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念母亲

l老棒

<h3>怀念母亲</h3><h3>清明是人们祭扫先人,怀念追思的日子。正如宋代诗人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凡清明之时,总是屡屡哀思涌上心头,对母亲怀念的情愫越发细腻绵长。</h3> <h3>母亲姓孙名讳秋兰,所以,我特别喜欢陈毅“幽兰在山谷,本自无人识。只为馨香重,求者遍山隅”的诗句,母亲就是一枝散发着馨香的幽兰。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母亲11岁时姥姥去世了,16岁出嫁后,没有几年,奶奶也去世了。生活的磨炼使母亲心胸开阔,明事达理,和睦邻里,精明能干。母亲对老人的孝敬,对晚辈的教育和关爱,在村里是及有口碑的。</h3> <h3>我小的时候家里贫困,每天晚上母亲在昏暗的油灯下 ,总有缝补不完的破衣服,我往往是听着母亲讲的鬼怪狐精故事,看着母亲辛劳疲惫的身影,不知不觉得睡着了,可是当我醒来的时候,母亲已经从山里拾草回来了,又在为我们准备上学的早饭。</h3> <h3>在人民公社时期,农村靠挣工分分配口粮,因为我家兄妹年龄小,挣不了几个工分,所分口粮必须交现金折算工分。有一年,生产队分了小麦,母亲请人帮忙抬回了家,在公社工作的父亲,因下乡了解小麦分配情况,到了晚上还没有回家,小麦款交不上了。无论母亲如何保证,明天一定把钱交上,也是徒劳的。老共产党员的大队干部,我唯一的叔叔,硬是逼着把小麦抬回了生产队。尽管母亲当时气哭了,可是她并没有怨恨叔叔,反而教育们要理解叔叔的难处。</h3> <h3>每到年终,生产队决算分红,可是我家分文没有,为了生活,母亲只好向别人借钱,可那年头没有几个有钱的。我家邻居的成分是地主,而我父亲和叔叔都是抗日时期入党的老党员和基层干部,在“以阶级斗争为纲”和“唯成分论”的年代,我家是绝对不能与地富家庭来往的。后来我才知道,为了父亲的政治影响,母亲只好偷偷的向他们借点钱 ,以解决生活急需。</h3> <h3>我服兵役期满,转业到西北金昌工作,行前回家向父母告别。也许是父亲独自在外闯荡谋生的艰难经历所然,他不希望我远离家乡,并流下了难以割舍的泪水。可是,母亲却说:“到处都是共产党领导的天下,那里黄土不埋人!”我牢记着母亲的教导,来到西北的戈壁大漠,在矿山一直干到退休,金昌成了我的第二故乡。</h3> <h3>母亲从来没有要求子女们,为自己做什么贡献,而古稀之年的母亲却仍在为子女们操心。我希望母亲能够享受“生儿育女防老难,春华秋实硕果繁。五虎两鳯(我兄弟5人姐妹2人)会自理,莫愁天倾心切安。”的晚年生活,不幸的是母亲却患了直肠癌, 1996年离开了我们。母亲去世后,三弟送给我他收藏的母亲的几缕头发,每当我思念母亲之时总会拿出来拜谒,我以“青丝白发胜舍利,音容笑貌娘影慈。廿四大孝空对地,万千思念胸中栖。帝迎佛骨招人看,儿捧花发思母亲。瑶池无愁舒心过,天地有情常相思。”表达了对母亲的哀思。</h3> <h3>仅仅两年之隔,父亲在对母亲的思念中也离我们而去。父亲去世的次年清明,我回乡为父母祭扫,返回金昌时,火车路径兰州期间,车上的音响连续两次播放歌曲《常回家看看》,一种孤儿漂泊的凄楚感顿生心头,我面窗而泣难以自制。正是 “一曲回家起,两眼泪花滴。双亲驾鹤去,哪里有家依?又唱回家看,失声发心脾。面窗掩清泪,无奈声不息。黄土埋白骨,丹心胸涌涛。爹娘就是家,进门孩崽娇。兄弟姐妹情,非同父母老。瑶池双魂舞,相思永难消。”</h3> <h3>(原发表于《中外当代文学艺术家代表作全集》和“中国散文网”)</h3><h3>作者 林岳棒 山东省栖霞市人</h3><h3>谢谢阅览 欢迎转发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