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6000年文明重现黄帝古张国(第四集)

村子

<h3>推荐词:</h3><h3> 作者徐创性,是一位80多岁的老复员军人,革命老兵,书画艺术家,文化工作者。他在县读书馆工作了几十年,阅读了大量的史学史志,凭借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厚的史学知识 ,他发现并撰写了《中华6000年文明重现黄帝古张国》一文。此文,列举了大量史料和历史文物,佐证了中华6000年文明史的发祥地《古郇都》位于今牛杜镇王寮村,铁匠营村一带。此书为广大史学爱好者,提供了一本可读性,可参考性的珍贵史料。史海拾贝,希望大家喜欢。</h3> <h3><b>七、猗氏故城是牛杜</b></h3><h3> 前面《运城地区郡县源流》秦记:“始行郡县之制,此地属河东郡、安邑(今夏县禹王乡)。辖十六县,其中猗氏县(今牛杜镇……),”直至北周将北魏为南猗氏的牛杜迁往北猗氏今临猗,因此今牛杜镇才是真正的“猗氏故城”。古郇遗址依旧在猗氏故城之南,正像《史记》云猗顿氏:“大畜牛羊于猗氏之南。”</h3><h3> 这是史实,因此我们说,省政府、国务院审批的“猗氏故城”的重点文物保护是正确的,错在一些人把当立在牛杜镇的“猗氏故城”的石碑立在古郇城头了。如此牛杜失去了秦至北周802年的“猗氏故城”的荣耀,黄帝的张国也被造假的猗顿城的又名“猗氏故城”的不速之客所霸占。</h3><h3> 运城地区郡县源流图中,战国文候时猗顿北移涑水的史实,至今给牛杜留运城地区郡县源流图中,战国文候时猗顿北移涑水的史实,至今给牛杜留的美好的故事:当年河道要从牛杜北而过,人们担心涑水加峨嵋坡水淹村,猗顿放之镇水石一块,后每每发水,旦听水浪击石之声,却不得溢过(今有卧牛石,沟口名曰卧牛池)逐将村名呼之鸣珂里。八百年猗氏县邑过后,县邑北迁,人们将昔日的猗氏比作凤凰飞向峨嵋之南,将村名呼之凤麓邨。不久凤麓邨出得隋代名臣牛僧儒,唐贞观又出得贤相杜如诲,于是人们又将凤麓邨更名牛杜镇,牛杜镇三字各有来历,各有含义,(在临猗能称镇者唯有牛杜镇、嵋阳镇、临晋镇,因为他们都曾为过县邑,都有城墙城壕,都有西关难关,周边有堡有营)直至上世纪60年代,牛杜的西关城门上仍有一副砖雕的对联曰:西望长安,上联:牛尚书兴大业首出鸣珂里 下联:杜相国佑贞观人迷凤麓邨,猗氏北迁后,牛杜镇又成了山陕豫商会的会馆,规模之大解放后为中学所用。现在博物馆不少石碑皆来自会馆,猗氏北迁后的繁荣,揭破了“人走城空,荒草萋萋”的假话,秦立猗氏的史证又撕破了巧用猗顿城又名“猗氏故城”“又名”二字卖弄手脚的面具。</h3><h3> </h3> <h3><b>八、龙吟赤子对天歌</b><br></h3><h3> 在实现习近平主席“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以文化带动经济腾飞已是战略决策的重要一环,习近平主席指出:“一个背弃了或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场历史的悲剧。”</h3><h3> 五千年历史看河东,运城是华夏文明的摇篮、根祖之地,因此,运城首先响亮的提出并一再强调,把运城打造成“古中国”为标识的国际文化目的地。</h3><h3> 纵观中国历史,细察方志传说,被历史风尘封闭了几千年的古张国,终于在第三次盐池变红的灾难和被出卖的屈辱中显出了神圣的真容。</h3><h3> 古张国的发现,不仅圆满了中国历史古国、方国、帝国的三个阶段,应该加倍珍惜的是:黄帝的张国和他的涿鹿、西阴、后稷、后土、风陵、蒲坂诸多遗址和他解文化的解池、解梁、解县、解州、蚩尤村等接成文化的联盟,从而认识开发他,是人心向往和文化旅游的时代价值。</h3><h3> 古张国的发现,是不忘初心历史时代的胜利,他填补了几千年来五帝因无遗址而称之传说时代的缺失,从而圆满了古国时代和五帝的开国历史,进一步印证了黄帝开创文明的地位和他为我们留得解(hai音)文化基因的辉煌。</h3><h3> 古张国的发现,必将成为华夏六千年“古中国”文明的精神乐园与象征的标识,更是世界远古文明唯一的一颗完整的明珠与金星。</h3><h3> 古郇城1970年省政府立“古郇遗址”石碑,2004年古郇城西门上有“古郇都”三字遗物,作假者为猗顿城又名“猗氏故城”四字,伺机向省、国务院独独申报真猗氏而得到“猗氏故城”的认可并立碑于古郇城头,其金牌效应、转嫁罪责、抵御人言的用心蹊跷可见也。</h3><h3> 面对着人文始祖的劫难,面对着古中国建设路上的挡道豺狼,虽不是两军对垒的硝烟战场,却是爱国与卖国、文明与野蛮的殊死较量,愿正气激荡的人们啊,拍一拍良知的胸膛为新时代作出担当,为“古中国”的圆满,为解文化的弘扬,不忘初心,以笔代枪,挥毫谱写“中国梦”的新篇章。最后让我们高呼:捍卫中华文明史,还我黄帝古张国。 2019年02月28日</h3> <h3><b> 作者近照</b></h3><h3><b>作者简介:</b></h3><h3> 徐创性,山西省临猗县嵋阳镇下朝村人,1961年由山西艺术学院从军,赴中印边境反击战,赴抗美援越,1964年入党,后任师电影组长,队长。美术作品《先磨思想刀》《王杰精神开红花》刊山西日报,解放军报。复原后一度享有画炕围打工人生之历练的幸运,回读书馆整理,编目、上架数万册古籍,协编《临猗文化志》退休后,组建河东书画院,撰写二十余万言《义勇武安轶事》和《信仰的歌》 对黄帝遗址古张国的发现和争鸣,因无职称而人微言轻,堪受嘲弄与威胁之苦。但回想当年拜见伟大领袖毛泽东和习近平主席不忘初心的献力,一颗八旬老兵的报国之心得到下一代军人的共鸣与支持,人生之愿足也。</h3><h3><b>通讯地址:山西省临猗县南环西路河东书画院</b></h3><h3>联系电话:15835973808</h3><h3><br></h3><h3><b>作者简介:</b></h3><h3> 徐泽,1988年生,大专学历,2007年入伍,2008年参加藏区维稳,同年投入汶川512救灾,获“优秀士兵”“雪域高原铸英魂”和“攻坚老虎师英雄”三枚勋章,并于《武警周刊》发表《星光下的哨兵》等文章,受家庭熏陶酷爱文史,复员后考入临猗县公安局,2017年投入自我创业之路。</h3> <h3>原创作者:徐创性/徐泽</h3><h3>编 辑:徐银九</h3><h3>图 片:网络</h3><h3>出 镜:徐创性</h3><h3>推 荐 人:村子</h3><h3>原创日期:2019年3月18日定稿</h3><h3>发表日期:2019年3月31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