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晴光潋滟,风细柳斜。草长莺飞,芳郊绿遍。乍暖还寒之时,春天来了。</h3><h3> 为了在中华经典中近距离感受这份春意盎然,年初,在易组长的号召下,我们一年级组师生决定开展一次诵读经典活动,学生活动即将在四月份拉开序幕,年级组的老师们,也在人间芳菲四月天到来之前,踏上了一段诗与远方的湘西研学之旅。</h3> 发现自我之旅 <h3> 在易组长的开场白中,在潘婧老师幽默风趣的语言中,研学之旅正式在旅途中拉开帷幕。</h3><h3> 第一环节:真心话大冒险。</h3><h3> 只见潘老师手里拿着蓝色的签桶,仿佛装了数不尽的秘密。在座的老师们精神高度集中,唯恐下一个就是自己。随着游戏的继续,笑声也此起彼伏,被抽到的老师或做鬼脸,或讲糗事,或是直接冒险打电话,或是高歌一曲……大家仿佛忘记了旅途的疲劳,沉浸在游戏的欢乐中。</h3><h3><br></h3> <h3> 这么多惩罚形式,老师们害怕了吗?</h3> <h3> 一年级组的老师和家属们,绝不服输。</h3> <h3> 让我们用美妙的歌声消除旅途的艰辛。</h3> <h3> 瞧,我们还把五星评价带到了旅途中。老师们的表现越精彩,手上的星星贴就越多哦。平日里给孩子们贴星星的老师,现在自己贴上了,竟也觉得有几分自豪。</h3> <h3> 第二环节:诗词大会。</h3><h3> 既然是诗与远方,那前往远方的途中肯定少不了诗词助兴。这不,比赛开始了。全体老师被分成了两组进行pk,进行诗词题目的抢答,题目难度也是由易到难,老师们一个个转动着脑筋,为自己组争取分数。</h3> <h3> 诗词飞花令更是将比赛氛围推到了白热化的程度,要求老师们分别以“春”“风”来说诗句,老师们纷纷举手抢答,好一个激烈。<br></h3> <h3> 最终,比赛以二组稍微领先一组一分的成绩获胜。老师们面临的终极惩罚来了:每人发20元红包。这下可把大家乐惨了。</h3> <h3> 惩罚要有,奖励也是要有的。年级组为老师们每人准备了一份小小的礼物🎁,礼物虽小,可是老师们可喜欢了,这心情不亚于平日小朋友们兑换礼物的心情。</h3> <h3> 热闹非凡的旅途中,平日里沉默寡言的老师,表演起节目来也惟妙惟肖。平日里严肃谨慎的老师,此时却是妙语连珠。平日里嘻嘻哈哈的老师,背起诗来却是一本正经……每个老师都在旅途中,发现了不一样的自己,也感受到了每个人多姿多彩的一面。</h3> 自然人文之旅 1.奇幻红石林 <h3> 选择了远方,就是选择了当地的特色风景与文化,并期望从中体会到不一样的生活百态。此次研学之旅的第一站,便是位于湘西古丈县的红石林。</h3><h3> 古丈红石林是在寒武纪形成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石峰林立,万峰迭嶂,千姿百态斯特地貌向世人展现了其独特而迷人的风采。景区融红、秀、峻、奇、绝、古于一身,堪称一大奇观。进入石林区,景观奇奥,胜景如云,风光美妙。环顾四周,恍入梦境,犹如迈入了一座大型的天然石景雕塑博物馆,给人带来了美的享受。</h3> <h3> 走进红石林,就如同走进了一个梦幻的世界。石头造型千姿百态,有如总统头像,巨人姿态;有如神龟探海,鹰击长空;有如楼兰古城,驼铃声声。</h3> <h3> 乍一看,正如一首打油诗所云:远看大石头,近看石头大。这里的石头与众不同,它是一幅绝妙的画。</h3> <h3> 红石林的岩石形成约有五亿年,当时还是一片海,海底沉积了大量混合泥砂的碳酸盐物质,经地壳运动和侵蚀、溶蚀作用,才形成了这片美丽的地质奇观。</h3> <h3> 在石林中间,大家留下了珍贵的影像纪念。</h3> 2.古朴芙蓉镇 <h3> 诗和远方第二站:芙蓉古镇。</h3><h3> 一本沈从文的书改变了闭塞的边城,一部谢晋的电影改变了一个村子的命运。芙蓉镇原名王村,虽上有土王坐寨,下有酉水通达,但在湘西几大古镇中,本是无名小辈。《芙蓉镇》这部电影,将大时代与小人物的人生刻画得真挚朴实,将无数人带到这里,热泪盈眶,不免感慨。</h3><h3><br></h3> <h3> 沿着青石板路,走进傍晚时分的古镇。没有过多的喧哗声,一切都是那么舒适与宁静。古色古香的木质楼,星星点点的灯光,偶尔传来的阵阵吆喝声,让这个依山傍水的小镇平添了几分诗意。</h3> <h3> 随着人群向瀑布的方向走去。一条溪流从芙蓉镇穿过,在入河口形成了瀑布。慢慢地越来越近,水声也越来越大,有时如江南女子的温文尔雅,有时又如阳光小伙充满活力,恰到好处,都是美,正所谓: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h3> <h3> 渐渐地,暮色降临。古镇在黄色灯光的照耀下,仿佛披上了一层外衣,美丽宁静。</h3> <h3> 在古镇的另一头,则是宁静之外的另一分活力。阿哥阿妹们围在篝火旁,拉起手,唱起歌,好不热闹。