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昨天夜里我又梦见父亲了,那是在父母家的客厅里,父亲坐在沙发上,与我们谈笑风生,依旧是满头白发,仍然是一脸慈祥。我怔怔的看着,心里想这是做梦吧,父亲在那个早春的傍晚飘然而去,已经十五年了,这是真的吗?梦里的我反复问自己,不敢相信。但父亲的音容笑貌真的是栩栩如生啊。清晨醒来,一切如故,没有奇迹发生,只有挥之不去的悲哀在心里隐隐作痛。但是今天就是父亲逝去的日子啊,父亲还是忍不住来看看我们,我真的相信人是有灵魂的。</p><p><br></p> <p class="ql-block"> 父亲像师长,他的品德一直为我们所崇尚,并且影响着我们的成长。父亲是医生,医术高明,享受国务院终生特殊津贴待遇。他常说医学是人学,应追求生命平等,健康公平。他从不因患者贫穷而草率治疗,也不因患者显贵而过度治疗。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搞巡回医疗,给农民送医送药,培养农村赤脚医生,他每次都积极报名,去的次数最多,时间最长,从北镇到铁岭,最远到内蒙林西。同时,他们成立了农医班,对当地的赤脚医生又进行了系统的培训,几年学习结束,培养的学生都成了当地的医生,除了疑难杂症,一般的病都会看,方便了乡亲们。</p><p class="ql-block"> 他们去的都是边远贫困的地方,目睹农村缺医少药,贫困落后,父亲心痛不已,他尽全力去帮助他们,随叫随到。半夜出诊的事情很多,有一次半夜看完病,因为第二天还有课,父亲怕耽误学生,就连夜往回赶,几十里的山路,走了大半夜,后面有一只狼,跟了他一路。父亲说,当时也没有办法,只能往前走,汗水把棉袄都湿透了,到了村口,听到狗叫,那只狼才走。和老乡说起,他们说,你是好人,“张三”都不碰你,要不哪能跟你一路还不咬你。(当地人从来不说狼,都称之为张三)三年自然灾害带来的困难时期,父亲在乡下时,饿的浮肿,腿一摁一个坑,乡亲们看着心疼,半夜把我父亲叫起来,用自己家仅有的白菜帮煮水给我父亲加餐,这是他们的口粮啊,父亲很过意不去。</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的热心善良交了不少农民朋友,他们常常到我们家里来,每次我们家都用最大号的蒸锅做饭,用光家里的肉票.蛋票.鱼票,尽量多炒几个菜,款待他们,还不让他们去住店,住我家,他们不好意思,执意在地板上打地铺睡。文革时期,父亲被当做反动学术权威批斗,他们隔一段时间就来医院看看,直到父亲又出诊了,他们才不来了。他们告诉父亲,看到你又能看病了,我们就放心了。(我母亲的患者也这样牵挂她。)父亲80多岁了,他们每隔两三年就结伴来看他,最少都有十几人,拿着土特产,他们说现在日子好了,给你老拿点乡下特产尝尝鲜。父母的精湛医术真的治好了不少患者,林林总总,好多好多。因时间太久了,有的情况父亲都记不得了,但是这些老病号记得,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的拜年问好。他们说,送给你们啥东西都不要,只能拜拜年,表示心意了。</p><p class="ql-block"> 每年,给父母拜年的电话,从早上到晚上,几乎不闲着,比我们年轻人还多。父亲到晚年说起乡亲们的情义,患者的情义,常常是热泪盈眶。他说一定要善待他人,热情帮人,你觉得是很小的事情,是你的职业要求,但是患者把性命,健康都交到你手里,那是多大的信任啊,不能辜负了他们。举个最小的例子,他看病人,从来都把听诊器在手里捂热了,再去听诊;探查腹部,从来都是手软软的,轻轻的摸上去,一点点用劲;写病历从来都是一笔一划,工工整整的,患者主述,诊察结果,医疗意见,清清楚楚的写上,一目了然,从不像蚯蚓似的歪歪扭扭让你猜;和患者说话,问诊,从来都是和颜悦色,不急不恼。这样的医患关系是多么淳朴,多么真诚,我们做子女的都很感动。</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治学严谨,学风正派,他带研究生,一向是高标准严要求。