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记“聚焦统编教材,践行课程理念”全国小语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

张欢🌻

<h3>  2019年3月28、29日,我们一行三人,有幸参加了为期两天的“聚焦统编教材,践行课程理念”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研讨会”,收获颇丰!</h3><h3> <br></h3><h3> <br></h3> <h3>  本次执教的老师们都是小语界的“大咖”,有我最为期待的管建刚老师,有致力于儿童文学实践研究教育部师德教育专家何夏寿老师,甚至被誉为“妙语解颐”底蕴丰富的国培特聘专家赵志祥老师也亲临指导……他们为我们带来了一场饕餮盛宴!</h3> <h3>  会议之初,由崔云宏老师为大家带来讲座《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之特点及使用建议》。崔老师高屋建瓴为我们解读了统编教材的精髓,老师们听得如沐春风。“有什么样的教材,就有什么样的国民素质!统编教材就是要塑造国民,把立德树人放在首位,解决信仰问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红色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孩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而我们,作为老师,就是要做孩子语文学习的引路人,儿童阅读的点灯人。”</h3><h3>  他强调,教材中,很好地处理了“人文”与“语文”的关系,统编版语文教材教什么?要有宽泛的人文主题,要有体系的语文素养,教基本的语文知识、必备的语文能力、适当的学习策略、以及良好的学习习惯。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我想,深入了解学校老师教什么怎么教,可以更好地为我们培训学校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提供经验,同时为我们带来更准确的培优补差方向!</h3><h3> 如今,统编教材中教育目标的变化,使校内老师们课堂教学的重难点和趋向也发生了变化,更注重学生能力的提高。</h3><h3> 他在讲话中提到:“关于课文教学,不仅关注文本内容的理解,也要关注文本语言的表达。”要让学生关注有新鲜感的词句,渐渐地运用有新鲜感语句在作文中,从模仿中逐步形成为自己的个性化语言表达!这不就是我们平时在阅读教学中提到的“学习阅读也要有作文运用的意识”吗?同时,也让我懂得,作文学习中,让孩子们加强陌生化的语言学习,他们原先语言结构里没有的东西,是最值得关注的,也是需要积淀,反复玩味的东西,从而提升作文的创作和个性化表达能力!它们其实也是学习作文的重要载体! 以上学校老师都在重视的-----语言文字的形式,也是我们语文培训老师更应该进一步去做的。所以:老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要老在内容上打转转!内容人人看得见,涵义只有有心人得之,而形式(语言文字)对于大多数人是一个秘密。如果只教表面上浅显的内容分析,这是影响语文教学质量和品质的最大问题!”因此,我想,一个完整的语文学习过程,应该是引导学生把握这个“秘密”,见到这个“秘密”!我以为,我们每一位语文培训教师,在和孩子进行阅读鉴赏时,应该从语言到思想,再由思想转为思想的表达,然后再穿出去,进入自己的思想表达!我们在教学中要做的是:知道学生读了点什么,想了点什么,并努力让学生去做点什么,这才是我们语文培训中应该思考的地方!</h3><h3> 第二,他强调,坚持“阅读”与表达“并重”,夯实学语文用语文基础。好的语文课一定要教思维,改变学生的思维定式,难就难在教学生如何说,如何写,做到输出和输入的一张一弛?对此,他提出了加强学习方法的策略化指导意见,这给我们培训学校老师也带来一定的经验和指导方向。老师教到位,一定是要教思维,改变孩子的思维定式,如果一堂课,只有老师一个人的声音在滔滔不绝,而孩子们只会深情地望着你,那么就是一场失败的教育!</h3><h3> 所以在阅读教学中,你首先得明确各个年级阶段不同的阅读培养目标:三年级学会预测;四年级是学会提问;五年级是阅读要有一定速度;六年级是有目的阅读。在阅读教学具体过程中,应让他们学会预测(往前想,往后想),顺着故事情节去猜想,打开一个文本,应该是预测----验证---预测---验证,与作者融为一体的过程,让学生按照作者的思路想,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从而内化为自己的本领。并且要遵循“三位一体”的教学体系,即精读---教方法,略读----练方法,课外阅读----用方法,才能提升教育品质。而作文中的教学环节,应该是:激趣打开想象----正想和反想----学习和方法操练----完成习作----成果展示,并且要增加仿写小练笔,增加语句段练习,把自己的阅读到的见闻和感受写出来,放入生活中延伸,着力于学生语言的运用。