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font color="#010101"> 光阴似箭,时光在日夜交替间从我们的指间滑过,历史的车轮在人们忙碌奔波的身影里绝尘而去。不知觉中,又是一年清明将至,注定会有一个忧思伤感的情怀,在这个愁肠百结、烟雨连绵的下午,我静坐一隅,想起我的父亲来了。任思绪飞扬,任伤感泛滥,有关父亲的回忆丝丝飘入脑海,时而迷糊、时而清晰,想提笔写点关于父亲的一点文字,却又不知从何入笔。</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还是先从自己于2016年编修的《冯村冯氏家谱》开始吧。家谱记载“美爱公,讳忠瑞,学纶公长子。1936年9月23日出生,中共党员,公一生清廉公正,勤劳俭朴。历任鹅湖公社朱锦大队会计、副主任,继任高岭村支部书记,在高岭村担任村支书期间,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村里各项事业都卓有建树,得到全村干部和老百姓的拥护和尊敬。公卒于2005年10月13日,葬于打水叉”。简短的百余字,就这么将父亲平凡的一生记载下来了。<br></font><font color="#010101"> 父亲小时候家境不错,生活算达到“富农”的标准了,他从小自然也没吃什么苦,只是到后来抓壮丁时,爷爷到处躲壮丁,父亲那时才吃了一些苦。关于这些记忆,父亲从未跟我们提及,是从奶奶的那里听说了一些,只知道父亲小时候读过私塾,自然在村里算文化人了,后来在大队里谋了一份会计的职业,再后来由于父亲为人诚实肯干,忠于职守,公社任命他为高岭村村支书。再后来大概在八十年代初期,正是“分田到户”的时候,由于体制改革,父亲失去了那份养家糊口的工作,一次性领了为数不多的几百元的“下岗补贴”回家正式务农,四十多岁的他才从头开始学用犁、耙等农具,艰难地和母亲一起将整个家支撑着,供养我们兄弟姐妹四人长大成人。<br></font><font color="#010101"> 严以律己,宽以待人是对他一生最好的写照了,大是大非前,坚持自己的原则是父亲一生坚守的道德标杆。任大队会计时,因坚持原则不肯做假帐而得罪了不少人,也因此得不到提拔重用。记得父亲离任村高岭支书后,因为他的会计业务精通,那时刚有私营企业的雏形,有个开经营部的老总高薪聘请父亲给他做会计,但终因看不惯其中的端倪而毅然辞职回家务农了。<br></font><font color="#010101"> 父亲宽厚、仁慈,我们家是典型的“父慈母严”型家庭,父亲几乎从未打骂过我们,但只要我们犯错了,父亲会用一种严厉的眼神瞪着我们,那里面有一种无形的威严让我们敬畏。记得有一次,不懂事的我受村里小伙伴的唆使和挑逗,嘲笑并捉弄村里的一个吃五保的聋哑人,父亲知道这事后,脸色铁青,高高举起他的手掌要狠狠的教训我,但终究没有将手掌落在我的身上,但父亲的严厉的神情让我至今难忘,从那以后,再也不敢欺负那些可怜的人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爱喝酒,但之前因家里穷,几乎没有酒喝,儿时只记得每逢节日或村里、自家弄酒时父亲才会喝点酒。后来生活改善了,父亲才会每日喝点酒,基本上喝自家酿制的谷酒,他喝酒很有规律,一般三天一瓶酒,一日两餐,各喝一到二两酒,兴趣高的时候会加喝一小杯。但父亲特别自律,从来不会喝醉。父母都很好客,经常会叫上村里几个玩得好的酒量还行的乡亲们一起吃饭喝酒,他们的酒量都不错,很想见识一下父亲喝醉的样子是怎样的,但不管你怎么劝酒,父亲总能想办法推脱,不会失礼也不会让自己喝得太多。就自己年轻时去外婆家做“新客”(农村里头年结婚的新郎官在第二年正月去岳父家拜年,都会请村里会喝酒的来陪,如果不让新郎官喝醉了,会让这个村的人感觉很没面子,所以都会想尽一切办法让新郎官多喝)时,还有姐夫、妹夫来家里做“新客”时,父亲都能把握好而不让自己喝醉。当然有时会喝得高兴而微醉了,父亲的酒相非常好,喝高了只是自顾洗洗上床睡觉,等第二天起来并又完全恢复了。<br> 最羡慕父亲的绝活是打算盘,以前的会计都是用算盘计算,后来才发展为计算器和电脑了。还没上学时父亲并教我们学打算盘,那些“三下五除二”“六上一去五进一”“八退二进一”等珠算口诀,现在都还能熟记在心。只可惜那时笨,只学会了加减法,乘法和除法怎么也学不会,父亲因此很失望。记得那时的父亲会很正式地坐在桌前,摆上算盘,翻天账本,戴上眼镜。那小小的算盘在他的手指拨弄下,噼啪作响,父亲会不时地用眼角的余光透过眼镜的上框看着我们羡慕的眼神。