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class="ql-block"> 每当孙子孙女们外出或上学,该回家时没有到家,爷爷奶奶心就慌起来,放下一股脑的劳碌和活计,不安地屋内院外踱来踱去,时而不由的歪起头听听楼梯或街门有无动静,俄顷便走出家门,焦急地向着他们回来的方向度挪張望。甚至朝着孙辈们学校或玩耍的地方徒步寻找过去,一个个电话询问老师或亲友,从不怠慢。见到他们欢快的身影,长长舒口气,将焦急平静下来。不无爱怜地询问和劝诫,慈善地教导他们怎样怎样……</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小孩不理解爷爷奶奶为什么总是唠唠叨叨管那么多,以为自已什么事都懂,不乐意长辈们过多的干涉,很多次埋怨甚至过激的与其争执,任性地大喊大闹。街坊路人总以“隔代不管孙”劝说,“不要管的太宽,想的太多,反正你也不可能指得上” 。</p><p class="ql-block"> 然而大家总是心口不一,心照不宣地履行着长辈无怨无悔的唠叨和干涉。难怕自已整天对着儿子儿媳喊怨叫屈。</p><p class="ql-block"> 现阶段的年轻人,传统教育缺失,自私大于奉献,啃老弃小放纵自我,把本该肩负的责任一股脑推给老人,要钱要物大手大脚,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天冷再搭窝。怎奈老年人自古以儿孙绕膝,人丁兴旺枝繁叶茂为生命寄托,对隔代后世的爱长就在骨子里,不惜牺牲生命捍卫子孙的前途与未来。</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生物界各种生存形式,给世界各民族带来不同的生活启示,有只菅生不菅养的,有生养共济的,有扶上马送一程的,也有送到马前不菅扶的。汉族人有最具人性的生存方式,他几乎抱揽对后世子孙整个生命的关爱与留恋,这中间利痹现代有人也在分析改进,但人类情感大多是以正比例存在的,知恩图报是主流,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几千年,养成了优于世界其它民族的品质。</p><p class="ql-block"> 近年来,西方人生活方式,广泛影响到年轻人,自由放任的一面被年轻人追求个性解放而崇拜,丢却民族优点而开异端,殊不知权利与义务是对立统一的,和协社会的前提必须遵守克己之规,否则社会就不能和协,家庭也如社会一样需要克制呵呼。</p><p class="ql-block"> 面对背离了民族德性的一代人,贪图享乐、自我为中心、不承担本应承担的责任。把夫妻感情视同儿戏,将子女扶养推给老人,朝三暮四,见异思迁,啃老弃子不孝父母。突显民族传统教育的急迫性。在国家系统倡导那些年月里,接受过传统教育的老人,无奈地熟视着如今的现实,牵挂着子孙紧不舍弃,幼儿园、学校的大门口摩肩接踵,充斥着接送孙辈的退休大军七、八十岁的老年人,自行车、三轮车、电动的人工的挤满交通要口,寒暑易节风雨无阻,他们为子女牵挂着他们的子女,忘了死似的燃烧着将尽的生命。</p> <p class="ql-block"> 年轻的一代是否理解和感恩,是否能从传统美德中汲取正能量而淘冶自身,这是应该上升到国家教育层面的问题。一味追求西方教育,放任人们盲从信仰,丢失民族精神,社会乱套将是民族的悲哀!</p><p class="ql-block"> “隔代不管孙”是古人劝世警言,意在强调人类的奉献精神,而非让人放弃责任,丢弃晚辈的教育管理,笔者的理解应该是老年人不奢望回报,给晚辈子孙创造自由发展空间去努力,去缎练去磨砺,放手让他们去认识世界成就自我,而不能消极悲观的不顾不管。古圣贤的教诲何止隔代管教,许多名流家教传世永继,他们呕心沥血注书立传,铭典定规传留后世,总是承载着仁爱义德,礼俗智慧信誓品格,也传承着尊长爱幼孝悌传家的民族之魂。</p><p class="ql-block"> 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给人类带来前所未闻的惊奇,人工智能取代人类劳动势在必行,在享受科技大餐的同时,一个不可逾越的课题就是传统美德教育,否则人类真的会如霍金所说毁灭于人工智能!这就需要从今天起就要隔代管人,把继承民族优秀精神的传统教育,作为人工智能开发领域一项重点工程,牢牢抓住发展与继承的环节,使人类社会健康发展。</p>