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在巩留,你提起杨思源也许大家不知道是谁,你一说坐落在县城北面生态园的杨思源鱼塘,便7不知无人不晓了。</h3> <h3>在一个盛夏的日子,应巩留县作家杨新霞夫女邀,我和夫人连同她九十六岁的老奶奶一同乘车育杨思源的生态园。听杨老师介绍,三十多年前,匪还是一片荒芜的盐碱地,杨思源承包后,带领全易黑没白平整荒地,开源引水,植树造林,挖塘养鱼,几年来还开始种植荷花,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成了现在绿树成荫,荷花盛开,鱼儿满塘的人间仙成为人们休闲赏荷的好去处。</h3> <h3>轿车在林带里穿行,仿佛进入了绿色的海洋,青翠的玉米地,金色的向日葵,一排排一行行整齐排列,渐渐地树木密了起来,笔直的白,圆圆的桂冠榆,婆娑的垂柳,闪着白光的桦树,遮天蔽日。密林深处一个个池塘波光粼粼,碧叶连天,繁花盛开,鸟儿翔汲,在几间砖房后,我们停了下来,只见路边的池塘里,抛食机突突突地向水面抛洒着食物,争食的鱼儿争先恐后地跃起,溅起半塘晶莹的水花。</h3> <h3>听着院内犬吠,主人便迎了出来,见到杨老师一家和我们,杨思源笑着快步向我们走来,这是一位七十来岁的老人,他个不高,褐红色的脸庞镌刻着深深的皱纹,身正土黄色的短袖衬衫,双目炯炯有神,说话间把我们引进了他开办的“渔家书屋”。</h3> <h3>这是一间二十来平方米的屋子,靠墙的桌子上放满了杨思源几十年来,获得的各类荣誉证书和各种培训职称等证件,其中有自治区首届“绿化劳动模范”和“致富能手”“农村科普先进工作者”,国家农业部“科学技术推广二等奖”,等奖状。作为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三北防护林弟十六个受访者的他,在劳动之余还刻苦学习农、林与种养殖技术,在两次《全国农民读书》征文中文章分获得“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取得《结业证书》”,当看到我们赞叹和惊奇时,他解释说,刚才县电视台刚刚对他进行了采访,想做一个有关绿化的专题的报道,桌子上摆放的奖状和证书还没有来得及收起来呢!</h3> <h3>在墙的另一面,最上面贴的是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下面是共和国历届领导人的肖像,再下面是杨思源出席自治区“绿化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表彰大会时和自治区领导的合影,最下面是他历年来获得的各种荣誉的奖状。而在另外两面墙上的书柜里,放满《淡水养鱼》《怎样种经济林》《麦田病虫害防治》《蔬菜种植一百问》《绿化》等各类种、养殖业的书籍和杂志。在书桌上放着《毛泽东选集》《邓小平文选》《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中国共产党党章》等许多政治学习资料。在谈到开办书屋时,他说前几年有些农民种惯了大田,对种植蔬菜,养殖有些不知如何下手,为了帮助他们,他就卖了许多种养殖业方面的书,开办了这家“渔家书屋”,供他们使用,并对出现的问题一起探讨,为了宣传党的农村政策和进行农村实用技术的推广,他还在书屋的外墙,用水泥砂石抹了一块黑板,不定期的进行政策宣传和农林业知识的科学普及。</h3> <h3><br></h3><h3>在谈话中,杨思源告诉我们,他一九六六年来疆,次年定居于巩留县牛场,进入八十年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他看到许多地方需要绿化,一九八一年就利用自家门前的空地种植树苗一万余株,从此开始了种树生涯,一九八三年,在牛场领导和县委的大力支持下,他停薪留职,带领全家和从内地来的两家亲戚和一家兄弟,先后承包了巩留东北角上牛场的六百多亩无路、无树、无水的盐碱滩和部分低产田。</h3><h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创业之初,六百亩荒地上杂草丛生,蚊蝇成群,杨思源他们从挖渠引水平整土地入手,没黑没白的用了五年时间,先后建起苗木培育基地六十亩,用柴林二百四十五亩,防护林五十七亩,开挖人工鱼塘、藕池一百五十亩,配齐了所有水利设施,林地覆盖面积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七,并在一九九九年通上了电,受到国家农业部和自治区的多次表彰和奖励,使往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成为如今的生态园,走出了一条荒滩治理的新路。,</h3><h3><br></h3> <h3><br></h3><h3>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在创业之初,六百亩荒地上杂草丛生,蚊蝇成群,杨思源他们从挖渠引水平整土地入手,没黑没白的用了五年时间,先后建起苗木培育基地六十亩,用柴林二百四十五亩,防护林五十七亩,开挖人工鱼塘、藕池一百五十亩,配齐了所有水利设施,林地覆盖面积占到了百分之四十七,并在一九九九年通上了电,受到国家农业部和自治区的多次表彰和奖励,使往昔日的盐碱地变成了成为如今的生态园,走出了一条荒滩治理的新路。,</h3> <h3><br></h3><h3>说话间,杨思源把我们带出了书屋,沿着遮天蔽日的林带来到一座池塘,只见在林荫和遮阳伞下,几十位垂钓者在静静地等待上钩的鱼儿,蓝天白云倒映的水面里,不时有被钓起的鱼儿甩出水面,溅起的水花在阳光下划出一道道光亮的弧线。杨老介绍说,这是一个十多亩的鱼塘,为了使群众闲暇时有个好去处,便开办了垂钓这个项目。</h3><h3><br></h3><h3><br></h3> <h3><br></h3><h3>在荷花池塘,我们看到碧绿的荷叶和粉红色、白色的荷花布满了池塘,这时我想起了宋代大诗人杨万里所写:接天荷叶连天碧,咉日荷花格外红”。杨思源说我种植荷花不是为了别的,只是为了咱巩留县的老百姓能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江南风光,打造自己的观光名片。</h3><h3><br></h3><h3><br></h3> <h3><br></h3><h3>针对大批杨柳进入飞絮的成熟繁殖期,杨思源还起草了《做好杨柳飞絮的治理工作,突出生态优先增产增效》的五年计划,利用自己的林地优势,打造出二百亩适应长寿乡土树种和高科技雄兴碧玉杨组合,并承担一百亩优质苗木基地的建设,为优化巩留绿化树木提供树种的保障,为应对世界气候变化,积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h3><h3><br></h3> <h3><br></h3><h3>经过三十多年的治理,如今,杨思源已把昔日的荒滩已变成绿树环绕,池塘遍地,荷花盛开,鱼儿遨游,游人如织的生态园,每逢节假日,来此游玩的人络绎不绝,人们在游玩密林荷池时,对杨思源的奋斗精神更是赞叹不已。杨思源吟诗到“举目喜见天山雪,回首遍地南国花,渔稻藕果连成片,轻舟戏水乐万家。”“接天荷叶无穷碧,牛场荷花洁如玉,库尔德宁风水好,花香飘过那拉提。”</h3><h3><br></h3> <h3>如今,杨思源牢记习总书记的“守住绿水青山,一定能收获金山银山。”努力实现自己制定的《生态特色农、林、牧渔立体综合开发》的宏伟蓝图,实现生态园的良性循环,在大力发展光旅游的同时,生产出无公害的渔、果、稻、藕,进而把农区畜牧业、观光农业旅游,水景天地特色旅游发展起来,形成那拉提-库尔德宁-恰西-塔里木-野核桃沟-我们的人工“北国江南”生态园连接起来,形成“山上山下,人流如织的情景”借以吸收更多的疆内外的游客到巩留旅游,提高其在全国的知名度,增加沿线农牧民的收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