄和名人的做法,旅游行业希望通过宣传名人和英雄人物来增加当地的知名度,以期推动旅游业的发展。但过度的宣传,反倒会适得其反,我们都知道“时势造英雄”,在历史发展的重要时刻,一些人能顺应历史发展的需要,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英雄,而绝不是英雄创造了历史。这样的宣传和说辞,让人产生风水宝地可以造英雄,英雄造时势的错觉,看来编好导游词,实事求是地把握好度,还是很重要的。</h3><h3> 这个问题又引起了我进一步的思考,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说法?经过进一步的查找,我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这些说法可能和我国古代几次重大的人口迁移有关,历史上曾经多次发生过“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重大的人口迁移事件。主要在明末清初,由于战争,自然灾害,瘟疫……,一些地方人口大量的死亡,人口减少,大片土地撂荒,朝廷为了巩固政权,发展经济,逼迫人口相对稳定的江西居民迁往人口减少的人地方。就像北方有许多人都说自家的祖先,是来自山西洪桐县大槐树底下一样,同样的事也发生在南方,江西的老百姓在官兵押解下集中迁往外省。另外人口的繁衍就是扩枝散叶的过程,只要往上多追查几代,总能追朔到祖先相对集中在某个地方,产生这样的说法也就不奇怪了。</h3><h3> 其实我们接触的历史,主要有正史,野史,口述历史,还有地方志,家谱……等,多种形式。这种说法显然以口述历史为主,经多人汇集和传播而成的,难免有不真实的成分。只能靠有兴趣者,慢慢去求证了。<br></h3> <h1><b><i><font color="#167efb">Day2~第二天:登临庐山</font></i></b></h1><h3> 按照行程,第二天我们坐景区旅游车登上了庐山。用登临庐山为标题,是为了纪念那些曾经艰难地登庐山并创造了庐山辉煌的人们。</h3><h3> 庐山是著名风景旅游区及避暑胜地,庐山的著名,不仅是它优越的地理位置,凉爽的气候,秀美的山势,多样的植被,而是它太多太多丰富的人文历史。</h3><h3> 庐山的景点很多,我们只去了含鄱口,三宝树,黄龙潭,仙人洞,庐山会议旧址等几处,沿如琴湖行走,观牯岭镇的街景,看附近山上鳞次阶比的欧式风格的别墅建筑,你仿佛来到了欧洲的乡村小镇,品尝“三石”宴(石鱼,石鸡,石耳),入住湿凉的宾馆,人已经是浮想联翩,感触多多了。</h3><h3> 旅游出发前,我就有一个问题,为什么庐山能成为避暑胜地,答案很简单,首先这里夏季一定是凉爽的,其次是当人们酷暑难熬,想找一处凉快地时,有人发现了这里,并投资建设了此地。我开始查找资料,印证自己的想法,打开江西省地形图,你会发现,江西省地形三面环山,底部多丘陵,南高北低,北面开口处,有中国最大的鄱阳湖与长江相连,在江湖连接的夹角处,有一座孤立的高山,高空俯看像一片薄荷叶,那就是庐山,庐山属中亚热带湿润山地气候,以春暖,夏凉,秋爽,冬寒为特点,海拔1100多米牯岭,就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年均较近在咫尺的九江市低5.6摄氏度,7月均温低7,0摄氏度,当长江中下游,盛夏酷暑,的时期,庐山却温和如春,这样好的地方,当初是谁发现的,又是谁开发了这里。带着这个问题,我又继续查找,终于查到了相关信息,它不仅解答了我的问题,也更耐人的思考。</h3><h3><br></h3> <h3>  1858年《天津条约》签定后,九江、南 京、上海等地相继成为通商口岸,外国人可以自由出入经商、定居、传教、租赁房产、买卖土地。这时庐山还未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开发,群山中只零星地散落着一些小的寺院,没有真正的居民。1885年(光绪十一年)一位俄国商人,了解庐山是个逃避盛夏酷热的好地方,窜到庐山九峰寺马尾水附近,(因飞瀑如同马尾)发现此地景色绝佳,气候凉爽,就向寺院中的汇东和尚租赁了正殿后面的半间禅院和一些菜地,并给了汇东50大洋。50大洋在当时蛮多,约定第二年再来住几个月。这件事很快传遍了附近的乡里。