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滋颜氏祖考及家谱介绍

颜道球

<p class="ql-block">松滋颜氏祖考即家谱介绍</p><p class="ql-block">松滋颜氏家族始祖是谁?历史渊源如何?这是很多家乡人很关心的问题。本人曾参与编撰颜氏族谱,现根据有关资料整理成文,对颜氏历史及家谱予以介绍。</p> <p class="ql-block">一、姓氏源流颜(Yán)姓源出有三:1、源于西周,出自[url]曹姓]据《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黄帝之孙叫颛顼,颛顼之玄孙陆终,陆终生有六子,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省滕州东南),建立邾国,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公元前796年),字颜,又称邾颜公。邾国被楚国灭掉后,颜公的支庶子孙有人以祖父的字为姓,称颜姓。</p> <h3>2、出自姬姓,起源于春秋时鲁国公族,是周公旦伯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的长子鲁侯伯禽被封于鲁。伯禽的子孙有人被封在颜邑,遂以封邑为姓,称颜姓。孔子的母亲徵在就是鲁国颜氏之女。</h3> <h3>3、他族改姓而来。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湾省土著、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得姓始祖: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h3> <p class="ql-block">二、迁徙分布。综上所述,颜姓主源两支均发祥于今山东省境内。先秦时期,颜姓主要在齐鲁大地繁衍,但此时已有颜姓人入居河南,如据史载,周哀公二十七年,陈国因颜涿聚死于隰之役,原采邑由其子颜晋继承。西汉时,颜姓人有济南亭长后迁九卿的颜异,有官至齐郡太守丞的鲁国薛(今山东省滕州市官桥镇)人颜安乐,可见此际颜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一带。东汉时有楚人颜忠,说明此期已有颜姓人徙居今湖北省境。魏晋南北朝时,世居在琅琊、东鲁一带的颜姓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动荡不安而受影响,反而高官不断,族大人众,并发展成为颜姓琅琊、鲁国郡望。隋代以前,一支颜姓由琅琊临沂入迁关中,到了唐代,此支颜姓下传至颜师古(颜回三十七代孙)时,开始发达昌盛起来,其子辈颜昭甫,孙辈颜元孙、颜惟贞,曾孙辈颜杲卿、颜真卿、颜旭卿,颜曜卿,玄孙辈颜、颜君页、颜禺页、颜岂页,均有名于当世,或仕宦当朝,或书法造诣精深,或两者皆备,其中颜真卿更是大名鼎鼎,百世流芳。此支颜姓风光显赫一时,为世人仰慕。真卿四世孙弘,官金陵同州参军,长子诩为永新(今属江西省)令,次子普,五代末为泉州德化令,遂家焉。卜普之长子泊迁永春卓埔,后子孙分居于闽南各地及江浙等地,颜姓入川始于唐代,有颜有意,由成都县令官至刺史。北宋末期,由于康王赵构南迁杭州,有山东、河南省等地颜姓播迁江浙一带,如:夕海州颜氏等。南宋末期,居于江、浙、闽、赣一带之颜姓人为避兵火,有迁两广、两湖之地者。明初,颜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省等地。清初,颜姓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康乾年间,有山东之颜姓闯关东入东北三省。此际亦有颜姓人渡海赴台,进而播迁海外。