有限的教学时间只给孩子一扇窗一扇门,真正地推开门走出去扑向运用,这才是关键!所以我们老师将一个知识点给孩子时,要由一个点,变为一根线,结成一张网,结成一个体,知识点只有变成结构化的东西,才好记忆,才好迁移,才好运用,老师真正明白了这一点,才能教在前头,想在后头!</h3><h3> 第三,他还着重指出,老师们一定要“做实学习”,不要与学生争表现,抢发展,让学生真正经历学习的过程,我们引导服务就好!</h3><h3> 由于时间关系的有限,他还有很多的干货没来得及倒出来,需要我们自己抽时间结合他提供的PPT,潜心钻研,内化为自己的东西!</h3><h3> </h3><h3><br></h3><h3> </h3> <h3>  第二位分享的是潜心钻研儿童文学、民间文学的何夏寿老师。他的观摩课讲的是一篇名为《枣核》的童话,他用极富感染力的语言引领着孩子们走进了美丽的童话世界,孩子们在愉悦中轻松地学会了记叙文的要素,学会了用简洁的文字概括故事的内容,利用想象续写童话。何老师幽默睿智的语言风格、实效灵活的教学方法,不仅为全体老师诠释了一节课的深度和精彩,更让与会者透过课堂懂得了民间文学的文化价值。何夏寿老师与学生互动时,用越剧的曲调唱出的古诗,更是余音绕梁,惊艳四座!</h3><h3> 展示课结束,又针对如何教好民间故事做了一次精彩讲座《民间文学就是这么好》。他先指出:每篇文章应该上出它的文体特点,研究文体先于研究教学!而民间故事的文体特点是:口头性、变异性、集体性、类型化。它在语文要素背景下有较强的艺术特点:具有娱乐、社会、文化等价值,既有趣味性,又能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所以很值得我们语文老师去开发,运用到我们的教学中去!</h3><h3> 要把民间艺术转化为语文教育需要从四方面入手——目标确立“教有定法”、教材解读“因体制宜”、主旨解读“目中有人”、教学风格“寓教于乐”。最后提出五教:美教、趣教、活教、奇教、新教。美教就是艺术化的教学,可以唱歌,跳舞,趣教:可以故事,可以文字游戏,活教:运用思维导图,表格呈现,或延伸有趣知识点,奇教即加入激发孩子积极性的环节来引导知识,新教:赋予老课文新的信息,新的学习方法或途径的教导,从而达成“因材施教”。</h3><h3> 而我深知,这些教法的背后,需要的不仅仅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更需要的是渊博各种知识,要做一名有智慧,有人格魅力的老师,要让自己的课讲得更精彩,更有吸引力,就必须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广泛涉猎各种技能!在大师面前,我深深地感到了自身的不足与浅薄!<br></h3><h3> </h3><h3> </h3><h3><br></h3> <h3>  下午的讲座,先由《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执行主编杨文华老师带来的,主题是《统编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确定与教学活动设计》,他的很多思想与上午的崔教授异曲同工!</h3><h3>  他首先指出现阶段语文老师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拿到一篇文章教什么,怎么教。很多老师都是凭借自身的经验和认知来选择教学目标,这就造成语文教学的随意,零散,无序!问题的根源来自《课程标准》!因为《语文课程标准》的特殊性,它没有明确学生要习得的语文能力,具体需要哪些相关的知识、方法策略等,导致无法像数学一样有明确的内容界定!</h3><h3> 对此,他先分析了中外语文教材的特点区别,紧接着提出了解决方向:1、课程层面进行分化,要有结构化的内容体系,具体化的教学内容,需要老师去提炼,挖掘,为此,分享了对老师们有帮助的书籍:《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汉语.阅读》和《小学语文教学内容指要----写话.习作》(吴忠豪)2、语文要重在教文章的语言形式,语文老师重在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就必须关注问文章“怎么说”,必须侧重文章的语言形式。</h3><h3> 对于“怎么教”的问题,他明确指出,应该是以“本体性教学内容”为导向,认知----实践---迁移的教学组织形式。从以前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到知识、技能、方法和习惯的培养!同时,老师要善于发现文本的教学价值,明确教学目标,不要贪多求全,找准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现阶段的需求和认知规律!语文能力是在学生实践中形成的额,老师的讲,作用真的有限!他也推荐了一些有用书籍供老师提升自我价值:《语文教学内容重构》(王荣生)《于永正课堂教学实录》(于永正)《为言语智能而教》(薛法根)</h3><h3> 由于杨文华老师赶飞机,时间紧迫,没能完全展开分享,也没来得及留下PPT,我仅尽全力保存了数张珍贵的照片,供大家研究学习!