当时这么多钱也的确让人眼热,乡里的头面人物和乡绅找借口说:“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外国人住在这里,与伤化于风水。对风水不好。”纷纷到县衙去告状,汇东和尚害怕官府降罪于他,闻风而逃。就在这不久,英国传教士,也来到九峰寺要求买地。汇东潜逃在外,换了主持叫继慈,继慈怕沾上这件事不愿意在租地,英国人没办法,就百般纠缠,继慈与洋人语言不和,产生口角斗殴。英国传教士李德立就转向其他地方购地。祖宗基业不能随便向外国人出让,几处求购皆被乡里人告发终止。可李德立并不甘心,转向庐山山顶,发现山上长冲河一带地势平坦开阔,林木茂盛,环境幽雅,气候更佳,是个开辟避暑修养的宝地。为了购得这快地皮,李德立吸取了上几次的教训经验,改英国人姓名为中国人姓名,又通过第三者中国的一个传教士戴鹄臣和德化县举人万和赓撮合,用二百元银器贿赂九江县令盛富怀。购地和贿赂一起共用了五百多元的花消,购得庐山牯岭长冲河一带五百亩山地。九江县令盛富怀认为是个姓李名德立的中国人,草草签定了契约。但不久盛富怀得知李德立是个外国人时,就要收回契约。李德立坚决不同意,第二年就在租界地上着手建房。这时有人向朝廷告发,江西巡抚亲自过问此事,并拘押了几个促成此事的当事人,盛富怀脱不了干系,畏罪吞金自杀。案件随之被搁置,当时正是中法战争之际,1894年(光绪20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清政府害怕再与英国人惹出事端,总理衙门敦促江西巡抚尽快结束此案,次年与英国驻九江领事签定了出卖庐山土地《牯牛岭案十二条》。协议,规定庐山长冲河一带永久租给英国人李德立,使购地合法化。&nbsp;李德立随后成立了牯岭开发公司,将土地划分为3.7亩为一号,在上海、南京、武汉等地登报出售,售价300元,几年之内全部售完,盈利丰厚,并在期间开通了登山小道,又将每一号地连成一片,牯岭租地事件对外影响很大,接着1897年俄国东正教牧师尼娑,买到芦林地域,1898年美国传教士海格思租到牯岭医生洼地段,1914年法国人樊体爱租到庐山狗头石地段,纷纷如法炮制,以后就有了葡萄牙、意大利、芬兰、瑞典、德国等二十五个不同国籍的商人、名流、政要来山建造别墅,构筑夏季避暑的安乐窝,到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之前,庐山已形成一座具有一定规模,拥有多种异国风情的田园山城。这也是使后来庐山有了万国别墅花园的美称。这个特点在庐山东谷等地清晰可见。到目前为止庐山还尚存八百栋左右的外国别墅<br></h3> <h3>  在改革开放发展40年后的今天,我们再来审视避暑胜地庐山,最初是在欧洲列强逼迫下开放的,是由外国人通过租借的形式进行开发的,后又出现多国投资建设蓬勃发展的局面,牯岭和东谷出现了各种建筑风格的别墅,直到1936年中国政府收回租地,解放后,政府又多次投入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如今这里已经发展成为设备完善的AAAAA级旅游区,从避暑胜地升级到避暑加旅游的胜地,从达官贵人少数人的避暑享受,到老百姓多数人的自由旅游,这里也不失为一个对外开放的成功案例。中国的改革开放的政策,也是在总结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中成功和失败的经验后,才作出了正确的战略决策。</h3><h3>  庐山的另一大特点是它与中国现代社会的政治风云有关联,蒋介石,毛泽东都喜欢这里,并在此居住过,哪些关系国家命运的重要讲话在这里发布,一些重要的会议也在这里召开,这是其它避暑胜地,所不具备的一点。 </h3><h3> </h3><h3></h3><h3><br></h3> <h3><br></h3><h3><br></h3> <h1><i><font color="#167efb"><b>Day3~第三天:</b></font></i></h1><h3><i><font color="#b04fbb"><b>第一站: 走进景德镇</b></font></i></h3><h3> 第三天我们怀着朝圣的心情来到了瓷都一景德镇,天下着小雨,幸好参观的景点都在室内,我们参观了中国陶瓷博物馆和景德镇官窑陶瓷厂,对陶瓷的喜爱,景德镇在中国陶瓷业的地位,一千多年来景德镇陶瓷对中华文明所做的贡献,以及对世界的影响,说我们带着朝圣心情,一点不过分,由于旅程时间安排的很紧,我们只能走马观花的走一遍,来不及仔细的鉴赏,留下些许遗憾,但是现场真实的观察和体验,也是难得的。