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顺古镇小住记

lihuiying

<h3>选择和顺古镇小住,起始于对腾冲在抗战期间英勇与悲壮的崇敬,加上对和顺人走夷方及士和民顺的历史文化兴趣,更有古镇乡村图书馆的诱惑。</h3> <h3>进入古镇李家巷直到中心小学,继续沿石板路向左向上约一百多米就到了我选择的民宿住地。</h3> <h3>房东家的方老爷子是退休工人,每天骑摩托去种家里的两亩田,还时时与大家聊哲学与生活、佛道与易学😀这个家里除了事事照顾我们的“老板娘”迎春小妹外,相处最多的就是这位七十多岁的“老人”。</h3> <h3>铁打的房东流水的客,从第一天到达进了一对嘉兴小夫妇与一位天津同龄游客群后,又先后与一位上海游客和两位新疆游客成“群”——大家有时外出游逛与拼吃,有时在家一起开伙,既满足了品尝和顺小吃的乐趣,也有机会自烹当地新鲜蔬菜😄</h3> <h3>古镇中心小学占地虽然不太大,但校园设施齐全_运动场、食堂、电脑室、实验室及教师宿舍——和顺人自古重视教育的传承确实令人可欣可慰!</h3> <h3>每天早晨不到七点半,在学校号声伴着清脆鸟鸣声中醒来,推开窗子虽看不到日出但清新的空气扑满房间。从住所右转一百米就到了通往野鸭湖西岸的丛林小路,声声入耳的是——鸟叽鸟喳鸟咕鸟啾鸟呖😄</h3> <h3>走在野鸭湖西岸小路上,隔着丛林透视晨曦中的湖面——温良宁静。</h3> <h3>清晨小镇东西走向的中心街道舒缓娴幽。</h3> <h3>每天上午随性到古镇百年菜街买些新鲜的野菜、野果或没吃过的蔬菜,顺便吃碗饵丝或面条、馄饨或稀豆粉配耙耙或刚出笼的豆包、菜包、香菇包等,然后便开始小镇四处游🌞</h3> <h3>卖包子的小伙子总是笑眯眯的,每次去买都问我是不是要走,要走他请客——走的这天没给他说,只留下这张照纪念🌞</h3> <h3>从环乡路北面的这条小巷上去或从菜街口右转下去进入第一个小巷就是保存完好的弯楼子建筑。</h3> <h3>在小巷闲逛总会遇到不同人——这是给我推销银手镯的七十五岁摆摊卖旧物件的老婆婆😄</h3> <h3>这个批发火岩石兰花的外村妇人教给我怎样制作和养护火岩石花。</h3> <h3>看村民建造房屋榫卯技术操作——乡村是传承的主力军!</h3> <h3>清明前看到买柳的婆婆,当地人告诉我这里习俗也是“三月清明送靠柳”——春风吹再生,柳树发新枝!!!</h3> <h3>从古镇环乡路东北部进入和顺小巷,漫步在和顺家风文化长廊,从走夷方到公益篇,六百多年的和顺,展示的是和顺人夷方创业、忠烈报国、英才辈出、重教兴学、纯朴守义及公益情怀的发展史!</h3> <h3>傍晚从元龙阁鸟瞰野鸭湖——沉静柔美。</h3> <h3>白日撩开竹屏俯视野鸭湖——隽秀碧透。</h3> <h3>阴天环视野鸭湖——天水共色。</h3> <h3>湖边——鸟飞鸟栖,随心自在。</h3> <h3>和顺不仅出翡翠王、国相、忠烈、将军、孝子,还出哲学家!</h3> <h3>这所具有近八十年历史的中学目前建在古镇东北部的高坡上,距艾思奇纪念馆二百米。学校占地六十多亩,有二千多学生。校园郁郁葱葱,刻有“书香”的巨石矗立在古树旁👍</h3> <h3>站在学校正门前,可以清晰眺望对面陷河里栖息的白鹭😄</h3> <h3>和顺小巷——小河两岸处处西南赛江南👍</h3><h3><br></h3> <h3>在古镇西南部的中天寺,可俯视整个小镇。