从课题的选择到科研实验,乃至对国外文献的引用,每个环节都亲自把关,绝不允许有一丝一毫的差错和敷衍。有几家国家级的专业医学杂志请他当常年顾问,经常审阅稿件,父亲总是认真修改,用一手好字工工整整的写上自己的意见。</p><p class="ql-block"> 有一年的8月份,天气特别热,我去看他,看到80多岁的父亲两腿肿着,还在抱病伏案,很是心疼,劝他退稿。父亲说作者写稿很不容易,尤其医生搞科研,不仅要有临床实践,还要有统计数据,统计数学正相关分析等等,做起来很麻烦,很辛苦,不能耽误人家。我当时很难过,医学杂志稿费很低,审稿更是没有多少钱,在人人向钱看的现实里,也就是这些老专家还在辛辛苦苦的干这些活,他们看重的是这些一线的医生在干临床的同时,还能注重科研,难能可贵,他尽可能的要用自己的经验智慧,给他们以启发指导。正是这样的言传身带,,父亲的研究生现在都是行业翘楚,领军人物,都对病人和蔼可亲,为人正派,父亲九泉下有知,一定特别欣慰。</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是《中国医学百科全书》的编委,还是(理疗分卷)的主编,这项工程浩大,由全国几十名军队地方重点医院的专家学者共同编撰,这些先生都是久负盛名的学界精英,他们的性格和学术观点都独特而鲜明,父亲以他谦谦君子的姿态与他们切磋,商议,交流,最终书籍得以顺利出版,父亲和他们也都成了真诚的朋友。父亲的品格.操守,如春雨无声,滋润心田,给了我巨大的影响,可谓一生受用不尽。</p> <p class="ql-block"> 我们家是典型的慈父严母,母亲对我的管教相当严厉,大概觉得女孩子要文静端庄,否则满世界疯跑,哪像个大家闺秀。父亲则对我疼爱有加,从不轻易斥责。所以,我的好多悄悄话都和父亲说,(其实,小孩子的秘密能有多大)父亲从不泄密。小学二年级时,听说古人撑伞从古塔跳下逃生的故事后,就萌生了亲自试试的想法,小孩子不知危险,只觉得有趣。就向同学们公布了这个想法,看着大家疑问的眼神,觉得有必要和父亲说一下,谋求声援。父亲马上同意了,但是提出两点建议:一,先不和母亲讲,以免担心,二,先从低的地方起跳,逐步增加高度。不久,我们学校砌墙,堆了好多砖头垛,有近两米高,有一天我招呼同学们来看跳伞,我爬上去,打开雨伞,大喊一声,就跳了下来,普通雨伞哪有什么浮力,我的两个膝盖摔的直冒油,(儿时俗语)疼的龇牙咧嘴,回家还谎称走路摔的,以致母亲很纳闷,走路怎么会摔的这么狠,还以为是骨头出了啥问题,站不住,出于医生的职业敏感,领我去邻居骨科医生叔叔的家,请他们看了一番。父亲和我背地里偷偷地笑。</p><p class="ql-block"> 我的第一次冒险就这样以皮肉受苦告终,但毕竟尝试了我的童年梦想,用现在的话讲,当时真感觉很酷很爽。我真的喜欢跳伞,当时写作文长大后的理想就是当个伞兵,我喜欢从高处凌空飞翔的感觉。文化大革命来了,我的梦想就破灭了。2015年我去瑞士旅游的时候,在因特拉肯有个自费项目就是飞行员带着人从雪山上往下跳,团里有几个年轻的报名了,我也报名了,我老伴特别坚决的制止了我,说那几个都是年轻人,团里中年人都不参加,你一个老年人还跃跃欲试,不让我跳。想想在异国他乡,万一有啥闪失,我也对不住家人,于是,偃旗息鼓。其实那天晴朗无风,很安全,但是想到要有健康责任感,我也就不情愿的放弃了,我的跳伞体验又一次夭折了,回国后,我真的郁闷了好长时间。</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时候,同学们来我家玩,不管男孩女孩,父亲都热情款待,从不像现在的家长那样疑神疑鬼,恨不得查人家祖宗三代。父亲和我们一起探讨我们认为很重大其实却是很傻的问题,让我们感到自己被尊重,感到自己已经长大,能和大人们在一起谈古论今。好多年后,闲谈中,父亲还能说出我经常来往的同学的名字,哪几个男孩子对我好,甚至记得男同学的绰号,让我惊诧不已。原来父亲也是护花使者,暗中观察,只不过心里有数,从不大惊小怪罢了。以致后来女儿上小学,男同学来电话,我都是放下电话,就去另一个房间,她的日记我从没偷看过,还给她买了一把带锁的笔记本,她们班男孩子都说,你妈妈真好,打电话从不问是谁。