</h3><h3> 查阅景德镇的有关信息,景德镇原来大多都是国有的陶瓷厂,在改革开放的初期,出现了工厂倒闭,工人下岗情况,经济效益下滑,不由让人联想到,那些一拨又一拨走遍全国推销瓷器的景德镇人,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最近几年景德镇经济形势开始逐步的好转。又听到旅游车司机讲,现在各个工厂都在开展陶瓷旅游项目,在饭厅和展馆,看到众多的参观者,让人有点欣慰。景德镇主要生产日用陶瓷,陶艺产品,工业陶瓷,建筑陶瓷,相比广东佛山和潮州要差一些,这也是它经济效益下滑的原因之一。。</h3><h3><br></h3> <h3>  景德镇集中了全国最高水平的陶瓷手艺人和工艺美术大师,这里也不乏淘金者,听身边一个讲北京话的游客说,这里有二万多专经营仿古陶瓷的人,他们以假乱真,在市场上赚黑心钱。据我了解,陶瓷技术发展到现在,全部改为电气炉烧制,电脑的精确控制,可以烧制出各种古代名瓷,这也告诫我们,搞名瓷收藏,要学会辨别真伪。<br></h3> <h3><b><i><font color="#b04fbb">第二站:婺源篁岭踏春</font></i></b></h3><h3> 婺源最美乡村游的美誉,早已名扬全国,这里有两个最美的旅游季,一是春季赏油菜花,二是秋季看“晒秋”。第三天的下午,在油菜花季,我们赶到了婺源篁岭,上下山都需要坐缆车,缆车站挤满了游客,天下着雨,看着穿着雨具下山的人们,准备上山的我们还是感到有点遗憾,真是天公作美,等我们上到山上,雨就停了,还特意透出了一缕阳光,被雨水冲洗了多日的高山古村落,让人眼前一亮,村头石牌坊上刻有“天街”二字,房屋两边,带有马头墙,白墙黛瓦,具有徽州建筑特色的古村寨,错落有致分布在山坡上,一缕阳光的渲染,眼前呈现出油画般的美景,屋檐上还伸出来一排排的竹竿,那是晾晒农作物的架子,到了“晒秋”的季节,它又会呈现出另一番美景。“天街”两边有各种商店,一点不亚于平原的小镇的街道,这里卖土特产,工艺品,各种地方小吃,甚至还有德克士炸鸡的小店…,人来人往,熙熙攘攘。穿过天街看路边的山沟里,对面的山坡上,层层叠叠梯田里的油菜花分外显眼,这里的高山,云雾,阳光,梯田,菜花,古树,村落共同组成了色彩斑斓的画面,让人陶醉,让人留恋。</h3><h3> </h3><h3><br></h3> <h3>  陶醉之余,又让人想到,这里的人们,出门爬高上低,土地稀少,生活的艰难。有人说,山清水秀美丽的地方,往往是交通不便,土地贫脊,经济落后的地方。但是透过眼前繁华的景象,让人联想到,这里的人们为了发展生存,艰苦奋斗,闯荡天下的精神。导游说,历史上这里出了许多的状元,榜眼,探花等名流学士,还出现了走遍全国的“徽商”大军。当外出的人们衣锦还乡,带财富回家后,看得出这里透出了别样的富有。</h3><h3>  婺源中国最美乡村游的景点很多,但是很分散,大部分在川道和河边,只有皇岭景点与众不同。 </h3><h3><br></h3> <h1><b><i><font color="#167efb">Day4~第四天:登三清山</font></i></b></h1><h3> 第四天我们要登三清山了,三清山,位于德兴市和玉山县交界处的怀玉山区,是一座世界自然遗产,国家地质公园,道教名山,他的名气虽不及传统概念上的“三山五岳”有名,但也是近几年名声鹊起,被众多游客追逐的旅游热点。我们旅游团中有几位也正是冲着三清山而来的。据资料介绍,景区内千峰 竞秀,万壑奔流,古木参天,森林覆盖率80%以上,山上奇峰怪石不可胜数,云雾宝光世所罕见,灵泉飞瀑,幽谷藏龙,云海,晚霞,月夜,溪潭,瀑布无不令人称绝,有“天下第一险峰”之誉。 导游说,三清山的起名,有一种说法是,必须来三次,才能看得清,这次也正应了这种说法,我们才来了第一次,又怎能看得清啊!三清山的旅程,简单而明朗,但我们的照片几乎都模糊不清。晴天有晴天的美丽,雾天有云雾的朦胧。三清山范围大,景点多,其实我们只游了很小的一部分。老年人登上那么高的山,找找感觉,也是难能可贵的体。<br></h3><h3><br></h3> <h3>  我们因为害怕爬山,但又想看美景,怀着惴惴不安的心情,随时准备迎接登山困难的考验。感谢景区改造设计的工程师和工人们,为老年人登山,创造了方便的条件。有关方面投巨资修建了长距离的上山索道,轻盈的缆车把游客送到了在接近山顶的地方,缆车站附近的山体上又修建了平缓的环山的栈道,使得爬山不再那么艰辛。