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9年3月29日,继于参加小学语文统编教材课堂教学观摩研讨培训之后,按照进修学校要求,为了更好地将外出培训学习工作落到实处,我在中心校执教了一节五下语文课《一只贝》,作为此次培训的汇报课。我校孙喜双校长,刘晓春主任、高艳玲主任和五年级老师针对这节课进行听评课。</h3> <h3>记得杨波老师说过,备课要从整个单元入手,这个单元的主题是“动物”。安排了《一只贝》、《藏羚羊跪拜》、《和小鸟最想亲爱》、《鸟的天堂》四篇课文。《一只贝》是本单元中的第一篇课文,文章讲述的是一只贝经受痛苦、磨难、忍耐之后没有像其他贝那样成为一只光彩夺目、美丽斑斓的贝壳,却孕育出了一颗稀罕珍珠的故事。</h3> <h3>首先,在导入时,从复习词语,围绕“为什么说这是一只可怜的贝,也是一只可敬的贝”这一话题展开教学。</h3> <h3>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根据这一指导思想,我让学生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画出文中描写贝的可怜与可敬的句子,并进行汇报。</h3> <h3>创设具体语境,通过读一读,说一说的环节,体会这是一只饱受折磨的贝。</h3> <h3>这篇课文作者采用的是借物喻人的写作方法,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无法走近文本。因此,应该以读为本,以读代讲,特别是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h3> <h3>教师引读,创设语境,品味这只贝的可敬。</h3> <h3>在本课结尾我设计了一个延伸练习“学完了这一课你想对贝、自己或其他不幸的人说些什么?”这个练习是在与文本中的贝对话、与自己对话,旨在引导学生将寓言中包含的深刻道理迁移、运用到生活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建立和谐的语文素养。</h3> <h3></h3><h3>教学完本课,反思整个教学过程,还有很多不足之处:</h3><h3> 朗读形式还不够多样化,例如:紧扣“默默”一词,品味贝的孤独。紧紧让两名同学来读,没有注重全体,应该先让学生进行指名读,读过之后教师进行指导或者找学生进行评价,哪个音应该重读或者应该用什么语音、语调来读,指导过后应再次进行朗读。</h3><h3> 教学评价力度有待加强,教师语言感染力不强。课堂教学的主体是学生,那么学生学习情绪、学习积极性就成为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所以,课堂上,我更要适时运用激励性教学评价语言,较好地调控课堂学习气氛,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h3><h3> 上完这节课,使我受到了莫大的启发,每一堂好课其实就像这颗璀璨的珍珠一样需要我们用心和行动去磨制。好课多磨,才能磨出真正的味道,而我们在磨制的过程中更应具有贝这种持之以恒、默默钻研的精神。<br></h3><h3> 引申为教师之路,作为一名新教师,更需要磨制的过程,换个说法应该是需要修炼与积累,要想讲一堂好课,就必须沉下心来,专心进行研究。等到自已积累的越多,修炼自然便可水到渠成!</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