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平生第一次当"牛百掌(长)″,也是最后一次

千林树

<h3><br></h3><h3> 生产队连续几年"双抢"都是靠人工背犁才按时完成任务,超强度的负荷,搞得天怒人怨,这种状况必须改变。七六年过完元宵节后,就开始准备,就是砸锅买铁也要买一条水牛回来。那时一条健壮的大水牛价格在一千元以上,在当时可不是个少数目呀。通过几年的努力,生产队的财务状有所好转,买牛的事也顺理成章提上了议事日程。但我以前从未接触过这个行业,心里很没底。经请教老人,买牛必须请个"牛百长",因为只有他们才熟知牛市行情,知道那里有牛买,也会选牛。按老人的参考意见,请了隔壁大队一易姓的"牛百长"作为我方的经纪人。同时为慎重起见,遇事有个商量,还挑选一位所谓见过世面,经验丰富绰号叫"司令″的中年人作伴。"司令"其人名不虚传,文革中是我们大队大名鼎鼎的造反司令。脑子活,能说会道,花花肠子点子多,还去过县里,到过省城,在当地也算是见过大世面的人物。人勤春早,一九七六年的春天比往年似乎来得早些,气温开始回升,农历二月初六队里就在地坪中修建红薯种温床。时不待人,我们一行三人正式出发了,为了安全除留出零星伙食费外,把一千元现金分成两半,每人各携带五佰元。那时没有交易集市,只能到各地转悠询问,看谁家有富余的牛出售?按照易牛百长安排,我们往西北部山区,那里牛资源丰富些。</h3><h3> 易牛百长是个残疾人,脚有点跛,走路一跛一拐的,但在牛市里摸爬打滚多年,对于牛市交易很内行。一路上他告诉我们说:″买牛有个规矩,在生意洽谈过程中,不直接当面喊价格,而是通过相互在背后摸手掌,把对方的信息即牛的价格传递于你"。并手把手的给我们做了示范,如手握拳头表示整数一千元,五指并拢是伍佰元,一个指头为一佰元,如遇到一个大的整数,例如八、九等怎样表示?整数下面的小数怎么表示,增加或减少等等又如何表示?都有一套完整方法,可惜我都忘记了。"牛百长(掌)″的称呼就是这么来的,其名称有二层意思,总的是指做牛生意的经纪人。这个经纪人扮演着中间媒介的角色,把买方与卖方攥合拢来,促成生意赚取报酬。人们把这个中间经纪人一般称呼为"牛百长″。而买卖双方的主人,通过与中间人摸手掌传递价格信息,则被称为"牛百掌″。"牛百长"是专业经纪人,"牛百掌”是对供需双方主人的戏称,二者是这样区分的。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没有深入考究,也许是在讨价还价过程中避免双方尴尬而采取的一种古老而又非常文明的洽谈方式吧。</h3><h3> 我们跟随易牛百长,翻过财神㘭,走川门桥,过黄泥坑,沿着山涧的羊肠小道往龙塘、四古方向前行,天黑时宿于易的一个同行家里。第二天天刚亮又继续出发,按照易的同行提供的信息,我们往花山岭方向走,穿过一山又一山,好不容易到达花山岭,打听这里没有牛卖。当地人介绍,要想买到好牛,还是要往四古方向去。冒办法我们又只好硬着头皮继续前行。春天像孩儿的脸,说变就变,昨天还艳阳高照,如今刮起了西北风,气温骤降,冻着我们直打哆嗦,司令冻的受不了,干脆把身上一块围巾把脑袋裹起来,完全像一个乞讨的老人。翻山越岭又走了整整一天,到傍晚终于到了易的另一朋友那里,经打听这里有牛买。那位同行向易保证,明天一定帮你们买一条好牛。走了两天总算有了个可靠的信息,悬着的心才放下来。晚上我们已经很疲劳就早早休息,可易牛百长为了促成这笔生意,不顾连日的辛苦跟当地人继续看牛去了。</h3><h3> 第二天早晨,当地人牵来了一条大水牛,还是条母牛。听到这个消息时很高兴,但一看外表就觉得不舒服。虽然我们是外行,仅从外表就可看出牛的年龄不小了,尤其是牛不健壮,感觉很失望。对方吹嘘牛是冒问题,只是喂养不好,如果饲料好,还耕个三、五年田,生一条小牛崽完全冒问题。