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本红的山水情

宁静致远

<h3>  李本红,山东省无棣县人,师从山水名家张金举先生,现为无棣县美术家协会理事、无棣县老年书画研究会秘书长,滨洲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山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李本红自述</h1><h3>&nbsp;【童年经历】</h3><h3> 1963年12月出生在柳堡镇西岳里村一个农民家庭,我们家好几辈子都是种地的,到我这儿算是有了个吃皇粮的,当了老师,由于能写会画,在乡亲们眼里也算个能耐人。</h3> <h3>  印象中的父亲生性耿直,公正无私,年轻时应征入伍,在部队呆了多年,后又转到部队农场工作,终因母亲体弱多病,还要照顾爷爷、奶奶,最后复员回到了村里务农,当了多年的大队干部,直到1979年病逝,那时我才十七岁,还在公社办的高中读书。</h3> <h3>  我的童年和其他孩子们一样,也挺淘气,喜欢蹦蹦跳跳,也玩过藏猫猫、打瓦、摔泥巴印模等等。我从小就爱乱画着玩,看到什么就画什么,到了四、五年级已画得有模有样了。那时的课本很少,学校里也没有美术课,但那时流行一阵连环画,就是小人书,像《智取威虎山》、《刘胡兰》、《邱少云》、《鸡毛信》等,好多同学手里都有几本,我当时收集到大概二十多本,我就照着小人书画,作业本都让我画满了,隔两天就要问家里要钱买纸订本子,没有订书机,都是线缝的那种,光要钱家里大人就要埋怨,因为哥哥、姐姐和妹妹也都上学。那时农村都过穷日子,姐姐念了两年书就不念了,在家帮母亲打理家务,也到生产队挣点工分。同学们都喜欢我画的东西,我就撕下来送人,到后来舍不得撕了,同学们就都撕自己的作业本,一页一页的送给我,换我的画。开始一张换一张,后来画的少了要的多了,就好几页才肯换给他们一张,这样一来还攒下了一张张的纸片,拿回家缝在一块,再剪整齐一点,就成新作业本了。</h3> <h3>  作业本多了,也不问家里要钱了,再在本上乱画,大人也不嗔了。我记得家里有一有客人来玩,父亲便得意地拿出我画的本本来让人家看,听到客人说这孩子手巧有出息,将来当个画匠,父亲就高兴地笑起来。那时有个姓郭的叔叔是驻村干部,还给我买了好几本学画画的书呢。&nbsp;</h3> <h3>【青年经历】</h3><h3> 一转眼上高中了。我是1980年6月高中毕业的,父亲是1979年阴历九月初七去世的,当时父亲是肺癌,为治病给家里拉下了老多的饥荒,母亲多病也没有劳动能力,哥哥还在部队当兵。父亲的去世给我打击很大,父亲在时家里客人不断,朋友也多,父亲走了,家里一下子冷清起来,因为我十分敬重父亲,觉得父亲很了不起,我感觉天是塌了,失去了依靠,几乎每天做梦都梦到父亲,书也念不下去了,好容易挨到第二年毕业,毕业后我就跟着大人们给生产队里干点活挣点工分,大人们一天挣一个工分,给我记半个工分。队里的小队长见我可怜,干什么活让我跟着他干,后来又让我给队里看枣,生产队里枣树多,枣好吃了害怕人偷,就派人看着,守着一片枣林,非常寂寞,于是我就找来纸笔,照着盘根错节的枣树画,抓着个蚂蚱也画,野花野草什么都画,看了一个多月的枣,画了两大本画,锻炼了造型能力。</h3> <h3>  1981年,公社文化站办了一个美术学习班,学期挺短,也就十来天吧,请孟德玉老师和张金举老师教人们画画。当时这个学习班招了三十多名学员,和我同村的张宝山也参加了这个学习班,画得略好点的也就我们两个。