</h3> <h3>  再一次的感谢天公,我们上山后雨又停了,按照游山的小环线,我们沿着栈道慢慢行走,穿行在云海中,十米之外,很难看清人影,耳边听着宗宗的水声,眼前,是一片模糊的山影,我们像在天宫里行走,踏着云雾漫游,悠悠然,飘飘然,这种感觉在其它地方是找不到的,这可能就是雾里,云里三青山的另一个面孔。</h3> <h3>关于三清山始终是留下了些许遗憾,借图一用以睹真容,随即兴赋诗一首……</h3><h3></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雾里云里看三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来看去看不清。</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虽说难得朦胧意,</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比真容天放晴。</h3> <h3>世界遗产大会认为:三清山风景名胜区在一个相对较小的区域内展示了独特花岗岩石柱与山峰,丰富的花岗岩造型石与多种植被、远近变化的景观及震撼人心的气候奇观相结合,创造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景观美学效果,呈现了引人入胜的自然美!<br></h3> <h3>  最近不到一个月,我们两次出行,看见了两种不同地质结构的山,一种是以石灰岩为主的云贵高原的喀斯特地形的山,另一种是以花岗岩为主的山,眼前的三清山就是后一种,大自然以它超然的力量造就了两种不同特点的山,石灰岩结构的地层,在水的长期作用下,造就了连片的馒头山,由石笋,石钟乳组成的溶洞,地下河,天坑…,多姿的喀斯特的地貌,山与水融在一起,给人带来和谐的美。花岗岩结构地层在地壳运动中,折皱,断裂,火山喷发,海水侵蚀等多种力量长期的作用下,造就了高山峻岭,云海怪石,加上山上丰富植被…,给人以雄伟壮丽的美。</h3><h3> 看见一群群的老年游客,多姿态的摄影,兴奋而欢乐的样子,使人想到,换一种环境,回归自然的愿望,促使人暂时离开了喧闹的城市,脱离人世的烦恼,去享受大自然给我们带来的各种美好。</h3><h3> 我们早早的下山了,下山以后,天又开始下雨了,天气很冷,我们穿上了所有能穿的衣服,在宾馆里开着暖气,等待明天的行程。</h3><h3><br></h3> <h1><b><i><font color="#167efb">Day5~第五天:回到南昌</font></i></b></h1><h3> 第五天我们又回到了南昌,观看了绳金塔和滕王阁,这两处都是在古代建筑原址上新建的,滕王阁外部仿古,内部现代,虽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之一,但是那只是古代的名声。登楼四处俯瞰南昌,倒是个观景的好去处。 </h3><h3> </h3> <h3></h3><h3></h3><h3></h3><h3><br></h3> <h3>  此次出游,十个同行伙伴,相互照应,让人欣慰,特别是陪夫人出游的“大老刘”,在腿伤恢复期间,拄着拐棍儿,忍着疼痛,克服困难,坚持走完了全部的行程,让人敬佩,让人感动。他直爽乐观,给人印象很深。</h3> <h3></h3><h3>  在国内我们喜欢自由行 ,很少跟团游,这次跟团游,又有了新的感受,现在手机用的很多,有了手机这个“伴侣”,使得跟团游也丰富了许多,手机可以联络,可导航,可导游,可拍照,可解惑,可支付,可娱乐…,用手机在旅游途中,学习相关的地理和历史知识,感觉更加生动。这是现代旅游的又一个特征。此次旅游,也感到受益匪浅。</h3> <h3>  旅游就是一个过程,我归纳为“决策”,“准备”,“践行”,“回味”。也许只有几天的行程,这四个过程总是要有的。首先要在众多方案中作出决定,选择出最喜欢出行方式和旅游线路。其次要做好外出的各项准备,不仅是要准备适应旅途环境需要和气候特点的穿戴及用品,还要对旅游地作出必要的知识储备,包括地理,历史,民俗…等方面的常识。下一步就是践行,这是旅游的核心,也是亲身体验最重要的过程。最后是回味,回味是收获,是长期的享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