我女儿为此很骄傲,我说,这有啥,谁还没从那时走过。其实,这都源于父亲的言传身教。在慈祥的父爱下,我的童年过的无忧无虑,自由的一塌糊涂。那时我最大的忧虑就是父亲去农村巡回医疗,办赤脚医生学习班,短则几个月,长则一年两年,没了保护伞,我就老老实实的闷在家里看书写字,努力学习,低眉顺眼的不敢造次。</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说学习一定要有兴趣,不要死记硬背。他们上学时学习因式分解,教他们数学的老师是北大毕业的,是河南人,特别和蔼,在黑板上画一只胖猫,画一只瘦鼠,晃头晃脑的用河南语音念出来,(父亲学的惟妙惟肖,我们都乐的不行)猫加耗的平方等于猫方加耗方加二猫耗,太逗了,他们可愿意学了,他们班数学考试全100分,回回在学校拿第一。上语文课,他们老师让他们坐在洞庭湖边,大声念古诗,伴着涛涛湖水,那种意境,多长的古诗,再晦涩难懂的句子都能烂熟于心。现在的语文课,一篇很好的文章,从立意到结构,肢解得七零八落,如何能体会到文章的美。父亲喜欢文学,他当时被福建医学院和山东大学都录取了,在那个年代,他想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于是放弃了文学梦想,选择了读医。</p> <p class="ql-block"> 父亲像朋友,数十年来和我们平等相处,言语温和,言传身教,润物无声。我们长大后,在岗位上都取得了进步,很有成就感,他就很严肃的和我们谈话,告诫我们要踏实做事,正派做人。官升,势不可长,才大,气不可粗,为人,心不可傲,做事,切不可惰。父亲的教诲,我牢记在心,不论在哪里工作,都兢兢业业,踏踏实实,从善如流,坚守良心。</p><p class="ql-block"> 文革期间,父亲母亲去学习班接受批判教育。走之前,给我留了50斤粮票,50元钱,压在床底下,说如果有大事,去找我大舅。(大舅在部队)父亲给我写了一段毛主席语录,“我们应当相信群众,我们应当相信党……”夹在镜框里,让我在家不要胡思乱想,不要有抵触情绪,要相信党和群众,他们是接受组织正常审查,他们没有做对不起党和人民的事。这段语录,几经搬家,我都一直保留着,那是一个老知识分子对共产党的信任,对国家的希望,也是对我的嘱托。粉碎四人帮时,给我父亲平反,我们全家都激动的哭了,当时情形至今难以忘怀。父亲说,我们家的遭遇只是时代悲剧里的小插曲,遭遇艰辛痛苦的家庭还有很多,我们家已经是很幸运了,不要心生怨气,要好好干。</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特别是恢复高考后,作为70届中学毕业生,我考上了辽宁大学,父亲欣喜异常,从来不喝酒的他,破例喝了一点酒,饭桌上说了好多好多,比他自己平反还高兴。因为觉得我能考上大学太不容易了,再三告诫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得来不易的机会,要知道感恩,更加努力的学习,掌握本领,回报社会。因为70届毕业生实际就是1966年小学毕业,接着文革开始,全面停课,1968年回到校园复课闹革命,开始学工学农,基本没咋上文化课,没有初中高中的系统学习,就是小学水平,所以,当时70届初中毕业生考上大学的很少。回想当年,我也特别高兴,但没有深刻理解其中的意义,就是觉得挺给父亲争气的。等我结婚为人母,看到女儿的成长时,才更加理解父亲当时的心情了。</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父亲精通英语,德语,还能用俄语朗读大段普希金的诗,抑扬顿挫,真的是太好听了,他懂音律,会弹琴,会导演话剧,真的是多才多艺。父亲写得一手好字,他说字如其人,一个人心情不同的时候,写出来的字都不一样,我后来试了试,果真如此。他让我们多读书,多思考,不要随波逐流。他说一个人如果没有文化底蕴,这个人看上去就没有光彩,一个人有知识积淀,有文学修养,就会儒雅可亲,温润如玉。我对文学的爱好,对乐器的喜欢,对摄影.