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读“红楼”(114):江宁织造“敬慎”匾额的来历

琴韵悠然

<h1>  遣太监督江南织造之制,自明朝景泰初已盛行(景泰为明朝皇帝明代宗朱祁钰的年号,相对于公元1450年至1457年,前后共八年,是明朝迁都北京后唯一一个没有被葬入明十三陵的皇帝)。不仅为脧(juān)削民力之大端,抑且以“钦差”横行,作恶地方,为一大弊政,廷臣有因争此而下狱者,自后旋罢旋复,终明之世,肆虐东南。明士张含《甲申仲冬闻雷兼得北来消息》诗云:“荒城冬仲尚鸣雷,万里惊传邸报来。祭马天骄兵甲动,织衣中使锦帆开。江湖白发交游泪,霄汉孤臣献纳才。短景更催伤春暮,南鸿应伴北鸿哀。”瞿合节《贡舰》诗则云:“诏书亲遣属司空,织造东南掌岁供。月费千缗(mín)收独茧,文成五色是真龙。篙师旁午凭中尉,箫鼓中宵奉御封。遥想圣躬衣被处,祁寒曾否问三农!?”可见当时东南哀鸿遍野,“三农怨声载道。” 然而织造官员为迎合皇帝,同时也是为了自己的私欲,竟散布所谓“织造龙衣机上有异光,三日不止,”并串通钦天监,占以为“一统天下、政治文明之瑞”云云,愚民惑众。&nbsp;</h1><h1> 关于清初织造之制,《江南通志》卷一0五中云:“<font color="#ed2308">督理织造江宁,始于前明时用太监管理汉府事(织造局系明汉王朱高煦旧第,故相称为汉府)。国朝照旧织造;顺治五年差户部管理;十三年改差内十三衙门,每年一更代;十五年改三年一易;康熙二年遂定专差之任。”《八旗通志》卷十五中云:“织造监督,江宁、苏州、杭州各一人。监督于内务府司官内留用,带原衔管理。顺治初三年一代;十八年一年更代;康熙二年不限年。</font>”两《志》在顺治年间的任期记载上不一致,但在“康熙二年不限年”、“遂定专差之任”则是一致的。&nbsp;</h1><h1> 据沈阳故宫博物院王云英编《清历届江南织造官员任期年表)(打印本),自明崇祯二年(1629) 以织造太监提督江南织造以来,历15年,顺治二年(1645) 蒙豫王多铎委令以原官车天祥太监管理江宁织造,并铸给印信。顺治三年七月,车天祥以老病不能料理,乞户部代题辞任未准,仍照管理。顺治五年,乃差户部官员张元勋管理江宁织造。后继任人为杨文科。顺治十三年内十三衙门改差张嘉谟为江宁织造,后继任人为杨秉恭。顺治十四年,江宁织造为刘之武。顺治十五年改派周天成为江宁织造,三年一易任。康熙二年(1663) 二月,始定由工部派曹玺以内务府郎中首任江宁织造。</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nbsp; 曹玺</h1><h1>&nbsp; 江宁织造曹家,可以说是与康熙一朝同始同终,但也可以看作与佟氏一门共福共祸。康熙帝玄烨是顺治帝福临的第三子。顺治在位17年,染痘病危,皇室贵戚方紧急议立嗣位之人,终于选定三皇子玄烨。其定局的重要理由包括了一条:玄烨已出过痘,寿命可望久长。玄烨生于顺治十一年(1654),此时年方8岁。玄烨的生母孝康章皇后,由于玄烨的登基而成为皇太后,玄烨10岁时她就去世了,年仅24岁。但她和她的儿子,日后却是曹家的“命运之神”,重要无比。&nbsp;</h1><h1> 那时皇家规矩,一个皇儿的降生,并不许由生母喂养,例交“八母”乳育,八母者,乳、保母各4名,(一说各八母,共为16名),乳母只管奶哺,而婴儿的其他一切生活教养直到成童,都是保母的职责劳绩。</h1><h1> 孝康后的母家是佟佳氏——清初名震天下的“佟半朝”家。她是佟图赖之女。佟家祖先原是汉人,但与满州关系密切,与曹家祖上在抚顺一带也是故交。佟、曹两家都归入旗籍之后,自然旧谊不替。孝康后要选乳、保母,遂选中了一位正白旗包衣人的曹家少妇孙氏,作为带养幼儿玄烨的头等保母。</h1><h1> 康熙8岁登基,康熙二年(1663)二月,不幸孝康太后即逝。这年,恰又轮到要选内务府人才到江宁去做织造监督。诸辅政大臣会议的决定,是简派孙氏的丈夫曹玺。到江宁去做织造,在那时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被选中的人除了“关系”,还须有真才干。