而易牛百长的意思要我们先谈下价格,合适就买,不合适就算了。我也想先摸摸对方的底就同意谈。易就先开始与对方摸手掌,只见双方把手放在背后,两人口中念念有词,一个说要这个数,另一个则要少一点,再少一点。把对方价格敲定后,于是开始与我方摸手掌,也是同样的方法。易首先将对方的出价告诉了我。因这牛不理想原本就不想要,所以一下把对方要价砍了50%。易认为价格砍得太低,对方可能接受不了。我说那就算了。经过来来回回的几次摸手掌,价格已经定在了一个区间,但双方还冒最后敲定。实际上对方第一次出价600元,我方杀价到300元,几个来回,对方同意降到450元,但我方仍然未松口。之所以不愿松口,主要还是牛的质量,双方僵时不下。易为了促成买卖,不厌其烦穿梭其间,要我们双方各退一步。我懒得纠缠,干脆阐明我方态度。我说不完全是钱的问题,主要还是牛的质量,如牛健壮合适,多出几块钱冒关系。这样的牛买回去干什么?耕过一年二年又不行了,问题仍旧没解决。最好给我找一条中年、健壮的母牛,能够生崽的多出点钱冒关系。话说到这个份上,谈判无法继续进行。这时司令悄悄地把我拉到一旁商量说,这条牛肯定不理想,但现在的问题是,一下子找不到你想要买的牛哟,怎么办?他给我出了个馊主意说,看能不能加买一条半大的小母牛,组成一对″水母子″,万一那条大的耕过一、二年不行了,小母牛就可顶上去,还可生崽,既可解当前燃眉之际,又可彻底解决缺牛问题两全其美。"司令"不愧为司令,怪不得人家说他花花肠子点子多。我觉得有道理,眼下也只能这样了。要司令把我们商量的意见告诉易,并转告对方。对方觉得我方有道理,有诚意,答应帮忙去寻找。  思路的转变,事情峰回路转,出现新的转机。到下午大概二点多钟,对方牵来了一头二岁左右的小牛犊,还是条母牛。这下很符合我方的心意,由于双方都有诚意,价格也很顺利谈拢。两头牛价格共计九百余元,支付佣金六十多元,整整一千元还余下个回家盘缠,双方皆大欢喜。事情全部办妥已经是下午四点了,易牛百长由于交易成功并获得佣金心情高兴,加之连续多日的辛苦,他和他那帮朋友一起喝酒去了。我和"司令"赶着牛,急急忙忙往回赶。当我们路过一农舍,看到一位年轻母亲牵着儿子的手,嘴里哼着儿歌"……细颈葫芦肚,崽崽一大路"。虽然几十年过去了,歌词大部分都已忘记,唯独后面两句以及当时的情景还清晰如昨。"司令"听着这儿歌,笑容满脸询问那嫂嫂,″嫂嫂你一定会看牛罢,我们这头小牛将来有崽生吗"?那位嫂嫂也非常贤惠,回答说:"怎么没有,崽崽一大路呢"?讨到了这么个好兆头,忐忑的心也得到了些许宽慰。据说这里的人,不论男女老少都会看牛,他们还根据牛的生理特征总结编纂一些歌谣。多年后证实,我们买的这对"水母子″,大的不到二年,得了"烂蹄瘟"病死了,小的顺利地接上了班,并牛丁兴旺,确实崽崽一大路。这位嫂嫂的话也得到了应验,这是后话。告别了这位嫂嫂,我们继续赶路。这时天阴沉沉的,气温越来越低,北风呼啸,到了晚上七、八点钟的时候,竟然飘起了雪花。走了四个多小时,我们人困牛乏,饥肠辘辘。到处打听从我们家乡出嫁到这里的一位远房的姑姑,找到这位姑姑后,她见是从娘家来的亲人,非常热情好客。做了香甜可口的饭菜,给牛也喂足了饲料。亲不亲故乡人,更何况还是自家远房亲戚呢!安顿之后,当日无语。第二天一早起来,大地白茫茫一片,不过天也放晴了。瑞雪兆丰年,何况还是一场春雪。告别了亲人,我们继续赶路,此时的心情也像雪后的太阳一样,格外地阳光。</h3><h3> 牛是农民的宝贝,只有经历了牛荒的困苦,才知道牛的重要性。为了不重蹈覆辙,我采取了一项措施,指派一位七十多岁的老太公专职养牛,报酬比平时做工还略为高一点。要求每天上午、下午把牛牵到山上放养,下午还附带割一蓝青草供牛晚上吃。这个规定以后一直延续下来,把牛养得膘肥体壮,牛丁兴旺,从此牛荒的问题一去不再复返!而我这个"牛百掌“当了这一回后就失业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