清末时,颜姓人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颜姓人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尤以山东多此姓,该省颜姓约占全国汉族颜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松滋颜氏家族隶属湖西颜氏。湖西颜氏开基始祖自南宋末年于江西庐源吉水泰和古城陆续迁徙至洞庭湖畔的西部广大区域,历史上属澧阳古郡,在今天分属湖北、湖南两省的荆州、恩施、常德三个地区,迄今已有七百余年。其中涛公、本琪公两大支系定居于澧阳古郡境内的小渡口、双龙岗、石子滩、安乡、澧县、临澧、石门、桃源、常德县、松滋颜家洲、公安、邹家厂、张家场、运粮湖、汤家河等八县二十支房。</p> <p class="ql-block">三,颜氏始祖</p><p class="ql-block">颜氏始祖颜回,又名子渊,生于周景王二十四庚辰,公元前521年的鲁国都城曲阜,春秋末期鲁国人。父亲颜无繇,鲁国卿士。远祖颜友,小邾国国君。颜回十三岁从学于孔子。他才智出众,天资聪颖过人。他随孔子周游列国,归鲁之后,帮助孔子整理古代典籍《易经》,协助孔子设坛讲学,收徒施教,传授儒学六经,形成了儒家的一个宗派——颜氏之儒。颜回为忙于整理古籍与授徒,呕心沥血,操劳过度,再加上箪食瓢饮的困苦生活,严重损害了他的健康,于公元前481年夏历八月二十三日,一代宗师颜回不幸逝世,享年四十一岁,葬于曲阜防山。颜回虽终生未仕,未有传世之作,只言片语记载《论语》之中。然而其品行深为后世敬仰。历代君王屡有加封。唐贞观二年即公元628年诏称“先师”,明嘉靖九年即公元1530年改称“复圣”。大书法家颜真卿为颜回第四十代子孙。</p> <p class="ql-block">四、松滋颜氏溯源</p><p class="ql-block">松滋颜氏家族,遍及荆楚。追溯渊源,刘家场镇油榨口村颜家洲乃松滋颜氏之摇篮。五百多年前,颜氏祖先第六十九代文祖公由潜江泥江明落迹危水畔,垦荒造田,伐木垒舍,生息繁衍。昔日的滩涂荒地被颜氏祖先改造成阡陌纵横、千亩良田。颜家洲地名由此诞生,成了富饶的鱼米之乡,美丽的家园。颜氏祠堂高大雄伟,雕梁画柱,金碧辉煌。享有皇室家族赐予的石门石鼓,更显威严。颜氏家族逐渐人丁兴旺发达,他们在危水流域的居住范围越来越宽。先辈们从颜家州先后分居至暖水街[今湖南金山镇]、百木洲、油榨口、沙溪坪、关庄坪、张山堰、马踏溪[今响水洞村]、界溪河、颜家垭、颜家湾。颜家冲【澧县新兴观】、五峰等地。据康熙年志记载,春秋战国时代,颜氏将军率兵来到危水除恶济贫。他的故事、遗迹留在了颜家湾。游人参观颜将军洞景区,可在洞外看到颜将军金戈铁马栩栩如生的塑像,在洞内将军阁让人浮想联翩,感受到颜氏将军的英魂犹存,追忆颜氏祖先品德的高尚,形象的伟岸。一九六六年,大岩咀库区移民,颜家洲部分移民到荒湖、菱湖、运粮湖农场,党和政府领导他们建成了新的家园。上世纪六十年代,刘家场成了毛主席倡导的湖北“三线建设”基地。林彪组织人马创办了“2358”、“2639”、矿机、农机、东风工具厂等多家兵工企业。松宜煤矿、四六一电厂、荆松水泥厂、松宜铁路多家配套企业相运而生。颜氏族人抓住机遇,积极参加祖国建设,很多人完成了由农民到产业工人的转变,他们和来自全国的建设者一起创造了鄂西南边陲的辉煌。随着林彪的出事,国企的转型,颜氏族人纷纷随厂外迁至沙市、岳阳、宜昌、武汉。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春风浩荡,广大农民落实生产责任承包制,现在种田不但不交税,反而年年领取各种补助款。颜氏族人迅速过度到小康。家家盖起了小洋楼,颜家洲迎来了好时光。颜氏人民随着改革开放的潮流,纷纷外出求学、打工、经商赚钱。他们的足迹遍及全国各地,很多颜氏户口转至祖国四面八方。颜氏家族从六十九代繁衍到现在已有八十九代。如今已有约一万余人。颜氏人所追求的生活顺应了时代的潮流。这是文明的进步,是社会的发展。