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妻子》

追梦的老牛

<h3>   妻子今年四十八岁,比我大一岁,二十五岁做了我的新娘,算来已有二十三个春秋,我们在乡村的青山绿水间,相濡以沫生活着。</h3> <h3>  妻子一米五五的个头胖胖的上身,方形的脸蛋整齐洁白的牙齿,笑起来声音清翠响亮,并且脸上荡漾出阳光般幸福的笑容,总能感染到身边的每一个人。</h3> <h3>  妻子初中文化,和我一样就读于乡里的一所中学 “新村中学” ,毕业后到乡村教过几年书。</h3><h3> 我至今仍然有些怀疑她的教学质量,因为跟我在一起生活的这些年,我并没有感受到她的文化水平有多高。但是偶尔碰到她以前的学生,闲聊时都说叶老师教得蛮好啊,这让我有些困惑,是真教的好或者是学生在说好话呢 ? 不得而知。</h3> <h3> 妻子是一个好强的人,从不叫苦,多大的困难也压不垮她。她埋头苦干勤俭持家,她真心待人人缘很好,她心地单纯说话直率眼里容不得半点沙子,如果心里有气或者觉得受了委屈她就要发出来,即便是眼前有一份亿万订单要她来签字,她也要把这口气先撸顺了再来谈。</h3> <h3>  妻子是一个做小本生意的人才,因为她算起帐来滴水不漏,到商场买货砍起价来能让销售员小姐噘起小嘴歪着脑袋不理她。 二十来岁时就开起全村第一家经销店,到现在她都想着叫我一起去城里开店,因为收入稳定没有风险也能体现她的人生价值,但是我没兴趣,这事也就不了了之。</h3> <h3>  妻子对旧的东西总是舍不得丢掉,因为都曾经在她的生活中扮演过角色。对记忆中的往事是如此,对无用的破铜烂铁是如此,我猜想她对待丈夫肯定也是如此,因此我根本无须担心她会抛弃我和这个家庭。</h3><h3> 记得有一个成语叫“喜新厌旧”,那么妻子将创造出另一个成语叫做“喜旧厌新”,当然,这个或许会有些夸张的感覚。<br></h3> <h3>  妻子心灵手巧多才多艺,她学过裁缝给人做过衣服,她以前曾经想去学理发但家人不同意,认为女孩学这个不好;但是这些年来我的头发都是妻子帮我理,也算是自学成才,并且手艺还不错。</h3> <h3>  妻子很爱看书,几年下来她看的都是同一本书,这本书很簿,几乎每个农民家庭每年都会买一本,就是农村用来选日子看节气卜吉凶的通书。</h3><h3> 这书我看不懂,看了就头晕,但是在她眼里就变成了宝。我说要理发,她翻开书一看,今天不适宜要后天;我说明天去看个病人,她打开书一看,哦,今天很吉利,于是两人连夜骑摩托车前往。</h3><h3> 并且书中对于拜佛还愿,奠基动土,取蜜捕兽等等,诸如此类的都有详细记载。难怪妻子时常感叹,通书真是深奥啊!因为她看了几年也只是学到一点皮毛而已,要想读懂它还远着呢。</h3> <h3>  妻子信佛,但她不会跑很远去求神拜佛,她说每个庙里供奉的都是佛,没必要近佛不拜求远佛,只要我们有一颗虔诚的心,只要我们一心向善,菩萨都会保佑我们的。这话我信,这几年家庭稳定身体健康儿子考上大学也许就是她诚心拜佛求来的。</h3> <h3>  妻子善长聊天,爱社交,所以家庭的外交工作都靠她撑门面。在村里的各种事务中,在同学会的自我介绍演讲上,在电视台记者的采访时,她从不怯场,而且很上镜。这为她赢得很多赞美,也让她感到很自豪。</h3> <h3>  妻子是一个有着传统家庭观念的劳动妇女,她在家里显得很有主见,说话她都占着理,做事她喜欢出主意,经济大权她一手抓,她心里只有这个家,她所有的努力和付出只为了能让家庭更富裕。</h3><h3> 她从来都不想出去玩,总是觉得家里最好,如果有人用飞机把她送到美国的纽约让她过繁华的都市生活,我敢肯定她赤着双脚也要走回来,回到她心中安稳祥和即使并不富裕的家。</h3> <h3>  妻子很节俭,说白了就是小气。她用的老式手机是别人给她的,整天要充电。她的话费一个月只要八九块钱,几乎都是用我的手机打。我说现在充话费送来的手机很好用啊,而且还能上网,但她说一年要多二百多块钱话费不合算。买衣服也买便宜的,牙齿磨损了要做个牙套,我说做烤瓷的八百元,她嫌贵舍不得。</h3><h3> 虽然这些年家庭状况改善了很多,但是她的节俭意识已深深植根于心间,并且把它当成传统美德来弘扬,显然有些跟不上时代。</h3> <h3> 我曾经因为她的小气有些看不起她,认为她只知道干活只知道节约,从来都不会去享受。现在我终于明白,正是妻子的苦干和小气才让我有了一个家,让孩子能读大学,让我们的家庭在人前能抬起头不丢脸,有了做人的尊严。</h3> <h3>  妻子很平凡,平凡的就象是呼伦贝尔草原上的一棵小草;妻子很普通,她只是众多家庭中普通劳动者的一个缩影。</h3><h3> 正是因为有了象妻子一样勤劳能干默默付出的普通劳动妇女,才撑起了我们无数个家,也正是这些千千万万个普通家庭,才铸就了我们民族的脊梁,让中华民族更骄傲,让我们的祖国更富强。</h3><h3> 妻子,很平凡;妻子,很伟大。</h3> <h3>【原稿写于2015年9月11日】</h3> <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