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忆母——母亲的一句口头禅

吴松巍

<h3>*照片为本人近期拍摄。</h3> <h1><b>  昨晚做梦,梦见母亲了。惊醒之后睡意全无,干脆起床。</b></h1><h3></h3><h1><b> 拉开窗户,外面飘着细雨。丝丝入怀的春雨,满面桃花的春风。哦,清明就要到了。这是个花开的季节,也是思念的季节。是啊,我该去为父母亲扫墓了。</b></h1><h3></h3><h1><b> 泡一杯茶,点一支烟,静静地坐在灯下,想起了母亲的一句口头禅。</b></h1><h3></h3> <h1><b>  母亲是松江人。那里有句方言叫做“识相点”。她经常挂在嘴上,用来提醒、警示我们弟兄。</b></h1><h3></h3> <h1><b>  记得小时候,母亲常常会对我说要“识相点”,像敲木鱼一样,时不时“笃”一记。比如上幼儿园,一路上叮嘱:要识相点。关联的话还有“听老师话”,“不要与小朋友打架”,“照应点弟弟,不要闯祸”。如果她觉得还不放心,接下来还有一句:不识相当心吃辣火酱。松江人把辣椒酱叫做“辣火酱”,意思就是要挨打了。</b></h1><h1><b> 小时候顽皮,难免经常会“不识相”。比如,跟母亲一起到同事家里玩,我抢了人家小朋友的玩具,把他惹哭了,弄得母亲十分尴尬;有客人来家吃饭,大人还未动筷,我就捡来吃了,母亲觉得很没面子;邻居小朋友扔石子,打碎了人家窗玻璃,看见闯祸大家都逃跑了,我还站在那里,结果被人家揪住赔玻璃。母亲问我,人家都跑了,你为什么不跑呢?我说,不是我扔的,为什么要跑呢?母亲说我“不识相”、“拎不清”。小时候顽皮,不懂事,所以,母亲只是训斥几句,不会吃辣火酱。要是不识相“出格”了,吃辣火酱就逃不脱了。记得有一次母亲叫我去拷酱油、黄酒和盐。我动了歪脑筋,从中克扣了两分钱,买盐津枣吃。母亲发现酱油少了就盘问,我抵赖不掉,只得认错。吃晚饭时,母亲告诉了父亲。父亲用鞋皮打了我三记屁股,要我汲取教训。</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随着年龄增长,我似乎明白了母亲这句口头禅的大致意思,就是所谓的“人情世故”。做人不能让人家觉得讨厌,要懂规矩;与人交往,要察言观色,会“轧苗头”、“接领子”;做事情要留有余地,不要把事情做绝等等,反正要做个“乖小人”,绝对不能让老师找上门来,邻居大人来告状。母亲最清楚自己儿子的秉性。她大概觉得我这方面成熟的晚,或者说“缺陷”明显。所以时时叮嘱我要“识相点”。小时候,她是担心我闯祸、学坏,被人欺负,希望我快点成熟起来;长大了,她又担心我没有“出息”,担心我工作上出差错,犯错误。</b></h1><p class="ql-block"><br></p> <h1><b>  读高中时我寄宿学校,毕业以后又到农村插队。不在母亲身边的日子里,母亲会在信中叮嘱。难得回家,说起某人某事,她会帮我分析:你最后一句话是不能说的,说了不就得罪人了吗?不识相!有段时间,我对母亲这句口头禅产生了反感。认为,做人最重要的是讲原则。甚至埋怨母亲老是盯着我。我已是成年人了,用不着像天天敲木鱼。母亲却说,你不要嫌我烦,里面道理深奥呵,学一世也学不了。</b></h1><h3></h3> <h1><b>  从农村回城后,我进了一家公司工作。回到母亲身边的日子里,她敲我木鱼更方便了:时常会提醒我:公司上班不比在农村,人际关系特别复杂,你要识相点奥。上面布置的工作不好拖拉,吃批评要忍着点,千万不要去顶撞;枪打出头鸟的事情不要去做······后来,我从基层调到科室,又转正提干,工作顺利,踌躇满志。但母亲的那句口头禅从未少说。即便我结婚生子,自立门户,每次回家去看望父母亲,母亲照例会叮嘱几句。有时,我忍不住与她犟嘴:我怎么也觉得“识相点”是个贬义词!要我做个“小乖人”我做不像!做人做事原则性最要紧。我几乎是要和她吵架了。这时候,母亲就转身走开。等我气消了,她过来心平气和地对我说:这句口头禅我说惯了。其实,“原则”与“识相”不矛盾。工作当中看不清山水,搞不清关系,会四处碰壁的。得罪人多了,谁来真心帮你?事情还是做不好。你要从积极的方面去理解,就对了。母亲在一家公司工作,数十年的经历阅历,她有切身的体会,甚至教训。如此地想,我就不再和她争辩了。</b></h1><h3></h3> <h1><b>  工作顺利的时候,嫌母亲啰嗦,但遇到了挫折,反思教训,却又后悔没有听从母亲话,凡事应“识相一点”。</b></h1><h3></h3> <h1><b>  母亲的这句口头禅让我玩味了大半辈子,也越来越体会到了“识相、不识相”这句话的确精辟;似乎好理解,但不好拿捏,既可以令人沐浴阳光,又可以令人讨厌不齿。拿捏不当,见风使舵,把自己伪装起来,就是虚伪;压抑自我活得很累,最终还会被大家看穿,让人厌恶,甚至害怕。拿捏得当,凡事识大体、知廉耻,辨是非、知进退,就是智慧,一个人应有的品质修养。而把识相用在自警、自律上,就是守住做人做事的底线。</b></h1> <h1><b>  或许母亲是把自己人生经历中认为最有用的经验,用一句方言来要求我们弟兄,让我们健康成长。这是母爱。尽管我直到退休都没能把那句话拿捏得当。</b></h1><h3></h3> <h1><b>  母亲已经离开我们多年了。回忆我们母子一场,我由衷感谢母亲的那句口头禅,从小到大,像敲木鱼一样,一直“笃、笃、笃”地叮嘱我,护佑我。</b></h1><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