颜氏家族享受着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他们怀揣执着的理想和希望,必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p> <p class="ql-block">五、 颜氏宗祠对联</p><p class="ql-block">清臣风节;复圣渊源。圣门好学;王会成图。德行世泽;常山家声。不欺暗室;堪为镇神。忠节标兄弟;家训示子孙。七政璇衡始;三元宝历新。在昔辍期运;经始阔圣贤。家训传万古;宝塔焕千秋。叔子不欺暗室;孝妇当作镇神。忠烈流芳百世;节义美著千秋。天然深秀檐前树;自在流行槛外云。德行非常,驾诸贤首列;文名丕显,偕灵运齐芳。自唐历宋、历元、历明、历清,簪缨世代;入闽而德、而永、而金、而同,瓜瓞云礽。诸贤溯圣门,孝子忠臣,皆从东鲁衍支派;世泽详家训,武功文德,更向西秦继别宗。馨香分郭外之田,夕膳晨馐,岂敢作拾尘野祭;展拜守家中之训,左昭右穆,何须繙争坐名书。</p> <p class="ql-block">六、颜氏家(族)谱</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有据可考者,首推唐建中元年(公元780年)七月,由鲁公颜真卿重修之《颜氏家谱》。颜真卿所作颜氏谱序载于明代《陋巷志》中,追述颜氏渊源及历代卓有成就者。宋元佑三年(公元1088年)八月,福建政和颜虬松裔孙、浙江宁海县知县颜时举创修《鲁国序谱》,该谱部分内容在清顺治年间续修时得以保存。南宋庆元六年(公元1200年),吏部侍郎权工部尚书颜域,为福建永春颜氏修谱,其序言部分保存于后世谱头之中。蒙古初年,颜子五十二代孙颜泉刊立谱碑,碑阳记载颜庙重修情况,为《重修兖国公庙记碑》,碑阴刊刻《颜氏族谱》。该碑现立于颜庙退省堂后。元代泰定四年(公元1327年),颜子五十四代孙颜伸重修曲阜《颜氏族谱》,并刊刻于金代所立《重修充国公庙之记碑》碑阴。该碑现立于曲阜颜庙第二进院之中。两碑皆是十分难得的实物,弥足珍贵。至明清时期,社会比较安定,修谱之风大盛,历数百年,代代纂修,传承不断。清康熙时柳次公修了颜氏南北通谱,其后,嘉庆年间邦耀、邦诚公续南北通谱,光绪15年修颜氏族谱,民国五年修颜氏家谱,民国十五年澧阳十三支房修族谱,民国三十七年,湖西颜氏家谱编撰委员会编印了《湖西颜氏家谱》曾任民国总理的颜惠庆为此谱题词。颜家州颜氏分支收入谱中第六卷。2002年临澧、石门、桃源修颜氏族谱,2006年参修世界颜氏通谱。2010年,湖南澧县颜学忠、颜学先、颜学东出资 重修《湖西颜氏家谱》。我作为松滋颜氏代表,前往湖南澧县小住一个星期,有幸参加了编写《湖西颜氏家谱》。松滋颜氏家谱收录于第十卷。‘新编颜氏家谱以世界颜氏通谱为依据,吸取世界颜氏文化研究成果,将旧谱中的历代闻达列传名录改编为先贤传记,全面叙述了历代先贤在历史长河中,为中华民族发展所作出的丰功伟业;《颜氏家训》原文、译文及辞解正式编入了家谱,使湖西颜氏宗亲可以按通畅地阅读《颜氏家训》,并能读通,读得懂;谱中还编入了世界各地颜氏文物、颜氏古建筑图片,极大地发掘、传承、弘扬了颜氏历史文化,将颜氏文化作了较全面的展示。湖西颜氏家谱共十二卷(本),3200多个页码。并有家谱专柜储藏。一至三卷系统真实记录了颜氏家族三千年来的辉煌历史,九卷齿录板。在谱中编入了世界全国各地颜氏古建筑图片和现代颜氏文物图片,最大限度地弘扬传承发掘了颜氏历史文化遗产,较全面的弘扬了颜氏文化。2011年五月,湖南澧县颜子学会举行了盛大的《湖西颜氏家谱》发行庆典,作者有幸参与并代表松滋颜氏分支领回一套,共计十二卷。</p> <h3>(图后排中间为作者照。)</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颜氏行辈</p><p class="ql-block">因颜氏后裔人口众多,居处不一,惟依行辈命名,则世代分明,序次不乱。由于历史久远,颜氏后裔不仅分布于国内各地,而且徙居海外,因交通不便,有的相互之间很难联系,因此移居他乡的颜氏后裔另起本支行辈吉字。