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带着对中东战史的记忆和对兵家必争之地的好奇,我们的以色列约旦之旅特地增加了参观戈兰高地的行程。</h3> <h3> 从加利利海看过去,远处的戈兰高地就是这样一片普普通通的丘陵,开阔、平缓、没有高大的乔木,就连灌木也不多。</h3> <h3> 它的总面积1176平方公里,南北长71公里,平均高度约海拔1000米。以它为界,东为叙利亚,西为以色列。</h3> <h3> 站在高地向南看,可以将整个以色列东部加利利平原及存蓄着以色列40%以上淡水的加利利海(湖)尽收眼底;向东看,可以看到叙利亚的边陲,在平缓的平原公路上仅仅驱驰60公里便可直抵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h3> <h3> 居高临下的地理位置及水资源控制权赋予了戈兰高地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也就是说,谁占领了戈兰高地,就可以居高临下,让对方无险可守,就可以控制加利利海的源头。</h3><h3> 因此,千百年来这里纷争不断,被冠以“中东火药桶”、“中东绞肉机”等残酷的绰号。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成为战胜国,从叙利亚手中夺得戈兰高地控制权至今。</h3><h3> 路牌显示着戈兰高地距八个地方的公里数。</h3> <h3> 戈兰高地争夺战最惨烈的一次是1973年10月6日的坦克大战。叙军利用以色列赎罪日,犹太人举行斋戒仪式,整日不吃不喝不工作的机会发起进攻。以军以170多辆坦克对阵叙军1400多辆。双方从2300码距离一直打到10码,完全是炮口对炮口的坦克白刃战。以军凭借顽强精神及战术优势再次战胜叙利亚。此战叙军有1300余辆坦克被摧毁或俘获,3500名士兵战死。以军则仅100多辆坦克完全损毁,战死772名士兵。这场战斗成为以少胜多的典型战例。</h3><h3> 这是安放在戈兰高地山脚下留作纪念的赎罪日战争中,以色列的主战武器----英国造“百夫长”坦克。</h3> <h3> 在“百夫长”旁边的是赎罪日战争胜利纪念碑以及被战火洗礼过的以色列国旗。</h3> <h3> 坦克大战的山谷被称作“眼泪谷”,如今建成了反战的和平公园,也是以色列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游客开放参观的山头叫本塔尔。那里完好地保存了昔日的战壕、掩体,钻进去似乎可以感受到当年炮轰阵地时的震颤;</h3> <h3> 几个用铁板制成的呈战斗姿态的士兵雕塑竖在战壕上,仿佛激战还在继续;</h3> <h3> 山头上覆盖的铁丝网早已锈迹斑斑,剪不断,理还乱;</h3> <h3> 眼泪谷里仍然残留着当年坦克大战留下的坦克遗骸,抹不去的惨烈悲壮……</h3> <h3> 再往远眺,因战乱,山脚下的叙利亚村庄零散的几座房子已无人居住。画面尽头依稀可见的一片房子就是叙利亚的城镇了。</h3> <h3> 坦克大战后,眼泪谷成了坦克和装甲车的坟场。一位荷兰艺术家用坦克、装甲车的残骸制作成风格迥异的动物和人物雕塑,憨态可掬的雕塑难掩血腥残酷的战史,但换个角度看,艺术之美更衬托出战争之悲。</h3> <h3> 1974年以色列军队撤出戈兰高地一部分,由联合国派维和部队进驻,设置军事隔离区。虽然时常还会有摩擦,但总体来说,还是保持了这一地区的和平。哈马斯组织与以色列就耶路撒冷圣城的公用问题的谈判已初见成果,但“将以色列从地球上抹去”这种叫嚣依然存在, 犹太人以暴制暴的作风不见收敛。作为必争之地的戈兰高地还能安静多久?</h3> <h3> 好像是在回答这个问题,我们的以色列籍导游在讲述戈兰高地的历史、桉树的传奇、四次中东战争、以色列人性格的过程中,多次提到:“戈兰高地还会有战事,以色列人还会赢!”</h3> <h3> 就在我们离开以色列后的第三天,特朗普对戈兰高地的归属表了态,四天后,有报道称有武装力量向以色列发动火箭弹袭击,以色列空袭了加沙,又有武装力量向以色列境内发射30枚火箭弹……我们在庆幸自己没有被这次战火困扰到的同时,深深为中东地区的百姓担忧。我们真诚地希望这片土地能够早日实现和平!祈祷戈兰高地再无战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