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我的家乡在仙源</h3><h3><br></h3> <p class="ql-block"> 一年一度的清明,是祭祀祖先和缅怀先人的时节,我要回一趟家乡——仙源。</p><p class="ql-block"> 从县城出发一路西北行,领略了铁拐李火烧四十里的传说,俯视了浙桥村桃源般的美丽图画,经过了大山壁崎岖陡峭弯道重重的险境,欣赏了浩渺的仙人湖风光。</p><p class="ql-block"> 不知不觉已经来到了罗汉桥,罗汉桥横跨仙人湖最北端狭窄处,桥上原本有十八尊罗汉菩萨,由于历史原因和年久失修导致了这些罗汉菩萨荡然无存。今天这里还留下个神话传说:话说当年玉帝脚踏祥云驾游此地,见到这里两岸青山相对出,一桥飞架,桥上罗汉栩栩如生,好像天上的神兵恭候玉帝的到访,玉帝雅兴太盛,在山壁巨石上刻了四个斗大的天界文字,玉帝拿起一块长方体石头一掷,顿时一副闪闪发光的棺材飞落在湖中,玉帝面带笑容口中呢喃地说,凡阳界有识此四字者,金棺就属于谁。后来一饱学之士识得三字,湖中金棺徐徐升起了三个角,金光闪闪,而后又慢慢沉入湖中。优美的神话给人予向往,不知道今天金棺还在不在那里。</p> <h3> 罗汉桥上可以看到新市集镇,新市位于一座山脉的背部,久而久之乡民就叫她龙背上,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是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新市地理位置相对优越,东南进出万载,东通茭湖三兴集镇,北达乡政府驻地,西接浏阳。街道两旁是商铺,楼房林立,青山如黛,碧水玉带,飘然依附着集镇蜿蜒而过。掌灯时分,路灯熠熠生輝,站在龙背山上望去新市犹如一颗璨灿的明珠,那明珠的边缘是红五军分校旧址,那是我出生的地方,我曾多次近距离造访过。新市是个历史悠久文化厚重的地方,下窝遗址和榨树窝遗址出土的石刀石斧石碗陶片证明了早在原始社会这里就有人类居住,山枣商周墓葬群见证殷商文化的鼎盛,红五军分校旧址和月山红军无线电台旧址诉说近代革命硝烟的斗争史。故乡是我敬重的地方,故乡是我神往的地方。</h3> <h3> 往北几公里便是仙源乡政府驻地,是典型山区,四周层峦叠起,一条小河穿境而过,源头活水,鸟语花香,宛如仙境一般故名仙源。仙源深含红色元素,彭德怀滕代远傳秋涛陈寿昌等老一辈革命家曾转战于此,不屈不挠地打破了敌人要将湘鄂赣边区革命火种扑灭在仙源的神话,英勇的仙源人民在中共湘鄂赣省委正确领导下取得了株木桥大捷。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一页。至今完整地保留了湘鄂赣省委、省苏维埃、省红旗报社等旧址。这些地方已列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国家AAA级红色旅游景点。</h3> <h3></h3><h3> 说到家乡的旅游发展,不得不说一下黄皮尖,古称西嶂大峰的黄皮尖,是万载第二高峰,海拔1182米,终年云雾缭绕,从山底至山巅植被层次分明,气侯宜人,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相传碧云寺是黄、皮二仙修练之所,寺址尚在,有石刻楹联:在康乐无双,与名山作伴。此地崇山峻岭,茂林修竹,群山起伏如浪涌,众溪飞流似带飘。沟壑纵横,云海苍茫,远离尘嚣,清静之地。是重建寺庙道观最理想之地,碧云茶久负盛名,倘若登山口渴了喝几口碧云云雾茶则感身心清爽,劳累顿消。假予时日,倘若能开发黄皮尖也是件功德圆满的幸事。</h3> <h3> 随着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大,历届党委紧紧围绕农业立乡和红色旅游两大主题大做文章,巩固传统农业,发展有机农业,全乡有机农业种植面积达16000多亩,人民对生活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如今家乡面貌日新月异,到处是新建楼房,路灯亮化,路面硬化,村民有了读书室有了活动中心有了健身场所。相信不久的将来仙源将成为名副其实的人间仙境。</h3><h3> 听坊间传闻双桥到仙源将修建四车道,如果是真的话家乡发展之路必将越走越宽广。</h3><h3> 当你在仙源这片土地上捧一手泥土,你会感觉到红土地的芳香气息。</h3><h3> 当你吃着仙源白白鲜嫩的豆腐,你会感受到绿色自然的美味。</h3><h3> 当你喝了仙源纯静甘甜的泉水,你会感到仙源老表甜美的生活。</h3><h3> 当你听着仙源淳朴的乡音和柔美的客家话,你定会感觉到这里格外亲近。</h3><h3> 欢迎您来仙源,家乡欢迎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