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手记:游山西,探绵山奇观

锦瑟

<h3></h3><h3>  “人说山西好风光,地肥水美五谷香,左手一指太行山,右手一指是吕梁”。山西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被称为“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至2013年底,山西省存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都是拔尖的。</h3> <h3>  今天要介绍的是位于山西晋中的介休绵山。</h3><h3>  绵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山西省重点风景名胜区,跨介休、灵石、沁源三市县地界,最高海拔2560米,是太岳山的一条支脉;同时,也是中国清明节(寒食节)发源地,是中国寒食清明文化研究中心,被称为中国寒食清明文化博物馆。</h3><h3>  绵山风景名胜区的仿古建筑群风格多样,从建筑的角度来剖析,绵山仿古建筑集华夏古今之精华,构成了现代仿古建筑物的独特风格。其中,宗教建筑有殿庙、宫观;园林建筑有亭、台、楼、阁、轩、廊、榭、牌楼;古留遗迹建筑有古营门、城池、营寨等,可为古建筑博物院(园)。</h3> <h3>  绵山风景名胜区有14个大景点,360余个小景点,既有蕴含丰富历史文化的人文景观,也有秀丽俊美的自然风景。</h3><h3>  人文景观包括:龙头寺、龙脊岭、李姑岩、蜂房泉、大罗宫、天桥、一斗泉、朱家凹、云峰寺、正果寺、介公岭。</h3><h3>  自然景观包括:栖贤谷、古藤谷、水涛沟。</h3> <h3>  因为绵山景点较多,上山当天特意起了一个大早。清晨漫步在上山的道上,晨雾还未散去,空气潮湿而清新,路遇一位摄影爱好者,兢兢业业地拍照,妄图留下每一帧美景。</h3><h3>  如果只有一天行程的话,每个景点都停留的时间不允许,可以挑一些著名的景点规划路线。</h3> <h3>  <b>龙头寺</b></h3><h3>  原名塔岩头,因岩下黄土坡有空王塔院而得名。又因唐贞观十五年(641)太宗皇帝驾幸绵山礼佛时,有双龙显灵而改为现名。区内有毓德堂、关帝庙、真武庙、南天门等名胜古迹。有《叶剑英元帅论绵山》、《左传·介子推不言禄》、屈原《九章》、宋廷魁《绵山赋》、唐太宗御制诗碑等,这些石刻是领略绵山厚重历史文化的主要景观。这里也是<font color="#167efb">朝观云海、夕观日落</font>的绝妙去处。</h3> <h3>  <b>龙脊岭</b></h3><h3>  龙脊岭因位居双龙交汇的背脊而得名。该游览区主要展现李唐军事文化和道家养生文化,有龙抬头、龙涎泉、龙须瀑、介子推母子巨型雕像、真武殿、八卦园、仰止亭等二十余处景点。子推母子塑像生动传神,再现了当年介子推偕母归隐绵山的情景。</h3> <h3><br></h3> <h3>  <b>大罗宫</b></h3><h3>  大罗宫游览区,当地人俗称“中岩”。“三清上,曰大罗”。道家认为天有三十六重,三十六重之上为大罗天,因此这座宫殿为大罗宫,意为最高的仙宫。</h3><h3>  大罗宫依山而建,层楼杰阁,画栋雕梁,金碧辉煌。整个建筑群面积为三万多平方米,共十三层组成,总高110米,游客称赞<font color="#167efb">“可以与布达拉宫相媲美”,可谓天下道家第一宫观。</font></h3> <h3></h3><h3>  大罗宫始建年代不详,据传在春秋时介子推来绵山隐居,就有道家人物活动的遗迹,东汉时已有部分殿庙初具规模。<br></h3><h3>  本区内包括大罗宫主殿的讲经坛、混元殿、群仙殿。还有灵霄殿、三清殿、财神殿、救苦殿、元辰殿、三官殿、五老君殿、斗姆殿等诸殿。展厅内绵山唐、宋、元、明、清历代精品彩塑,被称为“<font color="#167efb">山西的敦煌</font>”。藏经阁是中国名胜区最大的藏书之处。宫内《道德经》木刻、石刻及英、日俄等译文,堪为《道德经》文化之大观。岩上有一天然石洞,夏日常有白云飘出,故称为“<font color="#167efb">白云洞</font>”。洞旁建一草庵,叫白云庵。庵内的《金刚经》石刻,为唐代遗留的稀世文物。</h3> <h3><br></h3> <h3>  <b>云峰寺</b></h3><h3>  云峰寺,原名抱腹寺,因建于抱腹岩而得名。始建于三国曹魏时期,高僧迪公经营始建,距今一千七百余年。</h3><h3>  云峰寺有四十多处文物古迹,需要花时间细细品味。首先要登上108级台阶,<font color="#167efb">佛家认为,人生有108个烦恼,每登上一个台阶便可去掉一个烦恼</font>,登上这108个台阶,你这一生的烦恼就能全部去掉,从而进入无忧无虑的理想世界。</h3> <h3>  抱腹岩坐东面西,高60米,深50米,长180米,分上下两层,抱二百余间殿宇、馆舍于“腹”内,<font color="#167efb">容两千年历史文明于其间,为天下“绝无仅有”</font>。主要景点有毗卢殿、玉皇阁、空王殿、五龙殿、迪公洞、鸾公洞、志超洞、五龙松、铁索岭、《大唐汾洲抱腹寺碑》等四十余处。</h3><h3>明末清初大学者傅山于崇祯十年(1637)题写的长联,清光绪三年(1877)皇帝所赐“慈云法雨”御匾,以及当代著名学者邑人张颔所题“抱腹栖云”的匾额,都是不可多得的珍品。</h3> <h3><br></h3> <h3>  <b>栖贤谷</b></h3><h3>  栖贤谷是一道蜿蜒而上、九曲一线天的峡谷。两边怪石嶙峋,谷底溪流淙淙,空谷传声,须攀十余架天梯才能通过。相传当年介子推母子就是经这里到达归隐地的。</h3><h3>  游览区内还有清风洞、迎仙坊、天源瀑布、超凡洞、箫声叠瀑、鳄鱼石、仙界石、壁上园、蝴蝶窝、驯虎之神、点石为羊、仙泉等二十余处景点。</h3> <h3>  <b>水涛沟</b></h3><h3>  绵山秀色,首推水涛仙沟。沟前说法台苍翠如黛,耸立于两山之间,环绕于涧水之中,夏秋季节常有彩虹升起,景色之美 ,如诗如画。沟中主要景观有:五龙树、五龙飞瀑、莲花峰、仙箓榜、子月峰、刀劈石、雄狮瀑、水帘洞等自然山水奇观;又有仙女坐龟,碧溪垂钓,牛角挂书、知章醉酒等雕塑小品。</h3><h3>  十里仙谷中,北魏郦道元《水经注》所称的绵山石桐水,<font color="#167efb">千回百转,飞流激荡</font>,形成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瀑布数十处,宛若镶嵌在茂林和芦苇丛中的一串串碧玉,使人如置身于扑朔迷离、神奇莫测的南国水乡之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