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3月28日,忽接同学电话,说是初中部分同学准备明天小聚,问能否参加?看了看手头无甚急事,便欣然应允。<br></h3><h3> 记得我上初中时,同级有三个班,是从小学四个班合并而来的,同学都来自本村。所以,初中同学,一定是小学同学,当然,不见得是一个班而已,但却是地地道道的“发小”。</h3><h3> 热心的同学,还从微信中给我发来了初中毕业时的合影照,让我先“复习”一下。</h3><h3> 一、“初见”</h3><h3> 29日一早,乘公交车赶赴淄川银座广场集合点。车进站尚未停稳,透过车窗玻璃,便见有六七位着旅行装束的中年女子交谈甚欢,其中有的“面熟”,猜想:这应该是今天聚会的同学了。一下车,便向她们步去。她们中似乎有人看我也有些眼熟,便问道:</h3><h3> “是XX吗?”</h3><h3> 答道:“是啊。”</h3><h3> “变化真大,都不敢认了。”</h3><h3> “要是在路上见了,肯定不敢认。”</h3><h3> ……</h3><h3> 是啊,40多年不见面了,不仔细端详,真的是不敢相认。难怪古人有“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的感悟。</h3><h3> 说话间,有三位在前几年老乡孩子婚宴上见过面且“对上号”的同学走来,向我一一介绍这次“初见”的同学的名字。我也竭力在脑海中搜寻毕业照中那一张张还略带有稚气的脸庞,回忆上学时的点点印记。</h3><h3> 二、乘车</h3><h3> 受邀的18名同学如约而至。我们乘上了热心同学租赁的中巴车,向博山出发,准备到樵岭前赏桃花。</h3><h3> 车上,本次活动的倡议者桂青同学,主动客串起主持人和摄像师。同学们逐一自我介绍,感念学情,寄语祝福。在桂青同学的指挥下,同学们唱起了记忆中的歌谣,《打靶归来》、《我是公社小社员》等曲目,在未经排练的情况下,合唱得也是那般整齐。令人称奇的是:就连“”六一儿童节,我们多快乐”这样的童谣,同学们也唱得那般通顺和起劲,真的有些返老还童了。</h3><h3> 欢歌笑语充满了车厢。不知不觉间,车子也到了博山。询问当地的一位大哥,得知 ,樵岭前的桃花尚未开放。是啊,古人云“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这才是阴历二月底的光景,看桃花的确心急了点。这位大哥提醒道:朱家南村正在举办杏花节,可到那里看看杏花。大家欣然应允。</h3> <h3> 三、赏花<br></h3><h3> 车子改道驶往博山镇朱家南村。我对朱南村并不陌生,前天刚跟随同事来过。朱南村的“杏山新庐”,是将建在半山腰的旧村改造成的“农家乐”,整个新庐园区以杏为魂、以路为骨、以山做事、以庐做景,走在青石铺就的山路上,确有一步一景、步移景异的效果。</h3><h3> 房前路旁的杏树花枝招展的,引得同学们不时驻足留影。大家陶醉杏林花海之中,边走边拍,未觉疲倦,便游到山顶。山上的杏树有孤零零地立在路旁的,更多的是顺着山坡的桄子地栽种的的,一层一层的,延伸到山巅。俯瞰半面山坡,整个“杏山新庐”掩映在如白云般的花海中;近看一树树的杏花,却是千姿百态,有撑开红萼怒放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那盛开的杏花,白中带粉,宛如初中时女同学脸颊的颜色一般,也难怪女同学们对花海这般留恋了。</h3> <h3> 四、野炊<br></h3><h3> 游罢“杏山新庐”,计划中便无目的地了。“领队”让司机师傅随便找一个景点看看,顺道找一个宽敞点的地方,先将午餐问题解决了。此处距“开元溶洞“不远,司机师傅建议到那儿去看看。</h3><h3> 行车途中,司机师傅见路旁有一平坦地块,便建议大家在此用餐。</h3><h3> 车在这块“小广场“处停下,同学们便大包小包地将个人准备的午餐拎下车来。细心的桂青同学准备了一块大床罩做“筵席”,还准备了两兜“淄川烧饼”;有的特意到“南源烤鸡店”买来了烤鸡和香肠;有的自己做了炸肉、炸了香椿;有的自己腌制了茶蛋、油焖咸菜;有的擀了油饼、烙了火烧;有的还将自己家的鸡刚下的鲜蛋煮了让大家品尝……,满满“一席”名吃,大家吃得津津有味。</h3><h3> 忽然想起小时“上坡”生产队送饭的场景。那时,“劳力”们为赶农活,中午都不回家吃饭。快晌午的时候,队里派出一名“送饭工”,到“出坡”的人家“敛饭“。一只架筐盛满了大部分是用老粗布裹着的“啥吃”,一只梢盛满了开水,送饭的人挑着,还没进地头,“眼尖”的看到后,便大喊“饭来了”,这时的社员们也顾不上队长是否允许,放下手头的“活禄”,奔向地头,熟练地找出自己的那一包,便狼吞虎咽地吃起来。那时,大部分人家吃的是秫黍煎饼,就的是胡萝卜咸菜,若是谁家吃个单饼卷“就菜” ,就让大家羡慕得不得了。尽管那时吃的差了些,但在坡里吃还是比在家里吃着香。就宛如今天同学们在这里“野炊”,平时不愿吃的,今天吃起来也格外有味道。</h3><h3> 看看今天“满地”的名吃,还有闲暇出来游览美景,特别是能与“发小”叙叙旧,顿觉幸福满满的。</h3> <h3> 五、辞别</h3><h3> 吃罢午餐,同学们自觉打扫了地上的残留物,并装包带走。对同学们这种公德意识,暗暗佩服。</h3><h3> 司机师傅载我们到了“开元溶洞”景区门口,一下车,同学们又被盛开的玉兰花所吸引,三三两两开始拍照留念。一班的、二班的、三班的,按班级照完了,又按男生、女生、本家、亲戚照。好不亲密 。</h3><h3> 天公不作美,突然飘起了雨点。大家有些失落地登车返程。</h3><h3> 一路上倾诉者游玩的感悟,浑然不觉便到了淄川。</h3><h3> 同学们在车站依依不舍道别,相约着微信联系、下次再会。</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