</h3> <h3>  接下来就是传说中的管建刚老师登场啦!他,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全国优秀教师,全国“十大推动读书人物”,江苏省特级教师,苏州教育名家。他那接地气的内容令我期待不已!他的讲座真的是干货满满,《考试是门技术活----考试作文的四个得分点》,这对于咱们培训老师来说,是十分可贵的资源!管老师用诙谐幽默的语言,从文采&amp;语言,意义&amp;立意,生动&amp;结构,具体&amp;细节,四个方面为全体老师们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如何通过写作技巧为作文提分。老师们如醍醐灌顶,茅塞顿开,有很强的实操性。</h3><h3>  1、文采:让学生搜集100个学生会用到的文绉绉的词,提升文化档次(阅卷老师吃这一套);或者让学生每天摘录一个这类词,每周同学相互考,或分组做手抄报。习作运用时不要过多,也不要太少!</h3><h3> 2、立意:孩子们的作文分有意义的和有意思的两种,有意义的作文才是阅卷老师青睐的,符合主流价值观。如何抓“意义”,作文中一定要点出“立意”来,短时间的阅卷形式,不要让老师猜中心,点出来了得分才会高!但难点就在于很多孩子中心点的不深刻!训练方法“新瓶装老酒”。把普通的语言说得有深度些,由老套到有才!把作文中常会出现的10种“立意面”归纳出来,训练“装新瓶”,可用对称式、反问式、否定式、对比式、寓意式。相同的内容,表达不一样,产生的效果也会不一样!课堂措施:读《伊索寓言》,品味里面的表现形式。每周写“我的每日名言”,反复训练!</h3><h3> 3、生动:变化就是生动,情节的一波三折或内心的一波三折,训练学生的心灵敏感力!措施方法:积累素材、画波折图写素材、观察力训练</h3><h3> 4、具体:训练特写,文章中两个特点训练,好的特写让阅卷老师无法忽视!特写内容训练方向:练习手脚描写、练习眼睛描写,练习悲喜心理描写</h3><h3> </h3> <h3>  不得不说,第二天更值得期待的现象级大咖,当数超级“牛人”赵志祥老师。深圳市教科院教研中心副主任,著名“特别”教师。教育部国培计划特聘专家。</h3><h3>  赵老师执教一节统编教材示范课《天净沙秋思》。课如其人,人如其课。这节课激情四射、妙趣横生、灵活精致、耐人寻味。他用游戏的方式让孩子们闯关,循序渐进,层层深入。教孩子们快读,慢读,唱读,打节奏读,感受诗歌的韵味,学会了唱读古诗的简单技巧,了解了诗中的蒙太奇手法,生动有力,形式多样。我永远不会忘记孩子们恋恋不舍地离开课堂的场景。这就是名家,回味无穷;这就是名家,底蕴深厚。赵老师扎实的语言功底,深厚的文化内蕴,亲切、幽默的教学艺术真的不是一句简单的话所能概括的。</h3><h3> </h3><h3><br></h3><h3><br></h3><h3><br></h3> <h3>  他的弟子白晶老师,后起之秀,也丝毫不逊色!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促进会教育研究指导专家,曾参与主编《诗词吟诵》《好诗咏相传》,也为我们带来了《作诗初阶》,小学初级阶段作诗方法指导示范课!他的课也为我们培训学校老师起到了一个带头指导作用!</h3><h3>  他首先出示给学生一些不同的诗句 ,让孩子们读后自由编排组合,并引导给出组合的依据,从而学会押韵的的规律,学生主体性,实践性很强,并且不断地多方式的品读,感悟诗人的情感和韵味!接着讲述相关的趣味故事,引出古人作诗的目的,为了抒发内心感受!</h3><h3> 接着最为有趣的环节就是“从读诗中学习创作诗”:根据提示创作,逐步提升难度训练,极大调动了孩子们文学创作的积极性,这才叫教育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h3><h3> 最后,他还指出:老师不要用自己的喜好来决断孩子的发展!读诗,是学习的通道和过程;而作诗,是学习的目的和效果!教学中不重诗技,重情感!不重诗人,重诗心!</h3><h3> 白晶老师的课,给了我很大的启发,他让我知道了,其实语文课堂可以有更多的尝试!</h3> <h3>  当然,还有一些精彩的统编教材观摩课,如徐栋老师的《写写我的好朋友》二年级写话训练。运用游戏闯关的形式,开启故事之旅,整个教学设计过程中,运用了多种教学手段:绘本启发、“火眼金睛猜朋友”、“人脸识别系统测试”,借助口动、脑动、心动的生动指导,孩子们不但学会了写作方法,也学会了评改方法,做到了从“技巧教学到非技巧教学”的转变!<h3>  </h3><h3><br></h3><h3> </h3><h3><br></h3></h3> <h3>  两天培训很快就结束了! 遗憾的是,周五下午的课程没能参加,我所期待的《阅读教学二三事》,只能通过课下的咀嚼来消化!时间虽然短暂,但我的收获却是满满。一堂堂精心准备的课例,一场场睿智的讲座,让我真正感受到了新形态前沿课堂所焕发的活力!<h3>  学有所思,学有所感,学有所悟,学有所得,方不虚此行!</h3></h3>

老师

语文

教学

学生

统编

教材

作文

孩子

学习

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