康熙朝前期的局势极为严峻动荡:明代遗势的拒垒,已降明将的复叛,民间各种力量的反抗,海上政治武装的进击,以至无数的江湖、山林的各种“啸聚”等。江南还不是一方乐土,其情势异常复杂。织造并非正式命官,只是一个临时“差使”性质,表面似乎只是个“办事员”,实际带有“钦差”的性质。&nbsp;</h1><h1> 果然,曹玺一到江南,立即显现出他一身所兼的多面才能。且看康熙二十三年(1684)《江宁府志》卷十七中的《曹玺传》是怎样说的(此据冯其庸先生考证):<font color="#ed2308"> 曹玺,字完璧,宋枢密武惠王裔也。武惠王,指曹彬,《宋史》载,宋太祖开宝七年七月,曹彬率舟师从荆南东下,“十一月作浮梁,跨大江以济师”。由于曹彬陈兵金陵城下,迫使南唐后主李煜投降,避免了一场血战,邦人感恩,为其建祠于南京聚宝门外,明初改建于于鸡鸣山下。此祠庙在曹雪芹幼居南京时尚在,据与雪芹同时代的吴敬梓在《儒林外史》第四十一回中说:庄濯江“拿着三四千银子,以鸡鸣山修曹惠王庙”。 父振彦,从入关,仕至浙江盐法道,著惠政。公承其实学,读书洞彻古今,负经济才,兼艺能,射必贯札。补侍卫之秩,随王师征山右建绩。世祖章皇帝拔入内廷二等侍卫,管銮仪事,升内工部。康熙二年,特简督江宁织造。江宁局务重大,黼黻朝祭之章出焉,视苏杭特为繁剧。&nbsp;</font></h1><h1> 又康熙六十年(1721)刊同《上元县志》卷十六《曹玺传》中云: <font color="#ed2308">曹玺,字完璧,其先出自宋枢密武惠王彬后。著籍襄平。大父世选,令沈阳有声。世选生振彦,初,扈从入关,累迁浙江盐法参议使,遂生玺。玺少好学,沉深有大志,及壮,补侍卫,随王师征山右有功。康熙二年,特简督理江宁织造。织局繁剧,玺至,积弊一清。干略为上所重。丁巳、戊午两年陛见,陈江南吏治,备极详剀。赐蟒服,加正一品,御书“敬慎”匾额。甲子卒于署,祀名宦。子寅,字于(子)清,号荔轩。七岁能辨四声,长,偕弟子猷讲性命之学,尤工于诗,伯仲相济美。玺在殡,诏晋内少司寇,仍督织江宁。特敕加通政使,持节兼巡视两淮盐政。孙颙,字孚若,嗣任三载,因赴都染疾,上日遣太医调治,寻卒。上叹息不置,因命仲孙頫复继织造使。頫,字昂友,好古嗜学,绍闻衣德,识者以为曹氏世有其人云。</font>&nbsp;</h1><h1> 曹玺在管理织造事务上的出色功绩,如康熙《上元县志》,只说是积弊一清,既空泛,又有官腔谀颂之嫌,一看《江宁府志》,方知事情可多了,大致有三: 买丝。原先由市侩经手,两头剥利可知,他命改由产丝基地购买。 购料。原先也是市上现买,但凌逼强买,商贾难当,改为官家直接平价和买。 此两项公私两益,省却了大量成本费用。但最要者,还有职工一大问题,原先常因工少务繁,要“佥”民户织工,即平空给百姓家添了沉重负担,成为一大灾难。曹玺到任,逐步创办培育织工的专设部门,因此机房不再织工紧缺,也不致累及民户。此一大善政,深得民心,论之悦服敬爱。不但如此,一次岁荒民饥,他自己领头出钱,并倡导官绅有力者,放赈救民。据记载,此一善举所救活的饥民不可胜数。 </h1> <h1>  织造之事,自明代即为民间一害,太监代管,腐烂积年,弊端百出,不可究诘,而要把这项糟糕透顶的事情办好,没有真才实学当然不行,而没有胆量魄力也不能成功,最后还须有真诚为民解忧的善心。因此,曹玺在江南亲自见闻的吏治之得失利病,自然也有自己的品评意见,是以他两次进京述职时,皇帝向他问及,他便“陈江南吏治,极为详剀。”他的回奏陈说,受到了皇帝的赞许,因此皇帝赐其御宴、蟒服,加正一品官级,并手书“敬慎”匾及手卷以赐——是为康熙十六年、十七年两年的事迹。&nbsp;</h1><h1> 及甲子年(康熙二十三年),又该督运织品进京,未及行,因劳而疾重,遂卒于署寝。江宁士民十分悼惜。曹玺绝非一名俗吏,他在江南的才名文誉,已然是尽人皆知的了。&nbsp;</h1><h1> ——摘自《江宁织造与曹家》周汝昌、严中著</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