这是我第一次见到了专业的美术老师,也是我的启蒙老师,两位老师对我的绘画艺术影响最大,至今仍帮助和教导着我,我感谢两位老师对我的培养,师恩重于山,我会永远记住两位老师的恩情。</h3> <h3>  后来我们都跟着村里一位退休老教师学习画屋,这个老师叫赵鸣山,是我们那一带十里八乡有名的文化人,文学功底深厚,能写能画能编诗。我们跟着赵老师给乡亲们画屋。在农村以前给孩子娶媳妇是要先把墙面粉刷后,裱糊上顶子,然后再在墙上画些花鸟虫鱼、山水风景,十分华丽,吉祥喜庆,一开始给乡亲们画屋都是免费的,帮忙性质的,因为颜料、墨汁、毛笔都是自己买的,画时间久了,我们除去混个酒足饭饱,还得赔钱,所以后来就多少的收点费用,画一家用一到两天的功夫,收四元钱,刚够个颜料费。因为我们画得好,收钱少,找我们画屋的越来越多,别村的画匠没有活干,而我们三人的日程排得满满的,不早打招呼都挂不上号,十里八村的乡亲们有喜事画屋就提前和我们订下了,还开着拖拉机来接我们,有时受邀还要出远门去画,在外村一呆就是好几天。画屋是个很苦很累的差事,村里人往往是盖上新房子给孩子娶亲,新房盖在村边上,连个电都没来得及安上,就张罗着让我们画屋,在新房子搭上架子,站在上面晃晃悠悠,寒冬腊月,冻的手冷脚痛,到晚上加夜班,有人举着蜡烛照着让我们画,不然就耽误日期,这家还没画完,那家早搭好架子等着了。我们师徒三人都喝酒,招待的也好,酒喝多了是常有的事,酒桌上搞个酒令,猜个谜语,弄个词语接龙,也挺文雅,不招人烦,所以我们几个在村里人缘都非常好,这也算是苦中寻乐,穷乐呵吧。<br></h3> <h3>  1984年冬天,我结婚了。家里的日子也稍微有了好转,买了一头驴子养着种地,日子也就这么平常的过着。1986年秋,学校招民办教师,我就参加了考试,没等成绩出来,就到惠民县出河工,一干半个月,等回家才知道被学校录用了。</h3> <h3>  在学校里教了几年小学,记得在付O村教书时,由于村子小、学生少,把两个班放在一个教室里,一个二年级一个三年级,叫作复式班,我给孩子们开了美术课,教孩子们画画,我教过的这两个班里有三个学生到初中都学了美术特长,考上美术师范,现在都在中学里教美术。到1995年我考上了县里的滨海大学美术师资班,当时为了交学费,东借西讨,好容易凑了三千块钱,还差着三千好几呢,这个班招生四十多名,我考得专业最好,当时在滨海大学当副校长的赵吉春老师和校领导了解了我的情况,作为特殊情况批准我先拿一部分学费,先上学,到毕业前交齐学费也行,我才有了学习专业美术知识的机会,毕业后分配到中学,当了专职的美术老师,也由民办转了正式。</h3> <h3>  在学校里上课之余,我一直坚持画画,画得好了,作品有人收藏了,这是对我绘画艺术的肯定和激励。</h3> <h3>  近几年来,我和画友们在美协主席张金举老师的带领下,搞了很多有意义的活动,我们走进社区、企业、学校、敬老院等举办送书画活动。2011年我们几个画家卖了一万五千元钱,捐赠给了水湾、常家、车王三处学校,资助了三十多个贫困学生,我们用自己的书画作品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为社会做点有益的工作,感到十分欣慰。</h3> <h3>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学海无涯,艺无止境,在绘画艺木的道路上,我要坚守传统中融汇创新,自然怀抱中修身养性、净化人格、提升境界,不断创作出更多紧随时代、贴近生活的优秀作品,为筑就幸福美好的中国梦作出贡献!</h3> <h3>《老家的文化人》之专访李本红</h3><h3>无棣电视台录制</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