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

ylp

<h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两句千古名诗使得庐山美景名扬四海。近代,西方诸国在此竞相修建别墅;蒋介石更在此居住18年,指挥了四次围剿红军的军事行动;建国后,毛主席在此召开了著名的庐山会议……使得庐山市又植入了浓厚的历史时代感。</h3> <h3>黄龙寺,据传晋朝始建,于明代便成了如此规模, 原本不叫黄龙寺,而因靠近黄龙潭而得名于此!寺庙不是很大,显得些许有些破败,香火也不甚旺盛,寺内有一宝物为龙眼石,据说可以预测晴雨天气变化。</h3> <h3>三宝树是因三株特殊的古树而得名的,两棵柳杉,一棵银杏。因这三树在黄龙寺山门前,有“庙堂之宝”的称誉,故名“三宝树”。</h3> <h3>此处浓荫蔽日,绿浪连天,这三棵参天古树凌空耸立,主干数人合抱不拢,形同宝塔。</h3> <h3>沿三宝树一路下行,便可到黄龙潭、乌龙潭——两潭相邻,各有千秋。黄龙潭幽深、静谧,古木掩映的峡谷间,一道溪涧穿绕石垒而下,银色瀑布冲击成暗绿色的深潭。</h3> <h3>乌龙潭原由三个大小不一的潭渊组成,至今,只见一潭。潭水分五股从巨石隙缝中飞扬而下,短而有力,象是一把银锻的竖琴,在日夜拨动着琴弦。</h3> <h3>花径,曾是庐山大林寺所在地,在唐代,这里被人们誉为“匡庐第一境”。 花径曾是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咏《大林寺桃花》的地方。传说,白居易被贬任江州(九江)司马时,曾来庐山游览,当时正值暮春,白居易有感于山下桃花已落而此处桃花仍盛开,故人们也称此地为“白司马花径”。花径亭中一横石上刻有“花径”二字,传说系白居易手书。</h3> <h3>如琴湖,因湖面形如小提琴,故名。</h3> <h3>锦绣谷,由大林峰与天池山交汇而成,经过冰川的反复刻切,形成了一个平底陡壁的山谷。</h3> <h3>在怪石簇拥的锦绣谷中,有一块巨石,悬空伸出,宛如悬在凌空中的一座桥,人称“天桥”,堪称庐山一奇。其实这里有天无桥,桥临绝谷,绝谷之内,多峭壁峥壑。</h3> <h3>“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毛主席的这句诗词使得这个由砂崖构成的岩石洞——仙人洞闻名于世。俯视山外,白云茫茫,江流苍苍,颇有远离尘世的感觉。</h3> <h3>天生一个仙人洞</h3> <h3>无限风光在险峰</h3> <h3>明太祖朱元璋所修御碑亭中的御碑</h3> <h3>摸摸好运石,好运、财运、桃花运不期而至哈!</h3> <h3>一路上,猴子众多,或跳跃嬉戏,或母子互相抓虱子,或撵着游客讨要吃食,令人忍俊不禁。</h3> <h3>谈判台,1946年 ,美国马歇尔将军曾为调停国共内战,与蒋介石在此进行了八次谈判。</h3> <h3>蟾蜍石上一颗古松破石而出。</h3> <h3>美庐是庐山所特有的一处人文景观,它展示了风云变幻的中国现代史的一个侧面。“美庐”曾作为蒋介石的夏都官邸、“主席行辕”,是当年“第一夫人”生活的“美的房子”,它演化出的历史轨迹与世纪风云紧密相联。</h3> <h3>由于时间所限,这次三叠泉和含鄱口未能游览,甚为遗憾,期待下一次的庐山行、庐山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