曼妙的舞姿,动听的歌声,青春的靓影,也吸引了一旁的游客,大家纷纷加入舞圈,舞动自己。</h3> <h3> 篝火舞会结束后,我们久久不愿散去,年级组的老师们手拉手,继续跳出专属于我们的舞步,欢声笑语萦绕在古镇上方。</h3> <h3> 一路前行来到古镇尽头的客栈,周遭多了一份浓郁的生活气息。古色古香的设计风格,与整座古镇仿佛浑然一体,今晚可以枕着酉水河,靠着古镇,做个好梦了。</h3> 3.坐龙峡探险记 <h3> 第二天,大家起了一个大早,前往最后一个景点:坐龙峡。这是一个原始的深山峡谷,溪流潺潺,清澈如同透镜。正如:水剥万年山亦谷,霜凌亿载石雕龙。参天古树阴遮日,贴壁高藤绿漾空。</h3> <h3> 沿着梯级瀑布两边的山崖逆水而上,去探究水的源头。瀑布大小各异,错落有致。窄处如龙爪,宽处将水柱拉成弧形飞泻直下,真有“飞流直下三千尺”之感。</h3> <h3> 我们在瀑布两边的悬崖峭壁上探险。钉在石壁上的铁索和不规则的铁板就是路,头上是峭壁,底下是深渊,每挪动一步,都是一个高难度动作。老师们戴着白色手套在其中穿行,既感刺激,又觉害怕,但无回头路,只得硬着头皮挑战自我。</h3> <h3> 从坐龙峡出来,呈一线的天空露出了多余的空间。到达山顶,老师们诗兴大发,不由得又吟起诗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h3><h3> 紧张刺激的跋涉过后,压抑的心情舒展了,绷紧的皮肤松懈了,仿若绝处逢生般的快乐,这也许就是坐龙峡的魅力所在。<br></h3><h3> </h3> 美食味蕾篇 <h3> 民以食为天,来到湘西,探寻地道的美食也成了我们此行的目的之一。放下繁重的工作,带来味蕾的享受,实在爽哉!</h3> <h3> 湘西腊肉,有种别于中国别处腊肉的味道。山赋予了这里取之不尽的香柴,绿赋予了这里源源不竭的清溪山泉,山民的古朴则赋予了这里腊肉时而粗犷时而细腻的口感,层次分明,绵绵不绝,醇香缭绕,飘散在山水间。</h3> <h3> 腊月里吃糍粑,春天吃蒿子粑粑。刚出笼的蒿子粑粑,温润如玉有光泽。迫不及待地尝上一口,满嘴溢香,清新扑鼻,温暖心窝。</h3> <h3> 米豆腐是湘西的著名小吃之一,来芙蓉镇不吃上一碗刘晓庆牌米豆腐,可谓是一种遗憾。最正宗的一家则是113号,店内贴满了当年的剧照,在此吃上一碗米豆腐,感觉就像置身于电影场景,情节历历在目。</h3> <h3> 油炸小鱼儿,金黄的外表,尝上一口,外酥里嫩。连李老师都忍不住坐在阿婆身边,放声吆喝,招徕顾客。</h3> <h3> 湘西小辣椒,樱桃般大小,一口一个,甜酸辣味俱全,过后仍回味无穷。</h3> <h3> 当地老百姓自己制作的梅干菜、萝卜皮,分量不多,看上去精致美味,让老师们驻足。</h3> <h3> 人多,吃什么都别有一番风味。回到客栈,叫上几份当地烧烤,再来上几桶泡面、自热火锅,都是一种快乐。</h3> <h3> 春光不等人,美食不辜负。于吃货而言,此行足矣!</h3> 景美,人更美 <h3> 研学之旅,景美,人更美。因为有了一群可爱的人,旅途才得以处处欢笑不断;因为有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团队才可以活力四射;因为有了这群人,哪里都是风景。</h3> <h3> 在湘西的土地上,一群人压马路的疯狂与奔放,被我们挥洒得淋漓尽致。</h3> <h3> 每个一年级老师的脸上,都写着两个字:青春!</h3> <h3> 办公室也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小集体,看,我们新鲜出炉的室照!</h3> <h3> 彼此扶持,会心一笑,让我们读懂了两个字:爱情。</h3> <h3> 旅途最帅身影:为老师们倒垃圾的中国好老公!</h3> <h3> 脸上写着两个字:自信!</h3> <h3> 笑容如春风,温暖人心~</h3> <h3> 情同姐妹的北港F4,旅途有你更快乐!</h3> <h3> 亲子出行,有母亲温柔的眼神,更有孩子懂事的话语。</h3> 写在最后 <h3> 这是一次完美的研学之旅。</h3><h3> 一年级组的老师们暂且忘记平日里的烦恼,在芙蓉镇的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烟瓦,每一座吊脚楼中,寻找着最真实的自己;在湘西的淳朴民风,同伴的热情,丰富的旅途活动中,感受人与自然的完美融合。什么是诗?也许是无论生活给了我们多大的挑战和困难,我们都能怀揣赤子之心,踮起脚尖诗意地生活。什么是远方?我想它绝非逃避我们生活的周遭,而是在失意时,还能记起心中那个梦想,并勇往直前。</h3><h3> 愿一年级组的老师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诗与远方。</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