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老街</h3><h3> 一叶</h3><h3> 常常想起老街来。想象着它,在早春的清晨,下着淅淅沥沥的春雨。在街上,时而飘动着的几朵</h3><h3>油纸伞。它也像江南小镇的古巷吧,越古朴,越朦胧,也越有韵味儿。</h3><h3> 其实,老街就是故乡小城的一条商业街,也有一百来年了吧。老街贯通了小城的南北。当年,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的场面,如今仍然演绎的维妙维肖。我是小城生人,而老街又陪伴了我的大半生。老街,和我有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或者说是我和亲人的情感相牵的纽带。</h3><h3> 我的祖父很早就来到了小城,那时候他也年纪不大。就在老街上私人开的店铺做学徒,当店员。又做过內柜,外柜。在解放初,他在老街上的一家私人的印刷厂做过一段时间的会计。后来回家养病。为维持家用他还在家里做过卷烟,也拿到老街上去卖。他在老街上几十年的辛辛苦苦的奋斗经历,使我十分敬佩。也以他为骄傲,也更爱老街。 在老街南侧,就是叫炮楼的老建筑,过去是日本人的洋行。50年代初的时候,是县人民银行的办公地址。很气派的一栋房子。父亲从部队回来就在那里上班了。期间,又去了省行。再回来,升任副行长。从此,为了小城的建设发展奉献了将近30年的聪明才干。虽然,父亲没有在这栋房子里工作几年。但是,我对这栋房子的感情还是十分深厚的。那时候我还小,也忘记了有没有进到里面去过。也不知道,那里面有多大。从那儿再往南,就是小十街,大十街。那儿还有几处大车店。再往南面,就是我的舅爷家。每到过年的时候,我们都要去那里拜年。到哪儿坐一会儿就回来,当时感到这条路很远很远的。我在中学的时候,学校基地有劳动,要求学生骑自行车去。我还去他那儿借过自行车。那时我想,有一辆自行车该有多好。不论到哪儿,不费力气的。对于长长的老街,更是不在话下。再往南,过了乔家炉不远就出城了。那是一片草原,一直连到南山脚下。在小学的时候,学校组织野游去南山,我们都要经过那片草原。只是那片草原土的颜色有了变化,造纸厂排放的碱水把泥土都染成了褐色的。但是草还是长得很旺盛的,一点儿也不减少它的绿色。我曾在一首诗里,写到过这片草原的。我将它称为了草滩。小城的北门外,在一处坡岗上,有我家的一块坟地。我的祖父病故后,就安葬在那儿了。每到清明节的时候,我们都要去那里给他扫墓。头几年,我们都是跟着奶奶去。走老街最北面那一段路。一直走到路头,再沿着老榆树的路,再东向北。有时候,回来还要到老街上一个叫老单小铺的店里歇歇脚。听奶奶和大人们唠家常。那些年,年年都要走那段路。所以说,老街最北面的那一段路,是我的一段最伤心的路。我非常想念我的爷爷,无论清明时节有没有下雨,而我的眼泪,早已经留淌在了心底。老街和中央街的西南角儿,最早是副食品商店。那里的柜台上摆满了喷香可口的主副食品。在人们挨饿的年代里,那里是最能诱惑我们的地方。在最困难的时期,那里的代食品也做得非常讲究。用玉米芯,油麦做的各类食品也摆满了柜台。那时候,贴在那里的柜台前,看里面的食品,真想像二姑一样,在那里当售货员。也能尝一尝各种好吃的东西。我的二姑,早年就在那里工作。她年年都是单位系统的劳动模范。小时候,我并不常去那里,也不好意思去那里给她添麻烦。她平时也给奶奶买回一些奶奶愿意吃的蛋糕饼干和炉果。奶奶的点心篮子,就挂在我家的棚顶上。过年,过节的时候,她也给我家买些烟酒糖茶什么的。也给我们买橘子瓣和花球糖。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里,有个亲人在食品店,那真是方便多了。</h3><h3>在老市场西门对面,有一个二层木楼的房子。是福和轩饭店。在早年的小城,是个很了不起的饭店,非常上档次。父亲和母亲当年结婚,就是在那里举办的婚宴。他们有一张西装革履和婚纱的照片,说明当年他们在那里也风光了一次。我在八九十年代,也去过那个饭店,当时也还火过一段。那时候就是回民菜系了。但是随着小城的发展,各式饭店如雨后春笋。老饭店年久失修,日薄西山了。后来什么时候拆扒了就不清楚了。我不知道,这个饭店当年是什么人开的,生意兴隆了多少年。当年它的辉煌,也确实给小城和老街增添了一道亮丽的风景。我的二姑家就住在老街临街的房子,与福和轩斜对面。三姑、四姨家也都在老街的胡同里住。小时候儿,我们也经常去她们家玩儿,也是经常走老街的。而我和爱人的一段姻缘,也是从我的四姨家开始的。那一年夏天,在四姨家,我和爱人见面,从此相识,相爱。她也曾经在老街上的百货商店上班。在我的记忆中,那栋房子是有一个天窗的。我很喜欢那样的天窗,它可以随时看到天空,看到蓝天白云,看到明亮的阳光洒进室内。那时,在那个商店里见到过她,她刚上班不久吧,就站在柜台里。只是那时候我们还不认识。</h3><h3> 都熟悉老街的大柳树吧,那就是小城的魂,老街的魂。据说,那是老街上一家开药铺的人家,早年栽种的。我还知道,我的姨父爷,当年也参加了种树。因为多年前,姨父爷的儿子,我的表叔从牡丹江过来,重回故地。当时还特意让我陪他去看望了那棵老柳树,怀念他曾经在小城的岁月,怀念父辈们曾经艰辛的脚步,回味他的父亲和他讲过的与老柳树的故事。老街,它经历了岁月的沧桑。它伴随着我的童年,少年、青年和壮年,一路走来。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如今,祖父一辈的人早已经不在了,父亲也不在了。但是,这些亲人留给我和老街的一段缘还在。虽然,老街的变化不大。但是,它仍然让我怀恋和思念,更使我难忘。我真的不希望它改变面貌,还是原来的老样子,那样才能使我回到从前。现在,我的姑姑和姨还在小城,安享着晚年。她们一定比我对老街的印象更深刻。我希望她们和老街一起脉动。我真心地祝愿她们不老,老街不老!</h3><h3> 2019年3月23日写于哈尔滨</h3><h3>感谢作者把70年代的家乡描绘的活灵活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