</h3> <h3>从中天寺向西三百多米,可观赏八十多年数龄的云樟树——千手观音古树群🌲🌲🌲🌲🌲</h3> <h3>和顺小河从古树群的前面静静流过。沿着小河逆流返回,两岸田园风光秀丽🐾</h3> <h3>鸭浮水,牛走田,白鹭借力饱口福😃</h3> <h3>枝攀过墙,鸟栖上枝——谐好👫</h3> <h3>途经这片还没生花结果的莲塘,悠然间对“花开莲现,花落莲成”有了顿悟🙏</h3> <h3>走夷方的男人们为家中女人们建造的洗衣亭——每个亭上都立有记载修建史的功德碑,修建者多是业成的族内名人,只有贾氏家族是合众力集资建造的👍</h3> <h3>镇上八大宗祠去了六家,李刘两家宗祠现在是旅游经营点,钏杨两家没去。张氏宗祠一直大门紧闭,清明祭祖也没开。宗祠大门对面是木材加工厂,张家大院也变成了度假客栈!!!</h3> <h3>小镇唯一令我失望的是这座心怡的图书馆——图书馆付费参观,没有供读者去读的书???真正是白担了“书香名里”的虚名!!!</h3> <h3>三四月的古镇昼夜温差有一倍。当地人一般习惯吃两顿饭,而我们还是要吃晚饭的😊吃完晚饭就挨门换户地逛——这里开店的多是外地人,本镇人口七千多,从事经营的户数不到20%。</h3> <h3>白天,有时我们搭房东的车走出镇的老路去市里,有时从进镇的新路乘6路车去市里。乘公交时,经常在站台附近感受到当地人的生活韵味🌞</h3> <h3>看到烧柴,想起小镇除了用电和液化气,大灶和烧烤都用柴火和木碳。</h3> <h3>这是房东带我去水碓村上一社区群娱园吃满月席的锅灶——村上的人办宴席都在这里。办席太频繁了,我住到第七天时房东已做了3次客,关系近的送二百,一般的送一百——这已成了家庭的主要支出😱</h3> <h3>入镇要门票,所以我们乘6路车下车就绕草莓地回镇上🐾</h3> <h3>由于抗战时遭受战火摧毁,腾冲很少有古建筑;受地质条件限制,市内没有六层以上的高层建筑。</h3> <h3>靖边广场及周边是主要的商贸区。</h3> <h3>药王宫是战火中幸存的雍正年间建筑,她见证了腾药三百多年的发展与辉煌!</h3> <h3>医者——仁术济世,福佑群生👍</h3> <h3>如果鸟瞰药王宫平面建筑,呈葫芦形状。院内除种有多种药树外,还在小园内种植了二十多种药材🌷</h3> <h3>滇西抗战纪念馆是震撼人心的场所——这里承载着腾冲人民对全国五十万人为守护祖国西南门户英勇壮烈的永恒纪念;这里记录了腾冲人民从将军到民夫对抗战胜利的无私奉献🌲🌼</h3> <h3>可以看到枪眼的英国领事馆旧址。</h3> <h3>在街上看到只在外面吃过的棕包——买一个回去自己做做🐷</h3> <h3>终于看到了小孩背兜的销售店——纯手工制作,一百元一个😃</h3> <h3>瑷珲公园——中国人口地理分界线公园。从瑷珲到腾冲两点一线,经过黑龙江、内蒙古、河北、山西、陕西、四川、贵州和云南的28个市县。西北64%的面积居住了4%的人口,东南36%的面积居住了96%人口。我想在瑷珲应该有个同样的“腾冲”公园吧🌞</h3> <h3>中国人口地理学的开创者——胡焕庸。</h3> <h3>尽管三月末四月初已错过了腾冲的花季,但还是看到了成排的樱花、垂柳海棠和就要开透的山茶花和樱桃花🌟</h3> <h3>乘6路倒9路在旅游客运站再乘专线到达热海。</h3> <h3>一走到蛤蟆嘴就感受到了含着硫磺味的热流,喷腾的热气弥漫在行进的上空。</h3> <h3>清泉与热流相伴相随。</h3> <h3>用大滚锅处的热气蒸十五分钟鸡蛋可熟——比平常煮熟的有味道👍(进入前一定记住买鸡蛋,五元一提)。