据湖南省临澧县《湖西颜氏家谱》记载:清代康熙年间,湖南举人颜星(字柳次),曾纂修颜氏通谱,亲至吴楚各地及山东,穷流溯源,凡系一祖所出者,广为收集,汇成一帖,并编定“崇怀宗邦,其泽允昌,家学克复,道德昭扬,肇庆宏祚,应毓国良,惟思一本,继起有常”32字派,经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钦定全国通用。以此为字派者,有江西永新诩翊翔三公支派下颜氏子孙,江西萍乡、湖南攸县、醴陵、陕西商州等地颜氏族谱均载明:自七十四代起,阖族依此吉字排行。</p> <p class="ql-block">八、颜氏家训</p><p class="ql-block">(一)忠君上、孝父母。宜兄弟、保宗族。谨祭祀、择族长。护祠堂、培坟茔。正婚姻、肃内政。慎交游、笃教训。恤孤寡、严纪纲。睦乡邻、戒兴讼。尚节俭、劝职业。敬谱牒、崇正学。(二)无事以当贵,早寝以当富,安步以当车,晚食以当肉。(三)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四)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 (五)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仇敌矣。(六)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芬……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每存大德,无挟小怨……不以所能干众,不以所长议物……可乐而不可嗜。</p> <h3>九、捐赠家谱<br>二0一四年五月四日上午,作者将颜氏家谱一套【成本价值3000元】捐赠给松滋市国家一级图书馆珍藏。图为郑东侠馆长接书。 </h3>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七绝-捐赠颜氏家谱【新韵】</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家谱新编姓氏详,宗亲根脉续华章。传承文化捐书宝,赠送国家永久藏。</p> <p class="ql-block">作者简介:颜道球,退休教师,中共党员。在职时,有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市级省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如《小学语文教学》、《小学教学研究》、《教育简讯》等。辅导的学生作文有三十多篇在正规书刊上登载,曾获华夏杯全国中小学生作文大赛金奖。曾经当过乡人民代表、荆州小语学会会员、全国中小学语研联会员。七十年代,连续三次当选县劳动模范。八十年代后,连续八次当选乡级优秀共产党员,九十年代,多次评为市级优秀教师、先进教研员、先进通讯员。退休后进行文学创作,批准为湖北省松滋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会员,湖北省楹联学会、中国楹联学会会员。其作品发表于《中外文艺》、《地理知识》、《作家文学》、《湖北曰报》、《新国风诗刋》、《荆州诗词》、《洈水》、《山鸣》等报刋。部分作品收录于《必由之路》、《魅力松滋》、《松滋地名故事》、《圣地花开》、《全国散文作家精品集2011年卷》、《当代文学精品选》、第十二届天籁杯中华诗词大赛优秀作品集《天籁之音》、《中国文艺风采人物辞海》等著作。2011年获全国散文作家论坛征文大赛一等奖;2012年获“中华颂”全国第十届文学艺术大赛二等奖;2013年获“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银奖;2014年获纪念邓小平诞辰110周年全国诗词大奖赛特等奖;2015年获第三届中国散文诗歌作家神州行诗文书画大赛金奖;2016年获第三届“相约北京”全国文学艺术大赛一等奖;2018年获“四海杯”海内外诗联书画邀请赛金奖。已出版个人诗文集《老来花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