音乐.绘画等艺术的钟情迷恋,都来自父亲的熏陶,但是我只是止于喜欢,没有做到极致,就像电影“简爱”里罗彻斯特先生说的,会那么一点点。对我兴趣广泛,浅尝辄止的毛病,父亲戏谑:兴趣广博有余,像我;细微执著不足,非我。如今想想,真的很愧疚,没有把握机会,和父亲学习更多东西,没有认真钻研,学一样,精一样,玩心太重,因此我特别佩服把爱好做到极致的优秀人才,非常欣赏他们的才华,也是潜意识里对自己毛病的认知吧。</p> <p class="ql-block"> 我们每次回家,父亲都特别高兴,谈古论今,妙语连珠,动情处,或开怀大笑,或热泪盈眶,我既领略学问,又感受父爱,以至常常忘记时间,每当这时,他就催我赶紧回家,可我真要走时,他又舍不得。常常是我走到院子里,回头往楼上望去,父亲还靠在窗台上,脸紧紧贴着玻璃,眼睛往楼下看,直到我走远。有一次,我已经走的很远了,父亲来电话问,我看到现在,怎么没看见你走呢?你没事吧。瞭望的等待带来的惦念,和没看见的失落,让父亲放心不下,赶紧给我打电话。瞬间,我在电话这边热泪盈眶,那份牵挂,触动了我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虽然我已为人妻,为人母,可在父亲眼里,我还是那个时刻让他惦记的,需要他呵护的小姑娘。</p><p class="ql-block"> 有时回家晚,怕影响父母休息,不敢打电话,但是不管多晚,父亲一定守在电话前,他说,你们不要怕打扰我们,不管多晚,打个电话,报个平安就行。一天早晚两次电话,是我的必修课。父母老了,我最怕的就是夜里电话响,不管多晚,睡的多沉,电话铃只要响一声,我马上就能抓起电话,我知道那是父母求救的信号,是十万火急的,不到万不得已是不会响的,尤其是父母年过八旬后,每到夜里,如履薄冰,不敢有一丝懈怠。</p> <p class="ql-block"> 我常常和朋友说:一定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日子,不要以为买些东西就是孝顺,问个平安就是挂念。一定要进入老人的内心,聊其所想,感其所需,不能来去匆匆,打个照面就走,要坐下来陪他们聊天。老人虽然年纪大了,但是思维还很敏捷,也很睿智,几十年经历的风雨,几十年文化的沉淀,他们的观点和看法对我们很有启发,包含很多哲学思辨。他们不光是儿女情长,还忧国忧民,充满了正能量,每次回家还要就当前形势与社会热点征询我们的看法,给我们把把关,你接受他们的忠告和建议,或者你的想法和他们一致,他们觉得自己老有所用,觉得儿女成熟靠谱,很是开心。</p><p class="ql-block"> 同时,要及时对老人说出你的爱,不要不好意思,要对老人有肢体语言,一个拥抱,一个按摩,能让老人温暖好久,幸福好久。我一直想对父亲说,下辈子还做您的女儿,可是总觉得不吉利,没有说,但是等到父亲临终时,还没来的及说,瞬间天人两隔,再也没有机会说,这是我心中永远的痛,无法言说,无法弥补,以至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就像祥林嫂一样。见人就说这件事,述说着懊悔,寻求答案。想知道父亲最后的想法,最后要对我说的话,其实,我知道没有任何答案,没有任何意义,只是寻求内心的安慰罢了。</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如今,电话那边那个慈祥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了,窗户后面那个可亲的面孔再也看不到了,那个最疼我,最爱我的老人已经随风而逝。仰望星空,繁星点点,我知道其中一颗就是父亲,他一定在那里温暖的注视着我们,从未走远。</p><p class="ql-block"> 在父亲逝世十五周年祭日,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谨以此文表达哀思!愿父亲母亲天上平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