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平再访河南---郑东新区与西华县原农业部五七干校

老辛(张建华)

<h3>2019年3月25日,安平夫妇在郑东新区CBD观光,游览湿地公园、如意湖等。</h3> <h3>三月下旬,郑州各处已是繁花似锦。</h3> <h3>郑州CBD湿地公园是如意湖的一个净水工程。它的净化水质技术摒弃了传统的过 滤、洒药等污水处理办法,主要利用植物的化学作用、微生物的生物降解作用及填料的物理作用,吸收或者分解污水里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使水体得到深度净化,实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h3> <h3>湿地公园集污水处理、环境保护、科普教育和休闲观赏等功能于一体。经湿地公园处理后,流回如意湖的水质可达到国家地表水二类水质标准,使如意湖的水体常年可保持国家地表水三类水质标准</h3> <h3>这是什么花?树根、树干、树枝都能开花,十分罕见。</h3> <h3>夕阳下的河南艺术中心。五座建筑均采用古代乐器埙的造型。</h3> <h3>如意湖。2015年底,国际上合总理会在这里召开,许多国家的总理曾在李克强总理的陪同下来到这里观赏周边的景色。</h3> <h3>留个纪念,为下次再来留个参照。</h3> <h3>偶遇几个非洲的学生,倒是很大方,也很阳光。</h3> <h3>3月26日,前往西华县,寻找原农业部五七干校旧址。安平曾在这里上过半年小学。途经扶沟县某乡的若兰寺。</h3> <h3>西华县的西华营乡闫王寨村,这里的人大部分姓高。安平问起五七干校以及儿时的同学,老人还都知道。</h3> <h3><p>西北三百米,就是谷堆高(村名)。谈起五七干校,谷堆高的老人甚为怀念,当年只有那里有自来水、有电,经常放电影,很热闹。还说,要不是五七干校撤销了,现在起码是个谷堆高市。冲着老人的这个梦想,我不禁感慨,赋诗如下:</p><p>七绝.谷堆高</p><p>曾梦谷堆城市新,车如流水地成金;</p><p>只因干校先离去,辜负乡人一片心。</p></h3> <h3>一砖到顶的瓦房,曾是富裕人家的标志。但经过时光的侵蚀,院落已此显得十分破旧。唯有院里的绿植,还显出一片生机。</h3> <h3>孩子外出务工,老人在家留守,身体健康的老人生活得无忧无虑,完全没有对今后失去自理能力的担忧。但,衰老作为一种自然规律,又曾饶过谁呢?</h3> <h3>安平与这对八十多岁的老人谈起以前的事情,他们还都记得。他们说,这里常有北京的人来寻访五七干校,都是当年的孩子。</h3> <h3>遇到的每一位村民,都像见到久别的亲人一样,热心领路,寻找当年的遗迹。</h3> <h3>这是当年安平就读的学校,只剩这样三间房屋,可是也垮塌了。当年郎朗的读书声,早已消散在半个世纪的云烟里。</h3> <h3>当一个建筑即将垮掉的时候,往往怎样支撑也无济于事。</h3> <h3>又要离开了,再和乡亲们合个影。不论今后漂泊何处,都不会忘记这里!</h3> <h3>倘有机会,还将再来!</h3> <h3>临近午时了,相亲们热情地请远道而来的客人回家吃饭。</h3><p>也许在他们看来,从这里走出去的孩子,无论混得多牛,都是谷堆高、闫王寨的孩子,既然回来了,岂有不吃饭之理!</p> <h3>双楼、谷堆高,阡陌相连。几十年过去了,这里早已物是人非,只有干校才是共同的记忆。</h3> <h3>干校原址。但建筑却是后来的。</h3> <h3>现在这里已是粮食种植示范基地了。</h3> <h3>当年的水塔,曾是城市化的象征。</h3> <h3>新建的养牛场的草料场,看来牛场的规模还不小。</h3> <h3>养牛工饶有兴趣的介绍干校的变迁。</h3> <h3>这位老师,当年还小,但对干校的事情记忆准确,攀谈起来如数家珍,直到学校上课的预备铃声传来,才急急离去。</h3> <h3>当时的干校分为南院和北院,站在这里眺望南院,已经是一片沃野,满目葱绿。这片土地如果有知,一定会说:感谢你的牵挂,欢迎下次再来!</h3> <h3>人的一生会走过很多地方,但是真正令你牵挂的,能有几处呢?</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