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二月,轻风飞扬。软软地,暖暖地,拂过我们的脸庞,钻入我们的指缝,蹭着我们的衣角,“吹面不寒杨柳风”,她是妩媚的,活泼的,给我们带来浓浓的春意。</h3><h3> 二十多年前,我在一所乡村小学任教。那里的村民酷爱放风筝。冬季农闲时,他们于竹园内觅了合适的竹子,很悠闲地做起风筝。我匆匆走过,他们打一声招呼,憨厚地一笑,又埋头仔仔细细地削起篾片。不几日,寒风中便响起激越的竹哨,抬头一看,一条长长的大蜈蚣正在空中摇头摆尾。浅黑的身形,随风起舞,一会儿绷成一字,一会儿首尾相顾,一会儿陡然下坠,又一个鹞子翻身,扶摇直上……</h3><h3><br></h3> <h3> 我看得眼热了,随即讨了初步劈好的篾条,再用美工刀仔细修整,扎了我的第一个风筝。那是一只蝴蝶。我摊开美术课本,参照着,琢磨着。要试飞了,有些忐忑。几个村民走过来,自告奋勇带我到田野里放飞。我的七彩蝴蝶,它飞起来了。因为小巧玲珑,它越飞越高,最后变成了小鸟一般。事先担心我是做“蝴蝶梦”的年轻村民有些不好意思了。也正是他,给了我极大的帮助。放风筝的线绳是很考究的,得柔韧,粗细合适才好。我的蝴蝶不大,要用细线。他送我一团做皮鞋用的丝线,又结实又轻巧。透过办公室的窗口,我的那只小鸟自由地遨游于冬日的光晕中。可我的手上,被丝线划了道小小的口子。这会儿,才感到有点痛了。</h3><h3> 紧接着,我一鼓作气,做了只大鸟,比我的个子还高,翼展足有一米八。用粗粗的栽秧绳牵引着。在大风中它稳稳上升,惹得孩子们一阵艳羡。我融进了那帮爱放风筝的村民。他们后来送我一只蜈蚣风筝的骨架。可惜,很快我离开了那所小学,也就没机会糊制那只大蜈蚣了。临行时,我把它还给了他们。</h3><h3><br></h3> <h3> 只要有风,风筝都可以上天。二月,是放飞风筝的绝佳时节。冬日的风太凛冽,脸姑且不怕冷,手指却僵硬了,弄不好,会被风割出几道口子,还是不惹这寒风为妙。这时,不必担心鼻头冻红,手指冻僵。风和日丽,携一款风筝,找块空地。当风筝翱翔于蓝天之际,我们的目光被它牵引着,我们的心融化了,心胸也豁然开朗起来。</h3><h3> 在二月的晴空下,田野,村庄,还有那形态各异的风筝,构成了一幅乡村野趣图!于醉人的杨柳风中,放飞心情,放飞希望,不失为休闲的好方式。</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