</h3> <h3>房东说6号回娘家芒棒镇带我去高黎贡山看古茶树园。新来的两个新疆房客从昆明租了一辆车一路开过来,提议清明节前自驾去看茶山。</h3> <h3>我们顺着314国道经过一个半小时的路程,来到了高黎贡山的一家生态有机茶厂,工人以为我们是来看茶质量的,带我们来到一片台地茶山并给我们示范如何采毛尖茶😛</h3> <h3>房东教我们把采摘来的一点毛尖杀青、揉捻和晾晒😀</h3> <h3>第一次泡还没经过晾晒的茶叶(房东说也没这样喝过),茶香真是意外地缠绵——沁心入神😆看着小桌上的不多成果,我们决定第二天继续去采茶✋</h3> <h3>这次盘越过山顶,我们在芒棒镇甘露寺水库附近的一个生态茶园巧遇到一片高树茶园的女主人——正巧。正巧一边给我们唱民歌、聊过往一边帮我们采茶。13岁开始采茶的正巧是当地的采茶能手🌺热忱开朗,利落敏捷,已经是当上两个孙子和两个外孙的奶奶、姥姥啦!</h3> <h3>采完茶已过中午,正巧留我们吃饭,实在太饿了就一口答应😊在正巧还没装修好的宽敞新房里,不到四十分钟一桌饭妥当——绿色的全部是回家路上刚摘下来的:豌豆、蚕豆、菠菜和我记不起名的一种五叶菜,还有茴香肉丸和储存的腊肉,配上自制的乳腐、腌小菜,主食红米饭🙌好爽啊——我们每人吃了两碗饭😊走时正巧还硬给我们带了莴笋和第一次见的佛手瓜根🤗正巧——如你的名字,一切美好的相遇都是正巧👐</h3> <h3>荷花温泉距和顺约三十分钟路程,每天在6路站台有专门接送的大巴。走进长廊,两边高低共有十几个温池,都以花命名。温池水温37度~42度不等——最适中的39度或40度👌</h3> <h3>温泉服务到位,午餐后可以去干蒸房小憩。</h3> <h3>荷花温泉旁是芭蕉关马帮客栈旧址,虽然巨大的客栈现在废置在哪里,可从空荡的窗外和坚实的墙壁依然能感受到它曾经有过的繁荣。</h3> <h3>在静寂的山边,我独自在紧张中走了一小段马帮古道——感受只有一个“怕”字😊</h3> <h3>腾冲清明祭祖非常隆重,历时也长达十多天。和顺寸氏家族6号祭祖,早晨八点就过来看看,一上宗祠平台就感受到与往日不同的浓浓氛围。平台上支起的大锅供从不同地域不断汇来的族人焚烧祭纸,宗祠的大门小门都大开着,宗祠两侧的翡翠店正常营业,跨境从缅甸回来的族人在先人牌位前合影,大门右楹联“立德立功愿万世子孙书香速继”耐人寻味。</h3> <h3>因为寸氏祭祖有文艺表演,中午又过来看。一点过后主持人按仪式单宣布祭祖逐项进行——鸣炮,长者在鼎炉焚香,欢迎词,族长讲族史族训,表扬和睦有为家庭,提示不良行为族人,缅甸族人讲话,再由缅甸族人男女代表将两竹篓祭品背进正堂,之后就在长者的带领下族人们接序进正堂拜租。</h3> <h3>仪式后文艺表演开始,因为我想看看缅甸带来的祭品便先跟着大多族人前往聚餐点——大石巷的公房“同心堂”。</h3> <h3>背篓里是糯米饭、红豆沙、鸡肉、袋装白沙糖,还有煮鸡蛋——我为有些小恙没出来的小伙伴拿了一个鸡蛋😜</h3><h3><br></h3> <h3>返回去文艺表演还在继续,演员全部由族人组成——最长的跳舞男生七十七岁了,连续演了3个节目👍</h3> <h3>傍晚房东从娘家带回了傣族泼水耙耙和染黄饭,比外面的好吃多了😆想到明天就要离开古镇开始滇西环线行,又惦记着还没去吃的这碗蒙自过桥米线,没敢多吃——现在想想真后悔没多吃些😋想念腾冲那份自在与淡然,想念和顺的柔美与朴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