</font></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 再后来,农村开始发展个体业,田间劳作的间隙,父亲开了一间小杂货店,就在自己家里摆个柜台,在农闲或中午休息期间,父亲会骑自行车去二十里外的鹅湖上货,有时也会去市里“十八桥”上货,想起父亲俨然是个老板的样子坐在店里,等着村里人来买些小杂货,然后每卖出一样东西,父亲会轻轻地跟我说赚了几分钱几毛钱的样子很可爱。后来侄女、外甥咿呀学语里,趁父亲不注意,跑到店里“偷”吃零食时,父亲发现后满眼慈爱而又略有不舍的样子很可爱。如果说父亲做了一件“违纪”的事,那并是去祁门“贩卖”香烟了,那时江西这过香烟是由烟草局专卖的,但安徽祁门却放开了,有个亲戚说去祁门批发香烟到我们这里卖利润较高,父亲经不起他的诱惑和劝导,和他一起坐火车去祁门批发了一次“佛子岭”的香烟来卖,父亲回来说那次好惊险,火车上有查贩卖香烟的公安,父亲本来就是个谨小慎微,胆小怕事的人,说那次吓得要命,后来他们好不容易才躲过他们的稽查才有惊无险地回家了,自那之后,父亲并再也没去祁门批发香烟而是到本地的有专卖证件的批发部批发再零售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听着窗外淅淅沥沥的雨声,文字随着键盘的敲打声忽闪忽闪在停留在屏幕上。很自然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背影》,父亲的背影也浮现在我的眼前,那是一九八七年吧,正读高二,是鹅湖中学的一名住校生,每个星期六下午放学回家,星期天会从家里带些米、炒点菜又到学校上学。所以每逢周四、周五了,带来的菜基本上吃完了,又舍不得在学校打好菜吃。那应该是一个中午吧,饭后一个人坐在五楼的教室温习功课,完全投入到忘我的学习中去了,突然听到父亲叫我的名字,再抬头时,父亲已然站在我课桌前了,他慈祥而又心疼地地看着我,从包里拿出一个罐头瓶轻放在我课桌上,里面装着的家里炒来的菜。他轻轻地跟我说没想到大中午的我还在教室看书,他到寝室、操场上找了我好久,最后才找到教室来的。然后塞给我五块钱让我买些学具、饭菜票什么的,接着很小心地从口袋里掏出一块电子表叫我戴上,说这个电子表不用电池,经用,有闹钟,以后学习生活方便多了。我一时没反应过来,父亲问我还需要什么,再嘱咐我多注意身体,最后他说不打扰我学习了,并默默地一瘸一拐走出教室回家了。父亲个子很高,但因有一次上山为我们采摘锥栗而将脚摔断了,因为当时医疗条件差,没有完全治好,自那之后父亲落下了残疾,走路变得有些瘸拐了。由于长年劳作,伟岸的父略微有些驼背了,看着父亲走出教室的身影,泪水不自觉地夺眶而出。<br> 因为孩子多,母亲身体也不太好,家里生活一直都是捉襟见肘,父亲辛劳一生,好不容易熬到我们一个个长大成人了,生活慢慢改善了,父亲却落下肝病医治无效于二00五年的一个深秋季节里永远地离我们而去了。父亲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时,告诉我们说每个人都会有这一天,叫我们不要过于悲伤。叫我们兄弟姐妹要积极向上,热爱生活,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叫我们要对善待我们的母亲,要珍惜姊妹亲情,互帮互助。</font></h3><h3></h3> <h3><font color="#010101"> 父亲去世近十四个年头了,也不知为何,他几乎没有走入我的梦中,每当想起他老人家时,就连他的形象都逐渐变得模糊起来了,只在2017年元月份的一个深夜里,他真真的走进了我的梦里,如今还记忆犹新。父亲似乎怕吵醒我们,轻轻的摸进家门,动作是那样的轻柔,面容是依然是那样的慈祥,背影依然是那样的伟岸。父亲的形象瞬间清晰起来,我能深深地感受他离开我们时的无奈和不舍。我想追上他、挽留他、和他说几句话。却怎么也迈不开自己沉重的双腿,只能在远处双膝跪地,看着他渐渐远去的身影,泪流满面,突然惊醒。当时生怕他在我心里的印象又变得模糊起来,赶紧披衣坐在床头,记下这只言片语,借以慰籍九泉之下的老父亲。<br> 有道是“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这是人生最大的悲哀和无奈了。我亲爱的老父亲,请您放心,我们会遵照您的嘱咐努力过好我们的生活。我们会努力工作,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我们会善待老母,让她颐养天年。我们会互助互爱,永远一家亲!</font></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