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i><b> 图/文:张红军</b></i></h1> <h1> 老年,被比作夕阳。在夕阳阶段,人会关注身与心的吵架声、搏斗声和无休无止的矛盾的叮叮当当。 </h1><h1> 人就像一个太极图。人身心健康的时候,這個太极图是完整的平衡的,甚至是和諧的。太极图中“阴阳鱼”的“阳魚”可以比作身体,“阴鱼”可以比作灵魂。阳魚出了问题就会改变阴鱼,阴鱼有了疾病就会影响阳魚。到了晚年,這个太极图开始加速裂变。</h1><h1> 夕阳阶段,人的身体相对快步退化。正常的渐变者是幸运儿,突发的重疾绝症会给人以绝杀。更可怕的是注定日益恶化的慢性大病,它就像一把鈍刀子割人。</h1><h1> 這就是人生命的规律。</h1><h1>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不论人有意还是无意,有情还是无情,规律都是人类必须遵循的一种生存方式,一种必须游走的规定性线路,而這一切又都以无形的形式存在于冥冥之中。</h1><h1> 作为生命的个体,无论你有多少具体的快乐幸福,被规律最終纳入的剧种就是“悲剧”。人是哭着來到世上的;是不愿意來的到这个世上的。人的第一声啼哭就是人生的序幕,再让你经历喜怒哀乐,尝尽酸甜苦辣,最后又让你心里哭着落幕,反而是留恋,不愿意离开尘世了。</h1><h1> 人的“出生入死”,是“规律”早就编好的剧本,他职业性地俯视着人类万物的一幕幕演出。我就想,既然“规律”已经把人的“出生入死”当作“悲剧”推向高潮,那么实际生存的我们,也就自有主意,无所谓悲剧不悲剧了。</h1><h1> 人,只有认清人生规律並欣然接受它,找到自己的活法才最具现实意义。然而这又是多么地难啊!</h1><h1> </h1><h1><br></h1><h3> </h3><h1> </h1> <h1>金鑫 摄影</h1> <h3><h1> 既然老年遭遇这么多难题,难道就无法生活了吗?难道就没有快乐幸福了吗?</h1><h1> 答案当然是“no”。</h1><h1> 老年,对绝大多数人来说,这不是一刹那间,这也是一个比较长的天高海阔的具体阶段。</h1><h1> 当然,“规律”同时也让步入老年的人,也步入了人生最有智慧最有觉悟最通达的精神阶段。这精神就是应对老年身体退变的重“武器”,让人足以收获老年应有的快乐和幸福。此外,“规律”在给人以生命的同时也给人以特殊的天性,尤其是在老年时更为受用。这天性既有人身体的免疫力和自愈力外,还让人具有“既来之,则安之”的心态,并具有习惯了患病习惯了病痛的能耐,也具有“好了伤疤忘了痛”的遗忘基因,这样,既使命运再不堪,只要挺过去了,不仅人又“修行”了,不堪人生的回忆也自然会质变为明亮和温馨了。再则,人还有苦中找乐苦中作乐以苦为乐的本能欲望和后天本事,也就是说人越活越需要精神,而晚年尤甚。人需要认识自己也喜欢并擅长开导自己安慰自己善待自己,这大概是先天和后天共同铸就的“第二本能”吧。</h1><h1> 人的这些优长都是在有效地延长着自己健康的生命期。</h1></h3> <h1>樊福江 摄影 </h1> <h3><h1>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这是晚唐诗人李商隐的名句,也是他对晚年诗意的自慰和清醒的认知。</h1><h1> 当下,世人总爱把老年比做“夕阳红”。什么是夕阳红?然而人又不能不辩证思维,“夕阳红”和“朝阳红”看着相似,却有着根本的不同。朝阳是人生的序曲,有着久长的未来,而夕阳却是人生的谢幕歌,并没有几何前途。所謂的“夕阳红”当指人的身体还健康,活得还有质量的状态吧。要想拥有這个夕阳的“红”,首先要有好身体,次之要有养命的钱,还要有找乐的心劲和能力,还要有亲情友情及良好的生存环境,否则这个“夕阳红”就红不了那么多或者根本就红不了。</h1><h1> 当下的“中国大妈”就是一种特別的“夕阳红”。虽然“中国大妈”有这样那样的欠缺遭人詬病,但是当下有多少人可以活出“中国大妈”般的“夕阳红”呢?她们刚入暮年,有健康有经济保障,想快乐又能夠快乐,又有大把的空闲。放眼四周,有多少老者能够活出如此一个“我”字?</h1></h3> <h1> 人多是怕孤独怕寂寞的,活好夕阳阶段的生命,“扎堆”便是中国老百姓自然而然的选择。</h1> <h1> 老年也有生活百态,除了“扎堆”儿,还有以老养老的,还有老伴互相温暖的,还有享受亲情友情的,还有为儿女伸出援手的,还有自娱自乐的,还有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h1> <h1> 中国是个越来越老龄化的国度,而进入老龄的老年人多在农村。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老人,自发“扎堆”互相救助,在田野里搭窝棚、建小屋,出现了很多可悲可叹的“逃儿村”。笔者也亲见过农村老人的困境,甚至是生不如死的苦难;既在贫病交加中,也在不孝的无情中 。这巳经成为了社会问题。</h1><h1> 我有个好友,他奶奶生前天天求佛保佑,让自己“活着健,死得快”。</h1><h1> 祈愿普天下老人快乐幸福!</h